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艺人发声:帮我举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07:13 1

摘要:徐冬冬亲自出镜否认被未婚夫尹子维“动手”的谣言,呼吁网友一起举报造谣账号,称法务已在取证,同时明确婚礼会在哈尔滨从简举行,还会加办一场给朋友

徐冬冬亲自出镜否认被未婚夫尹子维“动手”的谣言,呼吁网友一起举报造谣账号,称法务已在取证,同时明确婚礼会在哈尔滨从简举行,还会加办一场给朋友

先把关键信息放在桌面上

10月下旬起,有营销号散播“尹子维对徐冬冬动手”的说法,词锋直指人格

到了10月29日,她更新视频,正面回应,“造谣到人格层面”,必须处理

这不是八卦,是人格权

她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请网友帮忙举报,并同步告知法务已着手取证

她说请大家帮忙举报,法务已经在取证

说白了,这类涉及人身的指控,不澄清就是默认,越快出面越能止住扩散

两人的关系脉络不复杂

2017年因为电影《合约男女》认识,之后相处低调

今年七夕,尹子维在社交平台发了动态,被催问“啥时候结婚”,他回了句“年内,Thanks for caring!”

语气轻松,像朋友间的打趣,却也给了个明确的时间窗口

换句话说,走进婚姻是板上钉钉的事,剩下就是怎么办、在哪办

这两天的焦点,转到了婚礼的地点和形式

有博主把话题炒到“为婚礼举办地起分歧”,可当事人的动作更值得参考

10月29日,徐冬冬发文,“翻篇”,然后打出三句短句,像是在敲定提纲:“老家哈尔滨”“不会忘本”“婚礼简单”

她把态度摆得清清楚楚

婚礼地点已定在哈尔滨,形式从简

更扎心的是,随后她补充说会办两场小型婚礼:哈尔滨一场给家人,杭州一场给朋友

后来又补充会办两场小型婚礼,哈尔滨给家人,杭州给朋友

这大概是很多异地情侣的折中法,既顾念父母,也照应一路陪伴的同事好友

截至10月31日,这场舆论的节奏慢下来

平台上更多的是“恭喜”“祝福”的留言,围绕谣言的讨论明显降温

截至10月31日,舆论趋于平静,祝福声占了上风

没有新的负面“爆点”,也挺好

公众情绪收拢,说明大家更愿意看正事,而不是盯着人设翻车的戏码

说到正事,就不得不提他们最近火出圈的英语学习直播

一个教英式发音,一个学着学着飘出东北味儿,屏幕那头笑声一片

有人在评论里打趣,“这堂课像两口子互相纠错,也像观众一起补课”

这种相处方式算不上高甜,但耐看

别让‘吃瓜’变成‘伤人’,看到当事人发声就先停手

你看,生活里的真实互动,比剪辑过的冲突更能让人相信一段关系

回到“造谣与反击”这件事,娱乐圈早有前车之鉴

2023年,有知名男星被编排“出轨”,律师函立刻跟上,最后造谣者公开道歉并承担法律责任

2024年,一位女明星被传与导演有不当关系,她第一时间澄清,同时委托律师,源头被揪出后,相关人员因涉嫌诽谤被依法处理

公开澄清+平台举报+法律跟进,已经成了艺人应对谣言的标配

对比这次,徐冬冬的路径几乎一致:先把话说清,再用规则把事办好

我们常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落到今天,绝不是句口号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键盘也要对得起每一次敲击

一条混剪视频、几张带节奏的图文,往往就能把人推到舆论的谷底,但受伤的是真人

你我转发的那一下,可能就是把事态推向不可控的“一小步”

所以当你在时间线上又看到“惊天爆料”,不妨先按下暂停

当你不确定真假时,先问三件事:谁在说?

证据在哪?

当事人怎么说?

这不是冷漠,是基本的理性

再说回婚礼

有人喜欢大场面,有人偏爱小而美,选择背后少不了权衡

哈尔滨是她的根,杭州是工作的重镇和朋友聚集地

小型婚礼不等于小气,是把重要的时间留给重要的人

有业内人士提到,这样的安排能降低筹备压力,也能把焦点拉回到“结婚本身”,而不是“一场秀”

我挺认同的,仪式的意义是把情感落在现实里,隆重不在规模,在心意

当然,互联网的记忆很长,相关账号也可能再翻旧账

但这次的处理给了个底线:当谣言冲着人格来时,不必先讲“体面”,先把边界画清楚更重要

这不是一句“求放过”,而是明确告诉对方:到此为止

而有关婚礼的决定,尽量让双方都舒坦,才是生活的可持续解

让喜事回到喜事的轨道,是对彼此最好的保护

最后留个小小的期待

等到哈尔滨那天,也许是一间不大的厅,亲戚笑着催敬酒;

杭州那场,朋友围坐,灯光温柔,英语直播里的梗又被翻出来,大家哈哈一笑

愿每一场爱,都能在烟火气里落地,而不是在流量里迷路

而对我们旁观者来说

看热闹可以,添乱就算了

来源:兮兮剧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