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过迟了,会影响种子发芽、麦苗生长和产量高低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15:36 1

摘要:当然会。小麦播种过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会从发芽到收获的整个生育期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几乎必然导致减产。下面我们详细分析播种过迟对每个环节的具体影响:一、 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1. 温度过低,发芽困难:晚播后,气温和地温都会显著下降。小麦种子发芽需要

当然会。小麦播种过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会从发芽到收获的整个生育期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几乎必然导致减产。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播种过迟对每个环节的具体影响:

一、 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

1. 温度过低,发芽困难:晚播后,气温和地温都会显著下降。小麦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积温,温度过低会导致发芽速度极度缓慢,从正常的5-7天出苗,可能延长到15天甚至更久。
2. 出苗率下降:在低温、高湿的土壤环境中,种子活力会下降,更容易遭受土壤中病菌的侵染,导致烂种、烂芽,从而降低田间的出苗率。
3. 苗小、苗弱:即使能够出苗,也因温度低、光照时间短,幼苗生长非常缓慢,难以形成壮苗。



二、 对麦苗生长的影响(这是影响产量的核心)

晚播小麦在进入越冬期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积温进行生长,会导致:

1. 分蘖显著减少或完全没有分蘖:
· 小麦产量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亩穗数,而亩穗数主要来源于主茎穗和冬前分蘖成的穗。
· 正常播种的小麦在冬前会产生3-5个甚至更多的健壮分蘖(俗称“盘墩”)。
· 晚播小麦在冬前往往只有主茎,没有分蘖,或者只有1-2个弱小分蘖。这直接导致了未来成穗数量的“先天不足”。
2. 根系发育不良:
· 低温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和下扎。
· 根系弱,吸收水肥的能力就差,导致地上的麦苗更加瘦弱,抗寒、抗旱、抗病能力全面下降。
3. 难以形成壮苗越冬:
· 壮苗的标准是“三大两小五个蘖,十条根子六片叶”。晚播麦在越冬时通常只有2-3片叶,是典型的“一根针”或“土里捂”的弱苗,体内养分储备少,越冬期间更容易遭受冻害。



三、 对最终产量的影响

晚播通过影响麦苗生长,直接冲击了构成产量的三大要素:

1. 亩穗数减少:这是晚播减产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冬前分蘖少,只能依靠主茎成穗,最终的有效穗数会比正常播种的麦田大幅减少。
2. 穗粒数减少:晚播小麦的幼穗分化时间缩短,尤其是在小穗分化期受到影响,导致每穗的粒数有可能减少。
3. 千粒重可能降低:由于生长季节后延,灌浆期可能会遭遇后期的高温干热风,导致灌浆期缩短,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

四、 如何补救?—— “四补”应变栽培技术

如果已经无法改变晚播的事实,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来弥补,核心思路是 “以技补晚”。

1. 以“种”补晚:
· 如果还没播种,应更换品种,选择弱春性或偏春性的品种。这类品种阶段发育快,营养生长时间短,通过春化阶段快,更适合晚播。

2. 以“密”补晚:
· 大幅度增加播种量。这是晚播小麦技术的核心。既然靠分蘖成穗无望,就依靠主茎成穗来保证足够的亩穗数。
· 原则:“迟播一天,增种一斤”。具体增多少要咨询当地农技人员,但通常晚播麦田的亩播种量可以比正常田块增加50%甚至更多,以确保有足够的基本苗。
3. 以“肥”补晚:
· 施足底肥,增施磷肥。磷肥能显著促进根系发育,帮助弱苗“以根补苗”,是晚播小麦的“救命肥”。
· 春季追肥要提前并加重。早施返青肥、起身肥,促进春季分蘖(虽然成穗率低,但也能贡献一部分穗数)和幼穗分化。
4. 以“管”补晚:
· 精细播种,适当浅播:在墒情允许的前提下,播种深度可稍浅(3-4厘米),以利快速出苗。
· 浸种催芽:播种前可进行浸种催芽,让种子“露白”后再播,可以抢回3-5天的出苗时间。
· 春季管理“一促到底”:晚播麦田春季管理要以“促”为主,早浇水、早施肥,中耕提温,促进生长,不再进行控旺。

总结:

小麦播种过迟,肯定会影响发芽、导致麦苗弱、并造成减产。 减产的程度与播种推迟的天数直接相关。但是,通过采用以“增密补晚”为核心的一系列应变栽培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实现“晚中求早,晚中求壮,晚中求高产”的目标。所以,即使播晚了,也绝不能放弃管理,反而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更精细的管理。

来源:小洁的农村趣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