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常理解您的担忧。小麦播种季节遇到连阴雨,确实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和风险。但请不要慌张,我们可以根据雨情的发展和农田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核心思路是:抢时、排水、散墒、应变。以下是具体的应对策略,请您根据自家田块的情况参考执行:一、 首要
#图文带货训练营#非常理解您的担忧。小麦播种季节遇到连阴雨,确实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和风险。但请不要慌张,我们可以根据雨情的发展和农田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核心思路是:抢时、排水、散墒、应变。
以下是具体的应对策略,请您根据自家田块的情况参考执行:
一、 首要任务:排水散墒,抢抓农时
这是当前最紧急、最重要的工作。
1. 开挖排水沟,强排田间积水:
· 对于积水严重的地块:立即组织人力或机械,在田块周围开挖深沟,及时将明水排出田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水泵进行强排。
· 对于没有明水但土壤过湿的地块:在田间开挖“十字形”、“丰字形”或田边深沟,深度最好能达到30-40厘米,以加速排出土壤耕层的多余水分,降低地下水位。这是解决土壤湿软、机器无法下地的关键。
2. 适时中耕散墒:
· 一旦土壤湿度降低到人可以下地(土壤不粘脚、不粘农具),要立即进行中耕划锄。这可以打破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加速水分蒸发,为播种或出苗创造良好条件。
二、 根据播种进度,分类管理
情况一:尚未播种的地块
这是最常见也最棘手的情况。重点是 “宁迟勿烂,等待时机”。
1. 严禁盲目抢播:在土壤泥泞、含水量极高的情况下,绝对不能强行播种。否则会导致:
· 烂种:种子在湿冷缺氧的土壤中会发霉腐烂,无法出苗。
· 土壤板结:机器碾压会加重土壤板结,未来幼苗难以顶土出土。
· 播种质量差:深浅不一,浮籽过多。
2. 耐心等待,以“墒”为准:等待土壤湿度达到“抓一把土,能手捏成团,齐腰落地能散开”的适宜状态时,再抓紧时间抢播。
3. 适当调整播种技术:
· 适当浅播:由于土壤湿度大,播种深度可比正常年份(3-5厘米)稍浅一些,防止种子因缺氧而窒息。
· 适当增加播量:因为播种期推迟,小麦冬前有效生长时间缩短,分蘖会减少。因此,要遵循“迟播一天,增种一斤”的原则,适当增加播种量,以保证足够的基本苗。具体增多少,请咨询当地农技人员,通常每晚播5-7天,亩播种量增加1-1.5公斤。
· 增施磷肥:磷肥能促进根系生长,帮助晚播小麦“以根补苗”,增强抗逆性。
情况二:刚刚播种后遇雨的地块
1. 检查芽势,防止板结:
· 如果播种后下雨,导致地面板结,在墒情适宜时(地表发白),用钉齿耙等工具轻轻破除板结,帮助幼苗顺利出土。操作一定要轻,避免伤及种子和幼芽。
· 如果种子尚未发芽,要密切观察,只要种子没有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多数仍有发芽能力。
情况三:已出苗的地块
1. 排水防渍:同样是首要任务,防止根系因长期浸泡缺氧而死亡,形成“黄苗”、“弱苗”。
2. 及时查苗补苗:天晴后及时查看苗情,对于因积水、板结等原因造成的缺苗断垄,要及时浸种催芽后进行补种。
3. 酌情追施“偏心肥”:对于长势弱、叶色发黄的田块,可以趁雨隙亩追施5-7公斤尿素,促进苗情转化。对于长势正常的田块,可暂不追肥,防止旺长。
三、 晚播小麦的田间管理策略
如果播种期大幅推迟(例如推迟15天以上),就需要采取 “晚播小麦” 的管理模式:
1. 选用弱春性品种:如果尚未购种,应咨询当地农技部门,更换为适合晚播的弱春性品种。
2. 浸种催芽:为了抢时间,可以将种子浸泡8-12小时,捞出后保温催芽,待种子“露白”后立即播种,可以提早出苗3-5天。
3. 以“种”补晚,以“密”补晚:大幅增加播种量,依靠主茎成穗来保证产量。
4. 以“肥”补晚:施足底肥,特别要重视磷肥的施用。
5. 以“管”补晚:春季管理要提前,早施返青肥,早浇返青水,促进早生快发。
总结与建议
1. 心态要稳:连阴雨是自然灾害,焦急解决不了问题。当前最重要的是冷静分析田块状况,采取正确的农艺措施。
2. 排水第一:无论哪种情况,疏通沟渠、排除积水都是重中之重。
3. 切忌烂耕烂种:这是大忌,会毁掉一季的收成。一定要耐心等待土壤墒情适宜。
4. 及时咨询: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和农业部门发布的技术指导意见,有问题及时向当地的农技推广中心或种植能手请教。
虽然天气不等人,但科学的应对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祝您顺利渡过难关,来年仍能有一个好收成!
来源:小周农村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