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转移的隐形推手找到了!同济团队:压力让免疫细胞变帮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02:53 1

摘要: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咱们常挂在嘴边的“压力大”,不只是让人失眠、烦躁,还可能悄悄帮乳腺癌细胞“搭路”,让它们转移到肺里——这可是乳腺癌患者最担心的事,毕竟90%的乳腺癌死亡都和转移有关。不过最近,我国同济大学俞作仁团队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咱们常挂在嘴边的“压力大”,不只是让人失眠、烦躁,还可能悄悄帮乳腺癌细胞“搭路”,让它们转移到肺里——这可是乳腺癌患者最担心的事,毕竟90%的乳腺癌死亡都和转移有关。不过最近,我国同济大学俞作仁团队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不仅揪出了压力促转移的“幕后帮凶”,还找到了对付它的思路,给不少女性提了个醒。

为了弄清楚压力和乳腺癌转移的关系,研究团队给小鼠模拟了咱们平时的“慢性压力”:每天随机安排“糟心事”,有时是突然的噪音,有时是被束缚住不能活动,偶尔还得站在高台上紧张兮兮。之后给这些小鼠注射乳腺癌细胞,结果很明显——压力大的小鼠,肺里的转移病灶比没压力的多了不少,而且它们血液里的“压力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酮)也飙得很高。

团队用“单细胞测序”这个“放大镜”仔细看小鼠的肺组织,发现了一个关键变化:压力大的小鼠肺里,一种叫“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变多了。本来这细胞是帮身体对抗病菌的“卫士”,可在压力影响下,它居然“叛变”了,变成了一种从没见过的新亚型,研究人员给它起名叫CSP。这种CSP细胞特别“坏”,会一个劲释放两种叫CCL3和CCL4的物质——这俩就像给乳腺癌细胞画的“导航图”,能精准找到表面带CCR1蛋白的乳腺癌细胞,帮它们冲破身体的防御,一路跑到肺里扎根生长。

进一步研究还揭开了“叛变”的真相:是压力激素里的皮质酮“策反”了中性粒细胞。它会激活细胞里一个叫NR3C1的受体,让中性粒细胞里的Cebpb基因“活跃”起来,慢慢就变成了促转移的CSP。不过好在,团队也找到了解决办法:用专门的抗体清除掉这些中性粒细胞,或者让CSP没法产生CCL3、CCL4,再或者用一种叫BX471的CCR1抑制剂,都能明显减少小鼠肺里的转移灶;就连常见的前列腺素E2,也能管住CSP的“坏作用”。

这次研究不只是第一次发现CSP这个“压力促转移帮凶”,还理清了它从“好细胞”变“坏细胞”的完整路径——这就像给医生指了新方向,以后或许能开发出针对CCL3、CCL4或者CCR1的药物,帮乳腺癌患者减少转移风险。当然,对普通人来说,这也再次提醒:别把“压力大”当小事,及时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也是守护健康的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科研成果进行科普解读,不构成任何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健康指导。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转移预防需由专业肿瘤科医生根据患者个体病情、病理类型、分期等制定个性化方案,请勿仅凭本文内容自行调整健康管理方式或用药。相关研究结论目前基于动物实验,其在人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如有健康疑虑请及时就医咨询。

参考文献

1. 俞作仁团队. 慢性压力诱导中性粒细胞亚型CSP促进乳腺癌肺转移的机制研究[J]. Cancer Research(癌症研究), 2025.

2. 奇点网. 同济团队发现:压力会“策反”免疫细胞,帮乳腺癌转移到肺![EB/OL]. 2025-10-26.

3.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乳腺癌转移防治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4, 31(8): 561-568.

来源:综合科周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