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人总在向外追逐福气:拼尽全力赚大钱,费尽心机争权势,盼着儿女成龙成凤、儿孙满堂。
古人云:“心宁则万事宁,心宽则万事宽。”
世人总在向外追逐福气:拼尽全力赚大钱,费尽心机争权势,盼着儿女成龙成凤、儿孙满堂。
可走过半生才幡然醒悟,钱财终是身外之物,权势不过过眼云烟,儿女再优秀也终将各自飞翔。
真正的福气,从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修一颗不执的心,修一份不争的智,修一种不忧的态,心稳了,日子自然顺了,福气自然来了。
这世间最靠谱的福气秘籍,就藏在这三句老话里。
《菜根谭》有言:“世事如棋局,不执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
人之所以烦恼缠身,多半是太执着于“必须拥有”:执着于完美的婚姻,执着于高薪的工作,执着于他人的认可。
可越执着,越容易被欲望绑架;越强求,越容易在求而不得中痛苦。
生活本就不完美,有缺憾才是常态,学会放下执念,接纳不完美,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邻居王阿姨退休前是单位的部门主管,凡事都追求“尽善尽美”:家里必须一尘不染,儿子的成绩必须名列前茅,就连跳广场舞也要站C位。
为此她操碎了心,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血压也居高不下。
直到一次中风后,她躺在病床上才想通:房子不必一尘不染,干净舒适就好;儿子不必出类拔萃,平安健康就好;自己不必事事争先,开心自在就好。
如今的王阿姨,不再纠结细节,每天和老姐妹们散步聊天,偶尔做点自己爱吃的小菜,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古人说:“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不执着于无法改变的事,不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放下过度的期待,接纳生活的本来模样,反而能在平淡中收获惊喜,在从容中遇见福气。
《论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生活中太多纠纷,都源于“非要争个你对我错”:夫妻间为家务琐事争执,朋友间为观点不同辩论,同事间为工作细节较真。
可争赢了道理,却输了感情;争出了胜负,却伤了和气。
与人相处,难得糊涂,多一份退让,少一份争执;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较真,关系才能长久和睦。
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一生待人宽厚,从不与人争对错。
一次,一位年轻画家模仿他的画风作画,还拿着作品上门请教,有人劝齐白石:“他分明是模仿您,您该教训他几句。”
齐白石却笑着说:“模仿也是一种认可,年轻人不容易,能愿意学我的画,是好事。”
不仅没有指责,还耐心指点年轻画家的不足,鼓励他形成自己的风格。
后来这位年轻画家成了知名画家,始终铭记齐白石的教诲,逢人便说:“齐先生的不争之智,是我一生的财富。”
老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
不争对错,不是懦弱,而是智慧;不较得失,不是糊涂,而是通透。
用包容之心对待他人,用宽厚之态与人相处,身边满是温暖,福气自然不请自来。
俗话说:“昨日已去不可追,明日未到不必忧。”
人这一生,最耗心力的事,莫过于沉湎过去的遗憾,焦虑未来的未知。
总想着“当初要是选择另一条路就好了”,只会让当下的日子黯然失色;总担心“以后会不会遇到变故”,只会让此刻的心情备受煎熬。
日子是活在当下的,福气是感受在当下的,专注眼前的事,珍惜身边的人,才是最实在的幸福。
作家沈从文先生在特殊年代,曾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厕所、搬运货物。
面对艰苦的环境,他没有抱怨,也没有消沉,反而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闲暇时观察田间的花草虫鱼,晚上在煤油灯下写日记、记笔记,把生活的点滴都化作文字的养分。
有人问他:“这样的日子,你怎么还能如此平静?”
他回答:“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交给未来,我能做的,就是把当下的每一件事做好,把眼前的每一天过好。”
正是这份“活在当下”的通透,让他在艰难岁月里守住了内心的安宁,也为后来的创作积累了无尽灵感。
很喜欢一句话:“当下即是全部,此刻便是永恒。”
过去的遗憾,就让它随风而逝;未来的未知,就让它慢慢到来。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工作,好好爱身边的人,在每一个平凡的当下里感受美好,就是最真切的福气。
老话讲:“福在心,不在境;乐在己,不在人。”
真正的福气,从来不是外在的堆砌,而是内心的丰盈。
不执于拥有,心就少一份牵绊;
不争于对错,人就多一份和睦;
不忧于过往未来,日子就多一份从容。
当内心装着放下、包容与专注,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守住心安;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能活出通透。
这,便是人这辈子最踏实、最长久的福气。
来源:竹林里生活的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