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流一来,不少孩子接连中招,最让家长揪心的就是“高烧不退”——刚喂完美林(主要成分布洛芬)没到4小时,孩子体温又噌地冲到40℃,手忙脚乱想再喂药,又怕伤了孩子肝肾,到底该怎么办?别慌,这些科学应对方法,帮你稳住阵脚!
甲流一来,不少孩子接连中招,最让家长揪心的就是“高烧不退”——刚喂完美林(主要成分布洛芬)没到4小时,孩子体温又噌地冲到40℃,手忙脚乱想再喂药,又怕伤了孩子肝肾,到底该怎么办?别慌,这些科学应对方法,帮你稳住阵脚!
首先必须明确一条“红线”:美林的用药间隔绝对不能突破!最短要等4-6小时才能再喂,24小时内最多用4次,没到时间千万不能追加。这不是“死板规定”,而是因为美林在孩子体内需要4小时左右才能代谢完,过早重复喂药,药物会在身体里“堆积”,很容易引发恶心、呕吐,严重时还可能伤肝伤肾。临床就出现过家长为了快速退热,不到间隔就交替喂美林和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结果孩子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案例,所以除非医生明确指导,不建议自行给孩子交替用这两种退烧药。
其实,判断要不要用退烧药,别只盯着“38.5℃”这个数!国内外儿科指南都强调,核心看孩子“舒不舒服”。比如孩子烧到39℃,但还能正常玩玩具、吃饭,精神头十足,那就不用急着喂药;可要是孩子体温没到38.5℃,却蔫蔫的没精神、哭闹不止、喊头痛不肯吃饭,哪怕没到“传统阈值”,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按剂量用药。毕竟退热的目的是让孩子舒服点,能好好休息,这样身体才能更有力气对抗甲流病毒——甲流常让孩子浑身酸痛、没力气,要是38℃就明显难受,及时用药帮孩子缓解,反而对恢复更有利。
要是没到用药间隔,孩子又烧得难受,这3个护理方法能帮上忙:第一是赶紧补水,高烧会让孩子身体流失很多水分,缺水又会让烧退不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可以给孩子喝口服补液盐(按年龄调浓度)、稀释的果汁或者温开水,少量多次喂,每次10-20毫升,每天比平时多喝30%-50%的量;要是孩子不爱喝,米汤、稀释的牛奶也可以,关键是保证尿量正常(比如婴幼儿每天有6-8片湿尿不湿)。第二是正确物理降温,别用酒精擦浴!孩子皮肤嫩,酒精会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还可能让血管收缩,反而散不了热。应该用32-34℃的温水,擦孩子的颈部、腋窝、腹股沟这些大血管多的地方,每次10-15分钟,一天2-3次,靠水分蒸发散热;穿衣服要宽松透气,别“捂汗”,保持室内通风,让热量自然散出去。第三是紧盯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数字只是参考,精神好不好才是判断病情的关键:要是孩子烧到40℃,但喊他能回应、眼神灵活、哭的时候有眼泪,说明状态还稳定;可要是出现嗜睡、喊不醒,或者烦躁得止不住哭,哪怕没到用药间隔,也得警惕病情加重,及时考虑就医。
不过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马上带孩子去儿科急诊,别耽误:3个月以下的小宝宝,只要体温超过38℃(肛温),不管精神好不好都得去——小月龄宝宝免疫力弱,发热可能是败血症、尿路感染等严重感染的信号;要是孩子发热持续2-3天,烧得间隔没变长、峰值没下降,可能继发了细菌感染(比如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也得去查;如果孩子呼吸变快(1岁内每分钟≥50次,1-5岁≥40次)、鼻翼扇动、嘴唇发紫,或者咳嗽加重带喘息,可能是病毒性肺炎,需要拍胸片;要是孩子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脉搏又细又快,可能是循环出了问题,得紧急处理;一旦出现抽搐、脖子硬、喷射性呕吐,要警惕化脓性脑膜炎,婴儿血脑屏障没长好,甲流可能引发中枢感染,必须赶紧做检查;还有脱水的情况,比如孩子频繁呕吐吃不下东西、8小时没尿湿尿不湿、哭的时候没眼泪、嘴唇干,这时候口服补液没用,得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最后也想安抚家长:发热是身体对抗病毒的信号,真正危险的是疾病本身,不是发热。甲流引起的高热大多3-5天会慢慢退下去,只要合理护理,多数孩子都能安全度过。要记住,能给孩子安全退热的药只有布洛芬(美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阿司匹林、安乃近这些药不能给孩子用,糖皮质激素也不能当退烧药;奥司他韦虽然能治甲流,但没法让体温快速降下来,顶多缩短1天病程,主要作用是预防重症。要是自己拿不准孩子的情况,别硬扛,及时找儿科医生帮忙最稳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儿科诊疗指南、临床实践共识及权威医学资料整理,仅用于甲流高热护理知识的科普传播,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用药指导或治疗推荐。儿童甲流病情存在个体差异,具体用药方案、护理措施及就医判断需遵循专业儿科医生指导,切勿依据本文内容自行调整用药或延误就医,尤其对于婴幼儿、有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需格外谨慎。
参考文献:
1. 《中国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年版)》编写组. 中国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年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3, 38(11): 801-808.
2. 胡亚美, 江载芳. 实用儿科学(第8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1285-1292.
3. 《儿童发热管理专家共识(2022年版)》. 中国社区医师, 2022, 38(32): 5-8.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 2020, 58(12): 973-978.
5. 王卫平, 孙锟, 常立文. 儿科学(第9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02-205.
来源:综合科周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