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镜头扫到开拓者板凳末端,一个两米一八的大个子把毛巾攥得皱巴巴,眼睛跟着场上每一次对抗来回晃动。他叫杨瀚森,山东青岛人,今年才十九岁,上一场打湖人他只在最后七分钟被换上去,两次出手全丢,还被艾顿面对面打了一个2+1。回防时他大口喘气,像刚爬上二十楼,却发现自己按
10月28日上午,开拓者122:108击败湖人。胜利来的还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湖人队两大超级巨星缺阵,湖人队基本就是里夫斯和艾顿两个人带着替补来打。
镜头扫到开拓者板凳末端,一个两米一八的大个子把毛巾攥得皱巴巴,眼睛跟着场上每一次对抗来回晃动。他叫杨瀚森,山东青岛人,今年才十九岁,上一场打湖人他只在最后七分钟被换上去,两次出手全丢,还被艾顿面对面打了一个2+1。回防时他大口喘气,像刚爬上二十楼,却发现自己按错楼层键,又得原路折返。
很多球迷看完比赛拍桌子:就这水平还想抢克林根的首发?做梦!
我反倒觉得,真正该紧张的不是克林根,而是此刻正坐在发展联盟球馆里绑鞋带的罗葳。
克林根已经是二年级七号秀,场均28分钟、16分14篮板,教练组把他当未来内线柱子,战术板上第一页就画着他的名字。杨瀚森现在去碰这块铁板,无异于拿鸡蛋砸龙门吊。开拓者管理层脑子清醒,他们给杨瀚森的定位是“长线股”,不是“即插即用”。真正马上要抢饭碗的人,是罗葳——那个去年还能在NBA替补席上挥毛巾、今年十月刚被下放找状态的26岁老替补。
罗葳在发展联盟第一场复出,18分钟拿8分5篮板,数据不炸,可人家熟悉开拓者的所有口令,连后勤阿姨都跟他打招呼。教练喊一个战术,他跑位比助教的手势还快。这种“即战力”正是眼下开拓者最缺的:艾顿要休息、克林根一旦陷入犯规麻烦,替补席上必须立刻站出一个能顶10分钟的人。杨瀚森目前做不到,他的防守脚步像刚学会倒车的新手,一把方向打早了,车身就横在路中间,对手一个变向直接空篮。
有人问我:那小杨是不是没戏了?
我摇头。恰恰相反,他机会就在罗葳身上。
罗葳身高两米零八,臂展一般,护筐靠的是经验卡位;杨瀚森比他高十公分,站立摸顶能高出半个篮球。开拓者教练组在训练后拉着杨瀚森看录像,一句重话没说,只让他盯罗葳的每一个回合:怎么提前半步站位,怎么用手臂干扰传球路线,怎么在挡拆后快速回位。杨瀚森看完沉默半天,第二天加练了四十分钟滑步,脚底磨出水泡,自己拿针挑破继续跑。这种狠劲,罗葳没有——罗葳已经26岁,他更想稳一份合同,不会跟十九岁小伙一样拼命。
再说进攻。杨瀚森在青年队能投三分,到了NBA弧顶空位连铁三球,手型没变形,就是心跳声盖过了呼吸节奏。教练组没让他改手型,只给他设一个死命令:发展联盟每场至少出手四次三分,不进也得投。他们算过账,只要杨瀚森能把命中率拉到33%以上,对手就不敢放他,他的高个策应就能盘活全队。罗葳没有远投,对手直接缩在篮下,开拓者第二阵容的空间就堵成早高峰。一个能拉开空间的高塔,永远比纯蓝领值钱,这就是杨瀚森未来的“溢价”。
时间也很微妙。开拓者本赛季目标不是冲冠,而是磨阵容。管理层给教练组的指令是“练人+卖票”,战绩压力不大。只要杨瀚森在发展联盟连续五场得分上双、篮板过8、盖帽过2,教练组就会把他召回,给他一场NBA10分钟试验。试验成功,罗葳的位子就真悬了;试验失败,再回去练,反正年龄小,球队等得起。换句话说,罗葳的“安全期”只有两周,这两周里他要是拉不满发条,杨瀚森就会像高铁一样从后面直接超车。
我知道,很多老球迷心疼杨瀚森:孩子离家万里,语言半生不熟,场上被老黑撞得龇牙咧嘴,回家还得自己煮面条。可这就是NBA的成人礼。姚明当年第一场0分2板,易建联前八场加起来才得十几分,他们后来都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杨瀚森的优势是年轻、尺寸足、脑子不轴,他知道自己现在不是去抢克林根的28分钟,而是先抢罗葳的10分钟。先站稳,再长高,这是每个大个子都要走的路。
再说句大白话:一支球队里,首发是骨架,替补是血肉。骨架不会天天换,血肉却可以随时动刀。杨瀚森只要把自己磨成最合适的“血肉”,教练自然舍得下刀。罗葳现在看似领先,其实背水一战;杨瀚森看似落后,其实时间在他这边。十九岁摔的跟头,二十六岁得用双倍力气才能爬回来,这就是年轻最大的资本。
下一场发展联盟,我会打开直播,看看杨瀚森是不是还敢在弧顶果断出手,是不是还能在被晃飞后二次起跳封盖。数据单上的数字不会骗人,投进就是投进,盖到就是盖到。等他连续几场填满表格,开拓者教练组自然会拎着机票去球馆门口等他。那时候,罗葳就得把毛巾攥得更紧——因为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想抢首发是梦,想抢饭碗是真,先把眼前这一步踩实,后面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来源:完美山丘OF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