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福建人,去了趟云南大理,不吹不黑,大理比网上评价的还要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05:49 1

摘要:落地那一刻,天蓝得像洗过,风带着青草味,心里那口气一下子顺了。

从厦门高铁站出来,拎着小包,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去大理透口气。

心里也打鼓,网上把大理说得神乎其神,担心落差。

落地那一刻,天蓝得像洗过,风带着青草味,心里那口气一下子顺了。

从昆明转车,坐到大理站,出站就能看到洱海的光。

建议直接租车,自驾更自在,环海路上停停走走,遇见景就下车拍两张。

不自驾也行,网约车加公交能到大点的点,时间会慢一点,预算也更稳。

住的地方要早订,海东面朝海的客栈看着美,杂费多,停车紧张,晚上风大。

海西靠苍山这边更安静,价格实在,离市区也近,吃饭便利。

遇到周末涨价,能错峰就错峰,周一到周四性价比最好。

第一站去了喜洲。

白族老院子大门一开,三坊一照壁就立在眼前,照壁上有“福”“寿”石刻,摸一摸,石头顺滑。

身边的老人说,这里修的是明清白族宅院,讲究门口朝向,讲究天井落水,夏天凉快,冬天不湿。

喜洲粑粑得趁热,甜的脆,咸的香,排队的人一列又一列,手一递,油纸一卷,走着吃就行。

从喜洲往北开到海舌公园。

笔直的防浪堤伸进洱海,水清,鸟贴着水面飞。

拍照的人多,找个偏一点的树荫,能听见浪声。

湖面会有管理船巡逻,别下水,别跨护栏,拍到就收手,海边风大,手机抓稳。

古城是下午到的。

南门高台阶上去,青石路一脚一脚踩得碎响。

晚上灯一亮,人从四面八方挤进来,小摊吆喝,烤乳扇冒着奶香。

古城里头有武庙,关帝像红脸亮眼,柱子上老对联还在。

静一点的角落有文庙,孔子牌位后面是玉洱银苍的格局,读书人讲究“文运随山水”,这话听着有味。

天一黑,鼓楼边的民谣酒吧声浪起,唱到“苍山不墨千秋画”,游客跟着哼,脚下不知不觉放慢。

古城尽头的护国路有百年药铺,伙计把抽屉拉得飞快,气味辛辣,但安心。

第二天清早,沿着环海西路一路向南。

这条路靠山,景深,车少,把窗户降一点,风从耳边刮过去,脑袋一下子清。

挨着海的村子一个接一个,才村、龙龛、双廊,名字一念就像水里冒泡。

在才村码头停下,渔船靠岸,船板发白,海鸥绕着圈叫。

老渔民讲,以前靠打鱼,现在靠游客,船还在,网还在,人变了,日子顺一点。

码头边有小摊烤鱼,洱来源,肉紧,盐洒得均匀,一手一块,嘴上抹一抹,笑就出来了。

双廊是热闹的点。

杨丽萍的月亮宫远远看着像一块白石,靠近看,窗是弧的,影子像水纹。

挤进人群,店铺门口摆满了鲜花饼和咖啡杯。

别急着买,多问几家,老店会把烘焙时间贴在门口,热的更香,不热的回去当早餐也行。

环海东路是另一种味道。

海在脚边,风贴脸,车窗外都是白浪边。

路过小普陀,岛上小寺矗在一块巨石上,明代就有香火,相传观音在此显灵,渔民出海先来上一柱香,祈个顺风顺水。

桥上好拍,路窄,抓紧栏杆,人让人,车让车,掉头慢一点,更安全。

中午去才村吃一碗鸡豆凉粉。

豆香淡淡,配上海椒油,舌头一烫又爽快。

隔壁桌点了酸辣鱼,酸里带鲜,米饭多要一碗,绝不浪费。

苍山这边得留半天。

乘索道上去,云像棉花,手一伸就碰得到。

玉带云游路从青翠里绕过去,木栈道踩着轻,耳边全是水响。

七龙女池一路有瀑布,石上能看见苔纹,水拍在石上,背心一下子凉透,精神也透亮。

山里容易变天,穿个轻薄冲锋衣,雨帽能挡风也能挡雨。

下午落回城里,找一家白族三道茶体验。

第一道苦,茶叶入壶,火上“咔咔”作响,瓷杯端到手心发烫。

第二道甜,蜂蜜一勺,奶一勺,入口润。

第三道回味,花生和芝麻香混在一起,喉咙里头热一下,眼睛里头亮一下。

老人说,人活一世这三味都要尝,苦能撑住,甜能过日子,回味能记人。

晚上不去热闹的酒吧,往古城边上的菜市场钻。

摊位上摆了各种野菜,蕨菜、折耳根、苦刺花,老板娘一边拣一边说今早从山里背下来。

买一小袋,回客栈交给店里阿姨,锅里一炒,蒜香上头,嘴不知不觉就停不下来。

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和塔寺。

去崇圣寺三塔。

三座塔从唐代立到现在,主塔叫千寻塔,十六层,砖心木檐,地震也没能放倒。

寺里边有经幢和碑刻,字迹有的磨平了,摸着还是有脊。

导览讲段氏立国的时候就在这里祈雨祈丰,三塔是“镇水”的气脉,洱海涨水时,村里人会抬贡品来这边绕行,求个安稳。

塔影落水,游人站在台阶上伸手比个“捏塔”的图,笑声一片。

出寺门左转就是感通寺旧址的山道,石台阶窄,脚感稳,树影在肩头晃。

再往南是大理州博物馆。

馆里陈列了南诏、大理国的文物,银鎏金佛头眼神安静,铜鼓敲出来的声腔曾经在这片地里传很远。

展柜里有海贝做的饰件,证明确实有古“海上丝路”线,滇西茶马古道走出去的,不只茶叶,还有盐、铜、皮货。

看完走出门,太阳在墙上印出一块金。

逛到才村壁画街,墙上的画多是海和山,画下面的猫趴在台阶上打盹。

找了一家店吃饵块。

刀工细,片得薄,锅铲一翻,边上焦脆,中间筋道,蘸上酱,咬一口,脑袋点头。

想省心省钱,几点干货放这。

自驾最划算,一天把喜洲、海舌、公园、双廊串一串,油费分摊,停车找正规位,不要贪近停私位。

公交慢,但稳,从古城到喜洲有直达,提前看班次,错开中午太阳大的点,省力。

住海景房要看三件事,窗是不是大,隔音好不好,有没有潮味。

看评论图,不看商家精修,最好问前台房间朝向,早上是不是会被光晒醒。

拍照别上热搜点凑热闹,人多抢景,心态容易崩。

环海小码头、村口老屋檐、石墙边木窗,随手就出片,还更有味。

吃饭别扎堆去网红店,古城外一公里的小店有本地人,锅气足,价格实在。

烤乳扇、砂锅鱼、凉鸡米线,点三样够两人。

菜市场买肉乳扇带走,真空包装,走亲戚有面子。

天气一年四季都能玩,最好的是春末和秋初,风和,日头不辣。

雨季看预报,山里起雾,海边有浪,计划留出机动半天,别赶行程。

晒伤说来就来,帽子墨镜防晒衣不嫌多,下午两点到四点少走海边,去博物馆或者茶馆躲一躲。

关于历史,来两段料。

南诏建都羊苴咩城,也就是现在大理一带,唐代册封,国君姓蒙,重兵控洱海口,茶马互市兴盛,从此这条路把滇西和吐蕃、南诏、唐朝串起来,盐马铃声一路脆。

后来段氏接位,大理国延续文脉,崇圣寺三塔和寂照庙都有段氏供养记,金石文字仍能看出笔画的筋骨。

传说段氏有段誉,江湖里的故事虽是戏说,民间照样爱讲,爱听,塔下卖饵丝的老板说起就眉飞色舞。

白族的绕三灵会期在每年农历三月,村里人穿上白衣蓝边,绕着村口三灵塑像行走,祈丰收,祈平安。

路边的白族老人会唱山歌,曲调悠长,一句一喘气,字不多,味很长。

走在大理,要记住两句“老话”。

一是风大,帽子要压,裙摆要按,海边要稳。

二是节奏要慢,车慢,脚慢,心慢,坐在阳台上晒半小时太阳,赚到。

临走前去海东看日出。

天还没亮,海面先泛白,山背后的光像一把刀,劈开云层,金光把水面一条一条拉开。

旁边的小伙子端着三脚架,嘴里嘟囔“值了”,旁边的大姐裹着毛毯笑出声。

收拾行李的时候,房东送了几颗梅子。

酸到眯眼,甜到心里。

对大理的感受也就这样,一口酸一口甜,总能抿到那点回味。

原本以为会踩雷,走完一圈,发现比想象中更顺。

景没骗,人也好,价也实。

走的时候没舍得多说话,就在心里记一笔,下一次,带家里人一起。

路线给个简单版,方便后来人。

第一天,昆明转大理,住海西,下午古城,晚上菜市场,三道茶。

第二天,环海西路到喜洲、海舌,午饭粑粑和鸡豆凉粉,下午苍山索道和玉带路,晚饭砂锅鱼。

第三天,海东看日出,小普陀打卡,崇圣寺三塔,大理州博物馆,傍晚才村码头看日落。

预算抓紧点也能玩舒服。

人均每天三四百能解决住和吃,再加租车和门票,整体不乱花就稳。

记得工作日来,房价友好,人少,拍照能等到空镜,餐馆不催单,老板还能多聊两句。

最后留一句话在心口边。

走在大理,要像风一样,不抢,不赶,不吵,吹到哪就停哪。

来源:那一刻的思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