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靠FMT+双靶向治疗,10.3cm肝病灶缩至2.6cm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2:43 1

摘要:好消息!全球首例突破来了——一位晚期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患者,靠“粪便菌群移植(FMT)+双靶向治疗”,不仅让肝上10.3厘米大的转移灶缩小到2.6厘米,最终还实现了病理完全缓解,给不少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好消息!全球首例突破来了——一位晚期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患者,靠“粪便菌群移植(FMT)+双靶向治疗”,不仅让肝上10.3厘米大的转移灶缩小到2.6厘米,最终还实现了病理完全缓解,给不少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结直肠癌是全球高发癌症,可很多人因为筛查不及时,约25%确诊时已发展到晚期,甚至出现转移,这类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约14%。目前,化疗加上靶向药(比如针对血管生长、表皮生长因子的药物)是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但有些患者用了这些方法后病情仍会进展,效果不理想,大家一直盼着更有效的新疗法。

随着研究深入,医生发现肠道菌群和疾病关系密切,粪便菌群移植(FMT)成了新兴生物治疗手段。简单说,FMT就是把健康人的肠道菌群,通过口服胶囊等方式移植到患者肠道,帮患者重建正常肠道微环境。研究显示,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能直接激活T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而通过FMT调节肠道菌群,还能进一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助力提升癌症治疗效果。

这次的突破性案例是一位57岁中国男性,确诊时是IV期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充分、微卫星稳定类型),还伴有肝转移,当时已出现半个月反复腹痛、大便形状异常,基因检测显示KRAS、NRAS、BRAF均为野生型。他之前已做过两轮治疗:第一轮用抗表皮生长因子靶向药联合改良化疗,第二轮用抗血管生长靶向药联合另一种化疗,可因为耐受不了严重的化疗副作用,只能停止治疗。后来,他选择了第三次治疗——FMT胶囊联合抗血管生长靶向药(贝伐珠单抗)和抗PD-1靶向药(替雷利珠单抗)。

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肿瘤标志物大幅下降,入院时癌胚抗原(CEA)30.1μg/L,治疗后降至5.38μg/L;CA199从62.64KU/L降至30.61KU/L。

影像学检查也传来好消息,治疗前结肠镜看到距肛缘70厘米处有结节状菜花状病灶,肠道周围、腹腔、腹膜后还有多发肿大淋巴结;CT显示升结肠附近有4.9厘米×4.4厘米肿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8.4厘米×4.7厘米,肝右叶最大转移灶更是达10.3厘米×8.7厘米。

而第三次治疗后,CT显示所有病灶明显缩小:结肠病灶缩至2.0厘米×1.3厘米,肝脏病灶缩至2.6厘米×2.3厘米,淋巴结病灶缩至2.2厘米×1.7厘米,部分病灶甚至在影像上消失,达到部分缓解标准,此时肿瘤大小已符合根治性手术条件。之后,患者接受了肝转移灶微波消融治疗,还做了开放性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切除了结肠原发肿瘤和相关淋巴结。最终,他实现了病理完全缓解,且治疗中未出现严重副作用。

其实,肠道菌群对免疫治疗的助力早被认可。2015年,权威期刊《Nature》就首次明确“肠道微生物群能影响免疫疗法反应”,指出它能产生强效免疫反应,在维持肿瘤周围环境、稳定癌症患者免疫状态、调节免疫力等方面作用关键。而且肠道菌群并非固定不变:0-3岁时组成变化明显,成年后相对稳定,老年后则会出现菌群多样性下降、有害菌增多、有益菌减少的失衡情况。除了年龄,遗传、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性别、情绪压力、睡眠质量、长期用药等,也都会影响肠道菌群状态。

目前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法有不少,比如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做FMT、补充益生元等,这些都能帮助肿瘤患者提升抗癌疗效,其中FMT能快速帮患者重建正常肠道菌群,恢复微生物多样性,就像给失衡的肠道生态“重启健康程序”。

不过要提醒大家,营养支持虽然对癌症治疗和康复很重要——及时补充合适营养素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提高治疗耐受度、减少副作用——但它绝不能替代手术、放化疗这些传统治疗的核心地位。现在理想的抗癌方案,是在手术、放化疗等主要治疗基础上,搭配营养支持、免疫细胞治疗、癌症疫苗等手段,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更好提高治疗效果,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为科普传播,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具体癌症治疗需严格遵医嘱,由专业医疗团队根据患者个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切勿自行判断病情、用药或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延误治疗或引发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全球首例IV期pMMRMSS型晚期结直肠癌FMT联合双靶向治疗案例相关报道,参考《Cureus》期刊收录研究(PMC数据库可检索);

[2] 肠道微生物群与癌症免疫疗法关系研究,参考《Nature》2015年相关文献,中文综述可见《中华肿瘤杂志》2016年第38卷第5期《肠道微生物群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

[3] 肠道菌群影响因素及调节方式研究,参考《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年第32卷第8期《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4] 晚期结直肠癌综合治疗进展,参考《临床肿瘤学杂志》2023年第28卷第10期《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现状与未来方向》。

来源:综合科周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