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1200万赞!首届深圳市口述史成果展示活动投票圆满收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08:04 1

摘要:10月30日,历时15天的首届深圳市口述史成果展示活动公众投票环节落下帷幕,总点赞量突破1200万次。这次点赞投票数量创新高,成为深圳市民关心和参与城市记忆和口述历史的一次集体表达。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公众对城市历史的高度关注,更通过多元的口述作品呈现了深圳多层

10月30日,历时15天的首届深圳市口述史成果展示活动公众投票环节落下帷幕,总点赞量突破1200万次。这次点赞投票数量创新高,成为深圳市民关心和参与城市记忆和口述历史的一次集体表达。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公众对城市历史的高度关注,更通过多元的口述作品呈现了深圳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轨迹。

1200万点赞量创新高,折射公众对城市记忆和口述历史的热情

本次口述史成果展示活动自10月15日启动投票以来,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据统计,最终总点赞数超过1200万,参与人群覆盖了从青少年到长者、从专业人士到普通市民的各个社会层面。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深圳市民对城市历史的高度认同,也反映出公众对口述史这一历史记录方式的充分肯定。

▲社会组点赞前十名作品

▲学校组点赞前十名作品

市民牛琳琳女士表示:“通过参与投票,不仅了解到更多深圳的发展故事,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个体记忆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广泛的公众参与,让历史记录从学术研究领域走向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全民共建共享的文化实践。

多元视角展现城市多个侧面

在本次投票中脱颖而出的作品,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元的视角展现了深圳发展的多个侧面。社会组作品中,第五季《深圳口述史》(深港故事篇)通过深港两地亲历者的讲述,呈现了深港合作的历史脉络;《能工巧匠》系列微纪录片聚焦深圳制造业发展中的技术工人群体,记录了他们为城市工业化进程作出的贡献;《深圳大鹏红色革命口述史》则挖掘了深圳地区的革命历史记忆,丰富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学校组入选作品则更多展现了年轻一代对城市历史的关注与思考。《南科大变迁》记录了南方科技大学从筹建到发展的历程,体现了深圳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行见深圳》通过青年学子的视角,呈现了城市空间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而《血缘与地缘:华南地区同姓联宗现象研究》则从宗族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深圳地区的社会结构变迁。

口述史方法凸显历史记录的温度与深度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助理、历史系副主任、深圳口述史研究中心主任叶亢指出,口述史方法为城市历史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她表示:“从官方到民间、从社会到校园的全方位参与,生动说明了口述历史正在从专业研究走向公共实践,成为全民共建、共享城市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受访者的亲身讲述,历史事件得以以更加生动、具体的形式呈现,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入选作品中,不少都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口述历史与社会学、人类学、建筑学等学科视角相结合,拓展了口述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取向,不仅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也为理解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优秀成果将于12月中旬展出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其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口述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对城市发展历程的记录,更是对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通过记录建设者的亲身经历,保存城市发展的集体记忆,这项工作为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基础。

随着投票环节的结束,本次口述史成果展示活动将进入专家评审阶段,本次投票结果仅作为专家评审环节的一项参考,最终评选结果以专家评审意见为准。据悉,本次活动的优秀成果将于12月中旬在深圳大学集中展出,届时获奖作品将通过展览、出版物、数字媒体等多种形式与公众见面,让这些珍贵的城市记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深圳口述史工作的持续开展,体现了这座城市对自身历史的重视和对文化建设的追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正通过系统性的历史记录工作,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和历史叙事,这也为其他城市的历史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深圳晚报记者 李晓睿

来源:深圳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