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 REITs | 春华秋实,消费REITs投资知多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07:52 1

摘要:什么是消费基础设施?消费基础设施的范畴在广义零售业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至商业街区、农贸市场与社区商业等多元品类。当前,中国零售物业已迈入精细化发展阶段,运营核心转向满足消费者需求与提升体验,消费REITs也在该阶段应运而生,自2024年以来政策密集出台支持消

什么是消费基础设施?消费基础设施的范畴在广义零售业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至商业街区、农贸市场与社区商业等多元品类。当前,中国零售物业已迈入精细化发展阶段,运营核心转向满足消费者需求与提升体验,消费REITs也在该阶段应运而生,自2024年以来政策密集出台支持消费REITs发展,截至2025年10月24日,中国消费REITs已初具规模,数量为11只,市值达395亿元,约占C-REITs市场的18%。

消费REITs基本面怎么看?我们重点从以下维度分析:1)宏观:消费补贴政策已接近尾声,其对消费的拉动边际效应或有所递减,展望2026年,我们认为消费政策仍有待持续发力,建议关注补贴方向和力度的变化及其实际落地表现。2)市场情况:供给端,当前我国零售供给已陆续退潮,我们认为未来供给或向一线非核心区域、二三线城市倾斜,并以存量调整为主要特征;需求端仍处于缓慢修复通道,其中一二线城市分化。从市场表现来看,当前整体市场租金端仍有压力,但结构性有所分化,南京、杭州等头部二线城市表现略优于一线城市,且龙头标的(如头部REITs)表现仍较为稳健。3)财务表现:消费REITs收入主要由租金(占比约65%-80%)构成,而成本端收费方式相对复杂(分为包干制、半包干制等),因此我们认为EBITDA利润率或为观测盈利能力的便捷指标。从最新数据看,消费REITs财务表现稳健,3Q25末EBITDA利润率平均为61%,环比基本持平。

如何寻找消费REITs的锚?已上市消费REITs分派率3.5%-4.9%,隐含资本化率3.4%-5.2%,与10Y国债收益率利差约150-300bp(截至10月24日),估值高于一级市场(2Q25末资本化率为5.7%)。我们认为该特征与REITs流动性溢价、已上市资产稀缺性及投资者结构相关。短期我们认为实物资产价格或仍面临压力;但中长期维度,我们预计伴随REITs上市资产数量的增加,一级价格或向二级靠拢,价差有望稳定在新的中枢。

宏观消费疲软;长端利率超预期上行。

什么是消费基础设施?

业态多元,发展正当时

消费基础设施与广义零售物业的定义略有差异:1)消费基础设施: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REITs项目申报要求》[1],消费基础设施包括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农贸市场等城乡商业网点项目,家居、建材、纺织等各类专业市场项目,以及保障基本民生的社区商业项目。与消费基础设施物理上不可分割、产权上归属于同一发起人(原始权益人)的酒店和商业办公用房,可纳入消费基础设施底层资产。2)零售物业:根据2021年国家标准[2],广义的零售物业根据有无固定营业场所,可分为有店铺零售和无店铺零售两大类,其中有店铺零售又可以分为便利店、超市、折扣店、仓储会员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集合店、无人值守商店等10类。整体上,消费基础设施在广义零售业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至商业街区、农贸市场与社区商业等多元品类。

图表1:零售业态与消费基础设施的差别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政策东风下,消费REITs市场快速发展。2024年以来政策密集出台支持消费REITs发展,2025年3月16日,中办、国办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3]中提出要强化投资对消费的支撑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等领域项目发行REITs。2025年9月20日,商务部等9部门提出优先支持保障基本民生的社区商业综合体、邻里中心、百货商场、菜市场等消费基础设施项目发行REITs[4]。截至2025年10月24日,我国已上市11单消费基础设施REITs(简称“消费REIT”),市值达395亿元,占中国公募REITs市场的18%;同时挂网3单项目(含扩募);我们统计潜在待上市项目达12单。与海外市场对比,我国目前均为“纯零售”REITs,而海外则以多元业态REITs为主,其底层资产包含零售、办公等多类型资产。

图表2:中国消费REITs市值及数量变化

注:数据截至2025年10月24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海外国家(地区)零售REITs规模

注:数据截至2025年10月24日资料来源:Wind,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消费REITs基础要素一览

已上市消费REITs共有租赁、经销、联营(又称“联销”)三种运营模式:1)租赁:租赁模式下,项目公司向商户提供经营场地,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获得收入,其可以分为抽成租金、固定租金以及两者取高三类模式,当前已上市消费REITs通常以固定租金收入为主(占比平均约40%)。2)联营:公司仅向商户提供商品销售或经营场所,不提供资金购买待出售的商品,不承担商品销售的风险,通过收取对应商品销售收益提成的形式获得收入。3)经销:项目公司从供应商处购买待出售商品,并通过转售商品赚取利差。

当前消费REITs底层资产分为购物中心、社区商业、农贸市场、奥特莱斯四种类型,不同类型资产采用不同的运营模式:1)购物中心(共7单REITs):以租赁为主,叠加联销或经销模式,其中华夏华润商业REIT、华夏金茂商业REIT采用租赁+联营模式(联营模式占比均相对较低),百联REIT则采用租赁+联销为主,经销为辅的模式(收入占比分别为29%、56%及2%[5]);中金绿发REIT、中金印力REIT、华夏大悦城REIT及华夏凯德商业REIT均为纯租赁模式。2)社区商业及农贸市场(共2单REITs):仅采用租赁模式,其中嘉实物美REIT租约类型以固定租金为主,其他形式为辅(如提成租金、固定+提成租金、固定提成租金取高的形式),易方达华威农贸市场REIT均为固定租金收入;3)奥特莱斯(共2单REITs):以联营为主,租赁为辅。其中首创奥莱、唯品会奥莱联营收入占比分别为69%、76%(采用招募书披露的最新一期数据),特别地,唯品会奥莱REIT联营收入有一定保底,即大部分商户同意在联营模式合同中约定保底条款,即使销售额不达约定金额也需支付一定的保底提成,进而保证了项目公司收入的稳定性。

图表4:消费REITs运营模式分类

资料来源:REITs招募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消费REITs基本面怎么看?

下文我们重点从宏观、市场表现以及财务表现三个维度分析消费REITs基本面。宏观维度,25年“以旧换新”接近尾声,26年政策有望持续发力。市场表现维度,市场租金整体承压,但结构性有所分化,部分二线城市及龙头标的展现韧性。财务维度,我们详细拆分了消费REITs收入和成本结构,其中成本端收费方式相对复杂(分为包干制、半包干制等),我们认为EBITDA利润率或为观测盈利能力的便捷指标。

宏观:“以旧换新”接近尾声,消费政策有待持续发力

“以旧换新”政策已接近尾声。2025年初国务院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6],提出“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加强消费激励,提振消费信心”,为全年促消费工作定下了总基调。在此框架下,“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成为消费补贴的主要方式。中央合计安排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用于“以旧换新”,重点集中于家电、汽车等领域。上半年整体资金消耗速度超预期,截至5月末,根据中国家电网披露,第一批及第二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消耗近7成[7],因此部分地区出现暂停国补,或由直接领券改为抽签模式的现象。当前我们认为相关补贴已接近尾声,截至9月中旬,全国已核销补贴约2,310亿元[8],达预算比例的近80%。

8月消费者信心小幅改善,各品类零售额表现分化。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改善0.2至89.2,为2024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2025年1-8月全国社零累计同比增长4.6%,分品类来看,部分可选消费零售额出现环比改善,如服饰、鞋帽、针织纺织品、体育娱乐用品等;同时伴随“以旧换新”政策效应的边际递减,相关品类零售额增速放缓,如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

往2026年看,促内需仍是政策主线之一,关注政策方向和结构。2025年9月12日,国家发改委再次提出“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出台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措施”[9]。往2026年看,我们认为提振内需仍是政策主线之一,潜在发力方向包括不限于:1)将补贴政策的支持范围扩展至服务消费,相比于耐用品,服务消费的“透支效应”相对有限,可能存在“长尾效应”拉动;2)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探索多种途径促消费;3)鼓励和支持新消费业态、新渠道发展;4)将消费补贴政策与其他政策相互联动,包括但不限于户籍政策、生育政策等。我们建议持续跟踪后续政策方向和结构变化,以及其对消费的实际拉动作用。

图表5: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

注:数据截至2025年8月末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各地国补政策动态

注:数据截至2025年9月末,以上为不完全统计 资料来源:陕西法制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市场供需:供给逐步退潮,需求一二线城市分化

供给端

我国零售地产供给正逐步退潮。根据中指监测数据,2025年1-5月,全国新开业3万方以上零售商业项目共89个,总建筑面积约70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减少9个及下降17%,新开业项目平均建筑面积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8%[10],显示出供给扩张的步伐正在减慢。往前看,仲量联行预计2026年我国零售物业供应或迎来拐点,新增供应或由2025年的800万平方米回落至600万平方米。

短期新项目持续入市,存量项目经营或仍面临压力。据赢商不完全统计,2025下半年全国仍有413个拟开业集中式商业项目入市,总商业建筑面积约1,718万平方米[11]。分城市来看,根据CBRE披露,北京市4Q25-1Q26预计39.4万平方米,包含中关村大融城、隆福寺等,在当前北京社零同比持续下行的环境下预计仍为市场带来一定经营压力。上海市4Q25-1Q26预计迎来48.9万方新增供应,主要集中在非核心商圈,包含永源浜、徐汇滨江、新江湾等。

中长期维度,我们认为零售物业的供给将不再是简单的面积增加,而是由两大趋势主导的结构性优化:

► 空间布局优化,解决供给不平衡问题:从总量来看,我国核心城市的人均商业面积已不逊于国际水平,如根据赢商网统计,北京、上海人均商业营业面积分别达到2㎡、1.4㎡;与东京的1.85㎡和纽约的2㎡相当[12]。然而结构性矛盾尚存,一方面城市内部发展不均,如北京市中心区域商业设施规模和人均商业营业面积均高于远郊区县,另一方面,城市间分布不均,约60%的购物中心分布在超高/高能级城市中[13],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供给增量或部分来源于填补低线城市和城市非核心区域的商业空白;当前我们已看到相应趋势,2025年以来,多数企业围绕重点区域聚焦深耕,强化高能级城市布局,同时在保证基本盘稳健的情况下,开始适度选择优质三四线城市进行拓展[14]。

► 存量调改升级,带动人均消费占比提升: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占比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增长空间。消费力的提升要求更高品质的消费场景。因此,未来的“增量”或不仅体现为新建面积,更体现为存量改造和业态升级。通过打造更具体验感、社交属性的商业空间,来匹配并进一步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当前我们已看到相关经营趋势,根据赢商网数据,2024年存量调改项目占比同比提升8ppt至22%,调改内容涉及空间、业态、品类等,呈百花齐放、多元迭代的态势。

图表7:人均零售及购物中心面积占比

注:基于数据可得性,人均零售面积取自2019年数据,人均购物中心面积取用2020年数据资料来源:赢商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注:基于数据可得性,数据截至2023年末资料来源:Wind,Statista,中金公司研究部

需求端

需求端修复缓慢,一二线城市分化。当前国内零售需求仍处在缓慢的修复通道中,消费者的预防性储蓄倾向依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整体消费潜力的释放。分线城市表现持续分化,其中二线城市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动力,而一线城市仍面临挑战。具体观察消费REITs所在的各个城市,根据2025年1-8月社零累计同比数据[15],福州(6.5%)>武汉(6.1%)>长沙(5.9%)>杭州(5.1%)>广州(4.9%)>济南(4.6%)>深圳(3.8%)>上海(3.7%)>青岛(3.4%)>宁波(2.8%)>北京(-5.1%)。

中长期维度,我们认为新兴需求将不断出现,并对零售物业精细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观察到消费者需求正从以商品交易为核心的“功能满足型”消费向以情感共鸣、身份认同和自我实现为导向的“价值体验型”消费演进。这一趋势具象化为一系列新兴业态的兴起,如宠物、二次元、潮玩、科技互动等业态涌现,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目的地消费地点。我们认为这一根本性的范式转移也对零售物业的资产管理和运营逻辑提出更高的精细化要求,涉及了业态组合、空间内容、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

图表9:1H24-1H25分线城市社零增速

注:数据截至2025年9月末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0:2025年1-8月消费REITs所在城市累计社零同比

注:数据截至2025年9月末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市场表现

当前全国零售物业空置率维持历史高位,租金持续下探。根据最新可得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根据仲量联行披露,中国40个主要城市零售地产空置率为10.5%,同比+0.2ppt;首层租金1H25跌幅约5%,呈持续下行趋势。分城市来看,我们根据不同城市的表现从好到坏大致排序如下:1)租金同比:南京>北京>杭州>上海>成都>深圳>广州;2)空置率:深圳<南京<北京<广州<杭州<上海<成都。整体上,我们观察到一线城市中,广州、深圳“以价换量”趋势更加明显,南京、杭州等二线头部城市表现相对较好。

往前看,我们认为短期零售地产仍处于供需调整阶段,租金端或仍面临压力,结构上有所分化。2025年以来,伴随线下消费场景的复苏,餐饮、娱乐等体验式业态的租赁需求表现活跃,为市场带来一丝暖意。但对于广大依赖传统零售的商场而言,品牌方的选址和扩张意愿仍十分谨慎。因此,业主方不得不通过提供更优厚的租赁条件(如提高免租期、提供装修补贴)和加大营销投入来吸引并留住商户,这使得整体租金回报率承压。整体上,我们认为我国零售物业短期仍呈供需不平衡态势,部分商圈或仍面临一定招商和运营压力,但结构性或有所分化:一方面,头部二线城市表现或优于部分一线城市;另一方面,定位精准的头部商业项目或展现出较强的“护城河”效应,如部分优质消费REITs项目出租率均不低于95%,且租金收入有望稳健增长。

图表11:中国优质零售地产市场新增供应或在26年回落

注: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资料来源:仲量联行,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2:中国优质零售地产租金同比(分城市)

注: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资料来源:仲量联行,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3:中国优质零售地产空置率(分城市)

注: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资料来源:仲量联行,中金公司研究部

财务表现:整体表现稳健,关注EBITDA利润率

我们拆分已上市消费REITs的收入及成本结构。已上市消费REITs收入结构较为清晰,主要来自租金,而运营成本结构较为复杂,分为支付给管理人的管理费和基金承担的其他费用。因运营机构收费模式多样(如包含半包干制、全包干制等),单独对比运营管理费或其他费用的意义有限,我们认为利润率是衡量其盈利能力的更佳指标。

收入及成本拆分

收入方面,消费REITs均以租金为主要收入来源,具体拆分如下:租金收入(含租赁收入、联营收入)合计占比最高,约65%-80%[16];其次为物业管理费收入,占比约15%-20%;此外,消费REITs收入来源还包括推广费收入、广告收入、停车场收入、多经收入、利息收入等。

图表14:已上市消费REITs各项收入占比(基于历史数据)

注:取用招募书披露的最新一期数据资料来源:REITs招募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5:已上市消费REITs各项收入占比(基于历史数据,续)

注:取用招募书披露的最新一期数据资料来源:REITs招募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成本方面,我们大体可以将消费REITs的运营成本分为运营管理费用(运营管理机构承担的部分)和其他必要运营成本(基金层面承担的部分):

► 运营管理费用:为直接支付给运营管理机构的费用,分为固定管理费及浮动管理费。

● 固定管理费:可以分为基础成本及轻资产管理输出两个部分:

1)固定管理费-基础成本:各REITs的基础成本包含范围有所不同。这里可以将消费REITs分为全包干制、半包干制及人力行政包干制三类,其中金茂REIT、首创奥莱REIT为全包干制,即基础成本包含了物业管理费;物美、百联、大悦城REITs为半包干制,即基础成本不包含物业管理费,而包含人力与行政成本、推广成本、维修成本等;华润商业、中金印力、中国绿发、中金唯品会奥莱、华夏凯德商业REITs为人力与行政包干制,即基础成本仅包含人力与行政成本,而不包含其他运营成本。

2)固定管理费-管理输出:截至2025年10月24日,在已上市11单消费REITs中,共7单REITs包含了轻资产管理输出部分,分别为唯品会、印力、华润、绿发、金茂以及大悦城,其中印力、唯品会、华润、凯德的管理输出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9.3%、8.6%、8%-9%及8.5%,其余则为2.7%-4.3%。

● 浮动管理费:浮动管理费为激励制度的重要一环,通常基于实际NOI及目标NOI计算,并在两者差值的基础上设置梯度奖惩。

► 其他必要运营成本:为基金承担的费用。这部分通常包含未被包干的必要运营成本,如物业管理费、推广成本、维修成本等。

整体上,我们测算运营管理费用及其他必要运营成本分别约占营业总收入的16%及26%。根据招募书披露信息,我们测算消费REITs运营管理机构收费平均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16%。其中金茂、首创奥莱占比较高,均在20%以上,主要系其运营管理模式为包干制,因此多数成本项直接支付给了运营管理机构,而并未由基金承担。

特别地,由于各项目的收费拆分较为复杂,为对比各项目的盈利能力,我们认为观测EBITDA利润率或是更为便捷的选择。我们测算已上市消费REITs EBITDA利润率平均为61%(截至3Q25),其中社区商业及农贸市场业态利润率相对较高,均达到70%以上。

图表16:已上市消费REIT运营管理费用拆分

资料来源:REITs招募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7:已上市消费REITs运营管理收费模式分析

注:部分内容取自中金绿发商业REIT招募书资料来源:REITs招募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8:已上市消费REIT管理输出部分占营业收入比例

注:1)华润商业REIT、华夏凯德商业REIT管理输出费用占比根据招募说明书披露的运营收入及运营净收益估算得出;2)中金绿发、中金唯品会及华夏凯德商业REITs取用招募书2025年预测数据,其余为2024年实际数据

资料来源:REITs招募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9:已上市消费REITs EBITDA利润率

注:1)数据截至3Q25;2)基于数据可得性,中金唯品会奥莱REIT采用招募书预测2026年数据

资料来源:REITs季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已上市消费REITs财务表现稳健

已上市消费REITs财务表现整体稳健。截至3Q25,我们统计已上市消费REITs 收入同比+3.4%,环比+2.8%,EBITDA利润率平均为61%。从收入完成度角度,已披露2025年预测值的4单消费REITs 2025年1-3季度累计收入完成度平均为102%,在当前宏观环境下体现出一定韧性。

图表20:已上市消费REITs季度收入及EBITDA

注:数据截至3Q25资料来源:REITs季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1:已上市消费REITs季度出租率及租金

注:数据截至3Q25资料来源:REITs季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如何寻找消费REITs估值的锚?

已上市消费REITs估值处于历史高位。截至2025年10月24日,我们统计已上市消费REITs分派率区间为3.5%-4.9%,平均位于历史40%分位数;P/NAV为1.20-1.49x,平均位于历史63%分位数,整体估值高于全市场平均水平。

图表22:已上市消费REITs分派率及其所处历史分位数

注:数据截至2025年10月24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3:已上市消费REITs P/NAV及其所处历史分位数

注:数据截至2025年10月24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一二级市场价差较为明显。一级市场方面,根据CBRE和高力国际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一线城市零售物业资本化率(Cap rate)平均为5.7%,其中北京和上海零售物业资本化率约为5.0%-6.5%。二级市场方面,发行端,我们基于发行价测算已上市消费REITs发行资本化率为4.7%-7.8%(还原杠杆);交易端,截至2025年10月24日,市值隐含的2025年资本化率收窄至3.4%-5.2%区间(还原杠杆),低于一级市场资本化率约100-200bp。

我们认为产生该差异的因素有三个。其一,REITs作为标准化公开交易证券,流动性高于大宗实物资产,因此投资者愿意为流动性支付溢价;其二,首批已上市消费REITs均相对优质,在当前“资产荒”环境中,成为了当前环境下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稀缺标的,资金偏好推高了其估值,从而压低了资本化率;其三,REITs投资者以固收投资者为主,其投资视角偏债性,在利率走低的环境下,消费REITs估值亦获得一定支撑。

从海外经验来看,一二级价差是普遍现象。以美国为例,2002年以来至今(2Q25),美国零售物业一级市场资本化率区间为6.1%-10.0%(平均为7.1%),二级市场零售REITs隐含资本化率区间为4.9%-10.8%(平均为6.6%),一级市场资本化率平均高于二级市场约50-100bp,略低于国内当前利差水平。此外,我们观察到二级市场资本化率波动幅度大于一级市场,在危机时二级市场资本化率通常高于一级市场。

短期我们认为一级市场实物价格或仍存在压力,但中长期维度,我们认为一级市场价格或向二级市场靠拢,两者利差或最终收敛并趋于稳定。短期鉴于宏观经济修复进程仍较为缓慢,一级市场的投资者对资产收益率的要求或维持高位,这将对实物资产价格构成压力。但中长期维度,我们认为伴随二级市场REITs数量和规模的增加,市场参与者更多元化,二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将更加成熟和权威,从而推动一级市场价格向二级市场靠拢,最终两者利差或将收敛并稳定在反映真实的流动性溢价的合理水平。其中我们认为一线城市得益于其资产流动性及透明度相对较高,一二级市场利差有望率先收敛。

图表24:已上市消费REITs发行时点及当前隐含资本化率统计

注:1)数据截至2025年10月24日;2)发行时点资本化率(还原杠杆)=未来一年NOI/(发行规模+外部借款);3)当前市值隐含资本化率(还原杠杆)= 2025年预测NOI/(当前市值+净负债);净负债取用2025年中报披露总负债-现金及其等价物,标*项目因尚未披露财务报表,则采用外部借款金额作为替代

资料来源:Wind,REITs招募书,REITs年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5:美国零售物业一二级市场资本化率对比

注:基于数据可得性,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资料来源:Bloomberg,NAREIT,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6:中国零售物业资本化率(1Q09-2Q25)

注:基于数据可得性,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季频数据资料来源:CBRE,中金公司研究部

风险提示

► 宏观消费疲软:宏观消费环境的疲软将直接影响部分REITs底层资产的经营表现。消费意愿下降可能导致出租率、租金水平下滑,进而影响项目的现金流稳定性与增长性。这将最终传导至REITs的可供分配金额,从而影响投资者回报。

► 长端利率超预期上行:长端利率是REITs定价的锚,若利率走高,或降低REITs作为高股息资产的相对吸引力,投资者或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从而对二级市场价格及整体估值水平构成压制。

[1]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407/P020240726542821941373.pdf

[2]https://wsb.sjz.gov.cn/atm/7/20210601162526441.pdf

[3]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3/content_7013808.htm

[4]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3347314.html

[5]取用招募书披露的2023年数据,因最新年报未披露各业态收入分布

[6]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3/content_7016457.htm

[7]https://www.ndrc.gov.cn/xwdt/ztzl/tddgmsbgxhxfpyjhx/gzdt/202506/t20250620_1398557.html,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10-25/doc-infvcrka6977139.shtml

[8]https://finance.sina.cn/2025-09-25/detail-infrsnhr0872001.d.html?vt=4&cid=76675&node_id=76675

[9]https://mp.weixin.qq.com/s/-YfTJWYX93M_iRsytQ-j3g

[10]https://i.ifeng.com/c/8kia1MNzmyB

[11]https://m.winshang.com/news735197.html

[12]https://m.winshang.com/news703316.html

[13]https://www.research.cicc.com/zh_CN/report?id=274115&entrance_source=search_vertical_reportlist&page=18&yPosition=403.73

[14]https://stcn.com/article/detail/2418046.html

[15]部分城市未披露2025年1-9月数据,可得最完整的社零累计同比数据为2025年1-8月数据

[16]剔除农贸市场REIT-易方达华威农贸市场REIT及社区商业REIT-嘉实物美消费REIT

本文摘自:2025年10月29日已经发布的《春华秋实,消费REITs投资知多少》

谭钦元 分析员 不动产与空间服务 SAC 执证编号:S0080524020010

裴佳敏 分析员 不动产与空间服务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50004 SFC CE Ref:BRY581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