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Kimi CLI目前只支持 macOS 和 Linux 系统,要求使用 uv 包管理器安装。
大家好,我是 Ai 学习的老章
市面上 CLI 类 AI 助手太多了,外面有Claude Code、Codex CLI、Gemini CLI、GitHub Copilot,国内有Kimi-CLI出来,正好有空,测试一下怎么样安装
Kimi CLI目前只支持 macOS 和 Linux 系统,要求使用 uv 包管理器安装。uv 我前些天刚好介绍过:
uvcurl -LsSf https://astral.sh/uv/install.sh | sh
uv 后,安装 Kimi CLI:
uv tool install --python 3.13 kimi-cli
Kimi CLI:
uv tool upgrade kimi-cli --no-cache
初步感受,Kimi CLI 基于 Python,有点重,86 个依赖
不过我看了一下基于 node 的其他 cli,node_modules 一出手,python 依赖看起来也没那么扎眼了
命令行直接使用前还要配置环境变量
warning:/Users/zz/.local/binis not on your PATH. To use installed tools, runexport PATH="/Users/zz/.local/bin:$PATH"oruv tool update-shell首次运行时,Kimi CLI 会提示没有配置模型,需输入/setup元命令,进入配置流程:需要提前准备好 API,三个平台可选,我选的第二个
话说,为何这事儿 Kimi 都没统一呢
选模型我们自然选最好的,也是官方推荐的
模型
计费单位
输入价格
(缓存命中)
输入价格
(缓存未命中)
输出价格
模型上下文长度
kimi-k2-0905-preview
1M tokens
¥1.00
¥4.00
¥16.00
262,144 tokens
kimi-k2-0711-preview
1M tokens
¥1.00
¥4.00
¥16.00
131,072 tokens
kimi-k2-turbo-preview 推荐
1M tokens
¥4.00
¥16.00
¥64.00
262,144 tokens
功能
官方介绍有 Shell 模式、Zsh 和 Zed 结合使用,还有 MCP
我是直接 shell 中使用
Kimi CLI 不仅仅是一个编程智能体,还可以通过 Ctrl-K 快捷键切换到 shell 模式。通过该模式,你可以在不离开 Kimi CLI 的情况下,直接执行 shell 命令,方便进行文件操作和查看结果。单看功能,有点太单薄了:
/exit (quit): 退出应用程序
/help (h, ?): 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release-notes: 显示发布说明
/feedback: 提交反馈让 Kimi CLI 变得更好
/init: 分析代码库并生成 AGENTS.md 文件
/clear (reset): 清除上下文
/compact: 压缩上下文
/debug: 调试上下文
/setup: 设置 Kimi CLI
/reload: 重新加载配置
对比一下 Gemini-CLI、Github Coplot、Claude Code
简单让其总结最近李沐老师关于智能体的演讲并用 svg 生成海报,结果不太理想,有点 bug
让其重新生成并把海报改成 xhs 风格,结果依然不太好
对比我用 Github Copilot 生成的(对应大模型是 Claude Sonnet 4.5),完成度很高
免责声明:以上测试可能本人使用姿势不对,不代表Kimi CLI真实水平
最后我想说:若不是官方赠送的 API 额度,我可能都不会测试它,竞品都太强了。
不过暂时还是让它保留在 Terminal 窗口了,后续或许可以同步让其执行一些任务,再观察一下。
话说,我的 terminal 窗口越来越多了
来源:科学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