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净身出户”四个字,听起来像电视剧里才有的桥段,可阿胜是真真切切把行李打包好,从别墅门口走出来,连拖鞋都没多拿一双。
“净身出户”四个字,听起来像电视剧里才有的桥段,可阿胜是真真切切把行李打包好,从别墅门口走出来,连拖鞋都没多拿一双。
老挝的雨季闷得人发慌,他拎着那只掉色的登机箱,箱角还贴着“中老铁路开通纪念”的贴纸,像一张过期的车票,提醒他:这趟跨国婚姻,到站了。
有人替他算账:离婚=赔光。
别墅、车子、仓库,全在阿拉名下,按2023年老挝新《婚姻家庭法》,外籍配偶本来能分一杯羹,可阿胜连杯子都没摸到。
华人微信群里一片“早说过”的表情包,仿佛谁押中了大冷门。
可阿胜本人倒没空emo,他转头在琅勃拉邦站前那块258平的地皮上,用堂兄的名字下了单。
地价一年涨35%,他笑称“就当补仓”,语气像在菜市场捡漏,而不是刚被前妻“清仓”。
更扎眼的是,地皮旁边的新房,钥匙已经交到阿兰手里。
姑娘原来在万象给中资企业做翻译,中文溜到能背《静夜思》,展会上一句“先生,您的报关单有误”,把阿胜当场焊住。
三个月后,公司注册文件下来,注册资本20亿基普,主营“把老挝糯米卖到中国直播间”。
股东名单只有两个人:阿兰持股51%,阿胜挂名顾问——这一次,他学乖了,先让法律把“人情”隔开一段安全距离。
有人酸他“用新公司买新爱情”,可阿胜白天跑工贸部拿“中老经济走廊重点企业”牌照,晚上回出租屋啃老挝语教材,笔记上密密麻麻的“jai”和“khop chai”,像要把去年亏掉的全背回来。
被问到怕不怕再翻车,他耸肩:“上次输在不会念‘土地法’,这次至少能把条款念顺溜。
”语气里带着一点自嘲,一点不服,像赌桌边刚输光的散户,兜里又摸出最后一张筹码。
阿拉那边也没闲着。
别墅改成民宿,门口挂块中文木牌“有WiFi、可接团”,后院种的那排木瓜树,去年还叫“夫妻果”,今年就成了“网红打卡点”。
每月200万基普的抚养费到账,她点清后顺手给阿胜发去女儿画的全家福——纸上三个人,爸爸的位置被涂成一片蓝色,像故意留白的广告位。
最微妙的是,阿胜现在每月探女,得提前在Airbnb下单,住前妻家的客房。
前台登记时,阿拉按规矩收他一晚30美元,开票抬头写“旅游服务”。
有人听见他退房时嘀咕一句:“住自己盖的房,还要给五星好评,这才叫真正的‘体验经济’。
”说完把发票折好,塞进钱包夹层,那里面还留着当年两人的结婚照贴纸,边角已经磨出毛边。
故事讲到这儿,没人知道阿胜能不能翻盘,也没人敢断言阿兰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阿拉”。
唯一能确定的是,中老铁路的汽笛每晚七点准时掠过琅勃拉邦,轰隆隆像给所有人上课:土地可以涨价,公司可以重组,婚姻可以清零,但“先搞懂规则再上牌桌”这条铁律,永远不过时。
至于爱情?
阿胜在视频里没正面回答,只给镜头看了一本翻烂的《老挝语日常会话》,扉页写着:把亏掉的面子,先翻译成底气,再谈其他。
来源:快乐星空xi9B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