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核聚变圈可太热闹了!一边是咱国家合肥的BEST核聚变装置关键部件成功交付,朝着2030年点亮第一盏核聚变电灯猛冲;另一边,西部超导、联创光电、中国核建这3家企业,一边砸几个亿回购自家股票,一边从国际顶级项目里抢订单抢到“手软”。今天咱就掏心窝子聊聊,这几家
最近核聚变圈可太热闹了!一边是咱国家合肥的BEST核聚变装置关键部件成功交付,朝着2030年点亮第一盏核聚变电灯猛冲;另一边,西部超导、联创光电、中国核建这3家企业,一边砸几个亿回购自家股票,一边从国际顶级项目里抢订单抢到“手软”。今天咱就掏心窝子聊聊,这几家公司到底靠不靠谱,普通人能不能跟着喝口汤。
说白了,核聚变就是“人造太阳”,把氢变成氦,释放出的能量能让人类彻底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核聚变领域融资超97亿美元,咱国家的BEST装置更是在10月1日实现关键突破,预计2030年就能尝试发电。这意味着,核聚变产业从“实验室概念”正式进入“商业化倒计时”阶段,谁能在这个节点上拿到核心技术和订单,谁就是未来的“能源霸主”。
砸钱回购:2025年三季度直接砸了1.5亿元回购股份,还明确说用于股权激励。要知道超导材料研发烧钱得很,能拿出这么多真金白银,说明公司现金流和对自家技术的信心都“杠杠的”。
狂抢订单:全球顶尖的核聚变项目它基本全包了——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后续24吨超导线材订单被它拿下,全球市场份额超70%;国内的CFETR项目单一个就拿了1.8亿元订单;就连刚突破的BEST装置,它的低温超导线材也已经交付了。2025年全年核聚变领域收入预计能达6亿元,比去年暴涨140%!
技术硬在哪:它是全球仅有的两家能批量生产Nb₃Sn超导线材的企业之一,这材料能在零下269℃的超低温环境下保持超导性能,是核聚变磁体的“筋骨”,没它就“困不住”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
砸钱回购:这家更狠,两年砸了近1.4亿元回购,而且是“回购后注销”。这意味着总股本减少,股东权益实打实提升,不是玩“市值管理”的花架子,是真觉得自家股票被低估了。
狂抢订单:最近又拿下3亿元追加订单,它的磁体系统能解决核聚变装置的能耗难题。简单说,别人的磁体又费电又占地方,它的又节能又紧凑,这种“技术硬实力”直接转化成订单。
技术硬在哪:它的子公司联创超导,在磁体系统领域属于“隐形冠军”,能把超强磁场的能耗压到最低,这在核聚变装置里是“刚需中的刚需”。
砸钱回购:2025年上半年直接抛出5-10亿元的回购计划,目前已经完成近6亿元。要知道核聚变工程前期投入大、回款周期长,敢砸这么多钱,足见现金流有多“硬”。2024年它的营收突破2000亿元,净利润超40亿元,这体量在行业里基本没对手。
狂抢订单:“国家队”直接喂饭——2024年核聚变相关工程订单超35亿元,2025年一季度又拿了12亿元的省级核聚变装置订单,一年多时间狂揽47亿元订单。国内在建的聚变堆主机、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基本都是它在负责;国际上,ITER项目的磁体支撑结构和真空室安装也离不开它。
技术硬在哪:核聚变装置建设误差不能超过毫米级,它干这行近20年,施工精度能达到“微米级”(比头发丝还细)。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调试全包干,客户根本不用找第二家,这就是“垄断级”的护城河。
市面上不少公司也在蹭“核聚变”热点,发个公告说“正在研发”,但你去看它们的财报,核聚变相关收入为零,更别说砸钱回购了。而西部超导、联创光电、中国核建是“回购和订单双在线”:
• 回购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说明公司自己人都觉得股票值这个价;
• 订单是国际国内顶级项目的“硬需求”,不是靠讲故事骗来的。
举个例子,西部超导2025年Q2净利润5.46亿元,同比涨56.7%,超导业务毛利率超40%;中国核建一年拿47亿订单,这些都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业绩。
• 普通人:核聚变要是成了,咱以后用电可能更便宜、更稳定,而且再也不用担心“能源卡脖子”。但这事儿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几年,别指望明天就能用上“人造太阳”电。
• 投资者:这3家公司确实是赛道里的“真龙头”,但也得清醒——核聚变研发周期长、技术风险高,股价波动肯定少不了。别听风就是雨,看到“回购+订单”就盲目冲,得先搞清楚公司的技术进度和行业周期。
西部超导、联创光电、中国核建这3家,是目前核聚变赛道里少有的“真金白银干实事”的主儿。但咱也得明白,核聚变从实验室到商业化,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普通人看看行业热闹、了解了解趋势就行;想投资的朋友,可得擦亮眼睛,别被“概念”忽悠了。
来源:是布丁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