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已经三天了,陈海生的电话依然打不通。不是关机,不是不在服务区,就是那种冗长而绝望的“嘟——嘟——”声,一遍遍地响,直到被系统无情地切断。我握着冰凉的手机,感觉那股寒意顺着指尖,一点点爬满了我的心脏。
已经三天了,陈海生的电话依然打不通。不是关机,不是不在服务区,就是那种冗长而绝望的“嘟——嘟——”声,一遍遍地响,直到被系统无情地切断。我握着冰凉的手机,感觉那股寒意顺着指尖,一点点爬满了我的心脏。
窗外,我们这座南方二线小城的梅雨季正酣,雨水敲打着玻璃,发出沉闷的声响,像极了我此刻的心跳。客厅的电视开着,声音调得很小,新闻里主持人字正腔圆地播报着国际局势,我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我的世界,只剩下那片遥远而陌生的海,和我那个在海上漂着的男人。
陈海生是中国海警,这是我嫁给他那天起就知道的事实。我知道他的工作特殊,聚少离多是常态,失联几天也并非没有过。可这一次,不一样。
三天前,网络上突然铺天盖地地涌现出关于黄岩岛的新闻。各种剪辑过的短视频,配上耸人听闻的标题,像病毒一样在各大平台蔓延。“中方船只野蛮冲撞菲方渔船”、“中国海警以强凌弱,水炮攻击手无寸铁的渔民”,一幅幅画面模糊不清,却极具煽动性。视频里,水柱冲天而起,船只剧烈晃动,人们的叫喊声混杂着海浪声,刺痛着每一个观看者的神经。
评论区里炸开了锅,不明真相的网友义愤填膺,辱骂和诅咒像潮水一样涌来。我点开一个流传最广的视频,画面中一艘标着“中国海警”字样的船只,正用高压水炮驱离一艘小得多的船。尽管画面经过恶意剪辑,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艘船的舷号,那是陈海生所在的船。
我的心,在那一刻沉到了谷底。
我疯狂地给他打电话,发微信,可都石沉大海。我安慰自己,他是在执行任务,不能带手机。可那种不安,就像藤蔓一样,死死地缠绕着我,让我喘不过气。
“小雅,看到新闻了吗?海生他……他没事吧?”婆婆的电话打了进来,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我强作镇定,用自己都觉得虚假的轻松语气说:“妈,您别担心,海生他们有纪律,肯定是在执行任务呢。网上的东西都是乱说的,您别信。”
挂了电话,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簌簌地往下掉。我怕的不是陈海生会受伤,作为海警的妻子,我已经做好了他随时可能为国负伤的心理准备。我怕的是,他和他战友们的付出与坚守,被这样无耻地歪曲和抹黑。他们用生命捍卫的蓝色国土,却在舆论场上被人泼上了一盆盆脏水。
这两天,我几乎没怎么合眼。我像一个侦探,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试图寻找一丝真相的蛛丝马迹。我把那些视频翻来覆去地看,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剪辑的破绽。我甚至注册了外网的账号,去看那些发布视频的源头,看到的却是更加不堪入目的抹黑和攻击。
“小雅,别看了,越看越生气。那些人就是收了钱的,故意带节奏。你家陈大哥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都清楚。”
我回了一个“嗯”,却没有放下手机。我清楚,可别人不清楚。我看到有人在评论区里说:“这些海警都是些什么人啊,这么粗暴,丢我们中国人的脸。”还有人说:“肯定是心虚了,不然为什么不敢回应?”
每一条这样的评论,都像一根针,狠狠地扎在我的心上。我的丈夫,那个每次出海前都会给我做好一周饭菜,细心地分装在保鲜盒里的男人;那个会在深夜站岗时,对着海上的月亮想我的男人;那个每次休假回家,都会抢着做所有家务,只为了让我多休息一会儿的男人。他那么温柔,那么善良,那么热爱他的国家和事业,怎么就成了别人口中“野蛮粗暴”的恶人?
最让我难受的,是身边一些人的反应。小区里相熟的邻居,碰面时眼神都有些躲闪。去菜市场买菜,总感觉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我知道他们可能没有恶意,只是单纯的好奇和八卦,但那种被审视的感觉,让我如芒在背。
第三天晚上,我彻底崩溃了。我做了一桌子菜,都是陈海生爱吃的,可我一口也吃不下。我坐在空荡荡的餐桌前,对着对面那把空椅子,喃喃自语:“陈海生,你到底什么时候回来?你再不回来,你老婆就要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了。”
雨越下越大,仿佛要将整个城市吞没。我关了灯,把自己蜷缩在沙发里,任由黑暗将我包围。手机屏幕的光,是这片黑暗中唯一的光源。我漫无目的地刷着,突然,一条推送弹了出来。
“深夜重磅!中国海警公布黄岩岛交锋现场视频,真相来了!”
我的心猛地一跳,手指颤抖着点开了那条链接。视频不长,只有几分钟,但画质极其清晰,是从我方海警船上多个角度拍摄的。
视频一开始,就是菲律宾那艘船,无视我方多次警告,危险地冲向我方船只。我方的海警队员,用中英双语,一遍遍地通过广播喊话,警告他们立即离开。那声音,沉稳而有力,充满了克制。
对方置若罔闻,甚至做出了更具挑衅性的危险动作。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我方的船只才启动了高压水炮,但水炮的目标,始终是对方的船体,完美地避开了驾驶舱和人员,这仅仅是驱离,是最低限度的武力使用。
视频里,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穿着厚重的执勤服,戴着头盔,站在船头,手持摄像设备,稳稳地记录着对方侵权挑衅的全过程。尽管看不清他的脸,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那就是我的陈海生。
海浪汹涌,船身摇晃得厉害,他却站得像一棵松树,纹丝不动。我能想象,在那头盔之下,是他那双坚毅而明亮的眼睛。他不是在“施暴”,他是在取证,是在用最专业、最冷静的方式,记录下这帮跳梁小丑的无耻行径。
视频的后半段,更是公布了对方船只人员对我方执法人员进行恶意挑衅、泼洒不明液体、甚至做出侮辱性手势的画面。那些之前在网上扮演“受害者”的人,此刻在高清镜头下,露出了他们最真实、最丑陋的嘴脸。
真相,就像一把利剑,划破了这几天笼罩在我心头的阴霾。原来,陈海生和他的战友们,不是不想回应,而是在等待一个时机。他们在惊涛骇浪中,一边要与侵犯者周旋,一边还要冷静地、完整地记录下所有的证据链。他们忍受着对方的挑衅,忍受着外界的误解,只为了在最关键的时刻,拿出这无可辩驳的铁证,让所有谎言不攻自破。
菲律-宾的阴谋,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拙劣。他们精心编织的“受害者”剧本,被我方一份完整的、未经剪辑的视频,彻底撕碎。
我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那个视频,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但这一次,不是委屈,不是害怕,而是激动,是骄傲。我看到评论区瞬间反转,之前的辱骂和质疑,被满屏的“致敬”、“心疼”和“海警威武”所取代。
“原来这才是真相!错怪我们的英雄了!”
“太克制了,换我早动手了!向中国海警致敬!”
“看看我们海警小哥站得多稳,这才是中国军人的样子!”
“那些造谣的媒体,脸疼不疼?”
我看着这些评论,哭得像个孩子。这几天的委屈、压抑、愤怒,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滚烫的泪水,尽情地流淌。我为我的丈夫感到骄傲,为他所有的战友们感到骄傲。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不善言辞,却用行动守护着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
就在这时,那个我拨打了无数遍的号码,突然在手机屏幕上亮了起来。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情绪,才按下了接听键。
“喂,小雅。”电话那头,传来陈海生熟悉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依旧温柔。
“你……你还好吗?”我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没事,好着呢。这两天……让你担心了。”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纪律要求,手机都上交了,今天任务结束才发下来。我看到新闻了,也看到你给我发的几十条微信了。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
“我没受委屈。”我擦了擦眼泪,笑着说,“我刚看到你们公布的视频了。陈海生,你真帅。”
电话那头,他憨憨地笑了起来。“帅什么呀,晒得跟个黑炭似的。回家你别嫌弃我就行。”
“不嫌弃,我的英雄,我怎么会嫌弃呢?”我说,“你都不知道,看到视频的那一刻,我有多骄傲。你们太棒了。”
“这是我们该做的。”他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那片海,是我们的家。家里来了不讲理的野狗,我们总得把它赶出去。不能让它乱咬人,更不能让它把家给占了。我们只是做了守门人该做的事。”
守门人。多么朴实,又多么伟大的三个字。
我们没有聊太多,他说他们马上要返航休整,信号不好。挂电话前,他轻声说:“小雅,等我回家。”
“好,我等你。”
挂了电话,我走到窗边,推开窗户。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乌云散去,一轮明月高悬空中,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城市。空气中带着雨后特有的清新,我贪婪地呼吸着,感觉这几天的憋闷一扫而空。
我终于明白,陈海生口中的“忍无可忍”是什么意思。那不是对挑衅者的忍无可忍,而是对国家主权和尊严被践踏的忍无可忍。他们选择在深夜公布真相,或许就是想告诉全世界,黑夜无论多么漫长,都遮蔽不了事实的光芒。正义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而我,作为一名海警的妻子,我的战场不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而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我的任务,就是守护好我们这个小家,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当误解和抹黑袭来时,我的坚守和信任,就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我想,这个世界上,一定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家属。我们或许无法体会他们在前线经历的风浪,但我们能给予他们最深沉的理解和最无条件的支持。因为我们知道,在那身藏蓝色的制服背后,不仅仅是一个丈夫,一个儿子,一个父亲,更是一名战士,一个守护着我们万里海疆的,沉默而伟大的英雄。
我拿出手机,“平安回家,我给你炖了你最爱喝的排骨汤。”
我知道,他看到这条信息时,一定是在归航的船上。那艘船,承载着胜利的荣光,正向着家的方向,破浪而来。
来源:思念成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