下一个寒武纪要出?存储芯片6小龙,11月前或要拔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3:30 1

摘要:前两年AI芯片火的时候,寒武纪靠着技术突破一战成名,成了不少人眼里的“科技明星”。现在,另一个赛道正悄悄接棒——存储芯片板块最近动作频频,三星、SK海力士这些全球巨头官宣四季度还要涨价30%,A股里的相关个股跟着涨得火热。

前两年AI芯片火的时候,寒武纪靠着技术突破一战成名,成了不少人眼里的“科技明星”。现在,另一个赛道正悄悄接棒——存储芯片板块最近动作频频,三星、SK海力士这些全球巨头官宣四季度还要涨价30%,A股里的相关个股跟着涨得火热。

更让人关注的是,这个赛道里藏着6家被称作“存储6小龙”的中国企业,不仅在技术上追着海外巨头跑,业绩还接连超预期。有人说它们里可能藏着“下一个寒武纪”,甚至有机构预测,这6家企业里最快11月前就会有“尖子生”脱颖而出,彻底打破海外垄断。

但这6家企业到底强在哪?是真有技术硬实力,还是只靠行业涨价蹭热度?谁最有希望成为“带头大哥”?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从行业逻辑到企业干货,帮你看清这6小龙的真实成色。

在说6小龙之前,得先明白一个关键问题:为啥存储芯片突然就火了?这可不是炒概念,背后是实打实的“三重推力”,少一个都掀不起这么大的浪。

第一重推力是AI催出来的需求爆炸。现在ChatGPT、自动驾驶这些AI应用越来越火,背后需要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对存储芯片的容量、速度要求陡增。比如一台AI服务器的存储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5倍以上。摩根士丹利都预测,AI会让存储芯片行业迎来“超级周期”,市场规模可能突破2000亿美元。

第二重推力是巨头涨价逼出来的机会。三星、SK海力士这些海外龙头,最近把DRAM和NAND闪存价格一涨再涨,四季度直接要涨30%。他们为啥敢涨价?因为都把产能转向了HBM、DDR5这些高端产品,传统存储芯片的供应一下就紧张了。供需失衡之下,国产企业自然有了抢占市场的机会。

第三重推力是国产替代挡不住的趋势。以前咱们的存储芯片基本靠进口,美日韩企业占了绝大部分市场。但现在不一样了,一方面国家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海外技术限制倒逼自主突破,国产存储的国产化率已经从2023年的15%涨到了2025年的35%,未来空间还很大。

简单说,需求、涨价、替代这三股力量撞在一起,让存储芯片成了科技赛道里最确定的机会之一。这时候谁能冲出来,可不是靠运气,而是真得有两把刷子。

所谓的“存储6小龙”,不是随便凑的6家公司,而是覆盖了从材料到芯片设计、制造的全产业链,每家都在自己的细分领域有拿得出手的绝活。咱们一个个说,看看谁的实力更硬。

兆易创新:“全栈型选手”,多线开花

兆易创新是这6家里面最全面的,堪称“存储全才”。它在NOR Flash领域能排到全球第二,还靠着和长鑫存储的深度合作,在利基型DRAM市场站稳了脚跟,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排到第七、国内第二。

更厉害的是它的业绩爆发力,2025年二季度营收环比涨了17%,利润环比直接涨了45%。这背后是它踩准了节奏——海外巨头去搞高端产品,它就深耕中端市场,DDR4产品卖得火热,现在车规级产品还切入了特斯拉、比亚迪的供应链,等于多了条增长腿。

澜起科技:服务器领域的“隐形冠军”

澜起科技专做内存接口芯片,听起来冷门,但全球每三台服务器里可能就有一台用它的产品,在DDR5细分领域的市占率高达40%-45%。AI服务器需求暴涨后,它的订单直接涨了250%,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幅达到45%。

它的核心优势是技术壁垒高,每年研发投入超30%,还和英特尔、AMD这些巨头深度绑定,现在又搞出了CXL 3.1控制器,刚好契合AI需要的高带宽存储需求,等于把自己嵌在了高端产业链里。

香农芯创:“逆袭黑马”,从分销到自研

香农芯创走了条不一样的路,先靠分销积累经验,再搞自研突破,结果2025年上半年自研产品营收暴增542倍,成了“现象级”企业。它的DDR5和SSD芯片已经量产,还进入了华为、浪潮的供应链。

它的机会在于“填空”——美光退出中国数据中心后留下了百亿级市场空缺,香农芯创靠着性价比快速抢占份额,等于捡了块“肥肉”,这种接地气的打法让它业绩增长特别快。

晶瑞电材:上游材料的“破局者”

存储芯片要突破,上游材料得跟上,晶瑞电材就卡在了这个关键环节。它做的高纯双氧水被称为“电子工业血液”,以前全靠进口,现在成功进入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的供应链,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暴涨192倍。

现在它还在攻关光刻胶技术,要是突破了,就能进一步完善国产存储的材料体系,虽然不是直接做芯片,但对整个产业链的意义不亚于芯片本身的突破。

德福科技:超薄铜箔的“国产第一”

很少有人知道,存储芯片的性能好坏,和铜箔有很大关系。德福科技自主研发的超薄载体铜箔,今年3月实现批量供货,成了国内首家能量产的企业,彻底打破了高端铜箔依赖进口的局面。

这种铜箔是3D NAND、HBM这些新技术的必需品,它的突破不仅让自己三季度净利润增长132.63%,还帮国产存储芯片在密度提升、功耗降低上有了更多可能。

长鑫存储:移动存储的“领军者”

长鑫存储是国产DRAM的龙头,10月底刚发布新一代LPDDR5X产品,速度比上一代提升66%,功耗还降了30%,直接站上了国际主流水平,打破了三星、SK海力士的垄断。

它的核心价值是“建生态”,和兆易创新这些设计企业协同,构建了从晶圆制造到芯片设计的完整产业链,国产存储能快速崛起,长鑫存储的支撑功不可没。

6小龙各有优势,但要想在11月前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带头大哥”,光有绝活还不够,得闯过“技术、业绩、市场”这3关,哪关没过都不行。

第一关是技术进阶关。现在6小龙都有突破,但和海外巨头比还有差距。比如长鑫存储虽然搞出了LPDDR5X,但HBM这种高端产品还在追赶;澜起科技在DDR5领域强势,但CXL技术还需要市场验证。谁能先在高端领域拿出量产产品,谁就能抢占话语权。

第二关是业绩兑现关。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多少沾了行业涨价的光,但11月前要拔尖,得证明“没涨价也能赚”。比如兆易创新的车规级产品、香农芯创的自研营收,这些“非涨价依赖”的业绩占比越高,说明根基越稳。机构已经在盯三季报,那些利润增速跑赢行业涨价幅度的企业,肯定更受青睐。

第三关是市场卡位关。现在有两个关键市场得抢:一个是AI服务器的存储配套,这是短期最赚钱的赛道,澜起科技已经占了先机;另一个是车规存储,随着汽车智能化提升,需求会持续增长,兆易创新已经切入头部车企。谁能在这两个市场里拿到更多份额,谁的增长就更有确定性。

这3关里,技术是根基,业绩是证明,市场是空间。11月前能把这3关都闯过去的,大概率就是下一个“明星企业”。

存储芯片火了之后,不少企业都想蹭热度,但真正的龙头和蹭热度的差别很大,要是认错了,很容易踩坑。记住这3点,能帮你避开80%的坑。

1. 看“研发投入”,别光看“概念口号”

真龙头都舍得砸钱搞研发,澜起科技每年研发投入超30%,长鑫存储建个实验装置就要几十亿;但蹭热度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可能不到3%,财报里提几句存储芯片,实际连核心技术人员都没几个。研发投入是硬指标,骗不了人。

2. 看“业务占比”,别被“参股”忽悠

有的企业说自己布局了存储芯片,但其实只是参股了个小公司,主营业务还是传统行业,存储相关收入连1%都不到。6小龙里的企业,要么存储是核心业务(比如兆易创新的存储收入占比超60%),要么是产业链关键环节(比如晶瑞电材的材料直接供应头部厂商),这种才是真相关。

3. 看“客户结构”,别信“虚无订单”

真龙头的客户都是实打实的,比如香农芯创进了华为、浪潮供应链,澜起科技绑定英特尔、AMD;蹭热度的企业只会说“有潜在合作”“正在洽谈”,从来拿不出具体的客户名单和订单数据。有头部客户背书,才说明产品真的有竞争力。

简单说,鉴别真假龙头,就看“真金白银的研发、实实在在的收入、明明白白的客户”,缺一个都得打问号。

把6小龙放在一起比,谁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个寒武纪”?其实不用非要选一个,从不同角度看,有3类企业最值得关注。

技术领军型:首推长鑫存储和澜起科技。长鑫存储是国产存储的“基石”,它的技术突破能带动整个产业链;澜起科技在高端领域已经做到全球领先,AI服务器需求爆发下,它的增长最确定。这两家是技术上的“大哥”。

业绩爆发型:香农芯创和兆易创新很有潜力。香农芯创从分销转自研,业绩增速惊人,还抢占了市场空缺;兆易创新“三线开花”,NOR Flash、DRAM、车规产品都在赚钱,业绩弹性特别大。这两家是短期业绩的“尖子生”。

产业链支撑型:晶瑞电材和德福科技不能忽视。它们虽然不是直接做芯片,但材料是产业链的“卡脖子”环节,它们的突破能让整个国产存储成本降下来、产能提上去,是幕后的“功臣”,长期价值很大。

这6家企业不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而是形成了“材料-制造-设计”的产业链协同,它们一起发力,才能真正让国产存储芯片站起来。

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才刚开始,AI需求还在涨,国产替代还在加速,6小龙里肯定会有企业脱颖而出。但和寒武纪不同,存储芯片是重资产、长周期赛道,不能只看短期涨幅,得看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卡位。

你觉得6小龙里,哪一家最有潜力成为“带头大哥”?是技术硬核的长鑫存储,还是业绩爆发的香农芯创?你身边有人买过存储芯片相关的股票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个赛道的机会和风险。

来源:沙中驼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