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5年秋天,在台湾阳明山的住处,蒋介石桌子上放了一份刚送来的名单——北京那边刚刚公布了新中国十大元帅的名字。他的眼睛在“陈毅”两个字上看了很久,最后慢慢抬起头,对旁边的宋美龄说:“当年在黄埔军校,朱玉阶(朱德)就说过,陈毅这人很不一般。现在看,他确实太厉害
1955年秋天,在台湾阳明山的住处,蒋介石桌子上放了一份刚送来的名单——北京那边刚刚公布了新中国十大元帅的名字。他的眼睛在“陈毅”两个字上看了很久,最后慢慢抬起头,对旁边的宋美龄说:“当年在黄埔军校,朱玉阶(朱德)就说过,陈毅这人很不一般。现在看,他确实太厉害了。”
他这声叹气,原因得从十年前的战场上找。
1946年冬天,苏北天寒地冻。蒋介石亲自下令,让整编69师的师长戴之奇带着部队快速向宿迁方向前进,想和整编11师会合,一起把苏北的共产党军队包围消灭。打仗的消息像雪片一样飞到南京总统府,负责报告消息的俞济时对蒋介石说:“戴师长那边挺顺利,快到宿迁了。”
蒋介石看着地图上那支深入苏北的蓝色箭头,问:“陈毅的主力部队,有什么动静吗?”
“暂时没确切消息说他们主力有动作。”
蒋介石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山东野战军的指挥部里,灯亮了一整夜。陈毅和粟裕弯腰看着地图,手指点在宿北地区:“戴之奇这支队伍跑得太靠前了,跟其他部队脱节了,打他的机会就在眼前,错过就没了。”两人很快定下了作战计划:集中兵力,把整编69师切开,然后消灭。命令通过电报发到了前线各个部队。
十二月十五号,战斗打响了。山东野战军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队伍里,只打了四天,整编69师的两万一千多人就被消灭了,师长戴之奇兵败自杀。消息传到南京总统府,大家都沉默了。蒋介石看着报告上“戴之奇”的名字,手里的红蓝铅笔狠狠戳在上面,笔尖都断了。
刚过了二十天,陈毅又把目光转向了鲁南。蒋介石的精锐部队整编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全部美式装备),正沿着峄县往临沂方向走。陈毅在作战会议上说:“敌人装备是好,但队伍拉得太散,正好方便我们集中优势兵力,一块一块吃掉他们。”华东野战军悄悄集合好了队伍。
1947年1月2号,鲁南战役开始了。解放军趁着雨雪天气,大胆地穿插分割敌人,步兵打坦克,用手榴弹炸毁装甲车。打到二十号,整编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全被打垮了,二十四辆坦克、四十七门重炮、四百多辆汽车,都成了华东野战军的战利品。缴获的美制坦克开进临沂城时,蒋介石在南京收到战报,半天没说话,最后在报告上批了两个字:“查!怎么会这样?”
这次失败没让蒋介石停下。1947年春天,他调集了四十五万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整编74师的师长张灵甫主动要求当先锋。蒋介石在作战会议上说:“74师是我们最精锐的部队,张灵甫忠诚勇敢,其他部队要好好配合他行动。”
五月初,张灵甫带着整编74师打下了坦埠,但发现华东野战军主力好像要包围他们,他立刻退守到孟良崮的山上。他一边布置防守,一边向南京紧急求救:“请左右两边的友军赶紧向孟良崮靠拢!”
蒋介石马上发电报命令各部:“抓住机会,里外夹击,就在沂蒙山区把陈毅的主力彻底消灭!”
但陈毅的决心更大。他命令华东野战军五个纵队把整编74师死死围在孟良崮,同时派重兵坚决阻击所有来增援的敌人。激烈的山地攻防战打了整整四天四夜。五月十六号,孟良崮主峰被攻占,张灵甫被打死,整编74师三万两千多人被消灭。
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气得不行。他立刻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指着地图上孟良崮的位置大骂:“丢了七十四师,这是天大的耻辱!离得那么近的援兵竟然过不来,将领无能到这个地步!”
孟良崮战役过去几个月后,蒋介石在日记里写:“这一仗对战局影响太大太深……陈毅部队的顽强和狡猾,实在出乎意料。”他心里明白,陈毅不光会打仗,更会带兵。这位元帅手下的华东野战军,从刚进山东时的二十七万人,到1948年底已经发展到了五十五万人。士兵们知道自己为谁打仗,这种觉悟在一次次战斗中磨炼出来了。
1949年5月,上海战役结束。蒋介石最终离开大陆前,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他站在军舰甲板上,看着渐渐远去的上海,嘴里念叨着:“东南半壁江山,最后竟然丢在陈毅手里……”
1955年,元帅授衔的消息传到台湾,蒋介石在阳明山的书房里,盯着那份名单看了很久。宋美龄进来时,他指着“陈毅”的名字,脸上带着点苦笑说:“这个人打仗,路子很活。宿北、鲁南、孟良崮……都是他指挥打的。”说完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又低声补了一句,“朱玉阶看人,确实有眼光。”
当年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曾向校长蒋介石推荐人才:“陈毅这人能文能武,可以担当大任。”蒋介石当时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这个他当初没太在意的学生,成了他军事生涯里最难对付的对手之一。
来源:国学一点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