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炒热搜不买数据!于和伟凭啥被央视追着夸?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00:46 1

摘要:你敢信吗?内娱竟有艺人24小时内被央视两次公开点名表扬!10月27日,《中国文艺报道》刚用专题点评肯定他的演技,深度访谈栏目又紧接着推出独家专访,国家级媒体这般“高规格待遇”,近五年里实属罕见。当流量明星还在为热搜数据绞尽脑汁时,50岁的于和伟却靠实力“出圈”

你敢信吗?内娱竟有艺人24小时内被央视两次公开点名表扬!10月27日,《中国文艺报道》刚用专题点评肯定他的演技,深度访谈栏目又紧接着推出独家专访,国家级媒体这般“高规格待遇”,近五年里实属罕见。当流量明星还在为热搜数据绞尽脑汁时,50岁的于和伟却靠实力“出圈”,这场不寻常的官方关注,不仅让#于和伟凭什么#话题阅读量破8亿,更悄悄揭开了内娱风向转变的序幕——原来真正的“顶流”,从不需要靠炒作撑场面。

一个转向:演技硬不硬,成了比流量更重要的“通行证” 。央视报道里特意拎出《援朝防空战》的一个细节:于和伟演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只靠“后背抵着桌沿、眼神盯着作战地图”的动作,就把军人的坚毅与焦虑传递得淋漓尽致,不少观众看完直言“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压力”。这种“用细节说话”的演技,和部分流量明星“哭戏靠挤眼、情绪靠喊麦”的敷衍形成鲜明对比。更关键的是,他选的剧本全是“硬骨头”——《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沉默的荣耀》里的吴石将军,全是聚焦历史与现实的正剧,没有甜宠套路,没有狗血剧情,却部部成了“口碑黑马”。就像2024年暑期档,票房前三全是现实题材作品,流量古偶剧集体遇冷,这早已说明: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比起“颜值滤镜”,大家更认“实力演技”。

第二个转向:艺人的价值,要看“社会担当”而非“热搜次数” 。访谈里于和伟说的一句话特别戳人:“演吴石将军时,我提前半年卸载了社交软件,每天读史料、减体重,就怕辜负了烈士的故事。”戏外他更没闲着——清明节主动转发英烈事迹,国家公祭日手写长文缅怀历史,没有团队刻意营销,却把“文艺工作者的责任”落到了实处。这和有些明星“开机买热搜、剧播炒CP、社交账号全是奢侈品开箱”的操作比起来,差距一目了然。难怪央视会点评:“好演员的价值,从来不是热搜榜上的数字,而是能给观众传递多少精神力量。”

第三个转向:数据泡沫撑不起长久,“熬出来”的实力派终于被看见 。于和伟新剧《沉默的荣耀》播出时,没搞提前预热,没找明星转发,全靠观众“自来水”安利,结果首播收视破4%,创下五年红色题材新高。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如今的“官方标杆”,曾在横店跑了12年龙套——《曹操》里台词不到三页,《大宅门2》中镜头加起来不过5分钟,直到50岁凭《觉醒年代》拿下白玉兰奖时,他那句“终于不用陪跑了”的感言,让多少坚守初心的演员红了眼。这哪是他一个人的逆袭?分明是内娱“去泡沫、重实力”的真实写照。

其实于和伟的“被偏爱”,早有征兆。最近国家广电总局强化“去流量化”监管,央视黄金档全是《大江大河3》《问苍茫》这类正剧,官媒与政策形成的“合力”,正在一点点肃清行业的浮躁。就像网友在热搜下的留言:“终于不用看流量尬演了,好演员就该被这样重视!”

从跑龙套到两登央视,于和伟用经历证明:流量会过时,热搜会降温,但扎实的演技、端正的三观,永远是艺人最硬的“底牌”。此刻的你,有没有被于和伟的坚守打动?你心中还有哪些“被低估的实力派”?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好演员被看见——毕竟,好的行业生态,需要我们每个人一起守护!

来源:都市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