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导览 | 期刊导航(2025/3-1)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17:26 1

摘要:在世界各地的规划文件中,“愿景”是被广泛使用的术语,因其代表了多主体参与、打造地方品牌和建立新事物的一系列需求。不同类型的愿景(如大都市愿景、城市愿景、邻里振兴愿景、城市更新和再生愿景)可以主题为导向构建特定的社会空间和物质关系。作者选取愿景及其建构过程为视角

空间愿景——系统文献回顾与研究议程

Spatial Visioning: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源自:Planning Theory & Practice, 2024, 25(1): 47-64

作者:P. Kesar, P. M. Ache

推荐:冯歆,苏州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系。fengxinhome@outlook.com

在世界各地的规划文件中,“愿景”是被广泛使用的术语,因其代表了多主体参与、打造地方品牌和建立新事物的一系列需求。不同类型的愿景(如大都市愿景、城市愿景、邻里振兴愿景、城市更新和再生愿景)可以主题为导向构建特定的社会空间和物质关系。作者选取愿景及其建构过程为视角,对2002—2021年发表的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探索研究问题:在规划领域中,愿景及其建构过程有什么特殊的解释和含义?它们在实践中运用的相关张力是什么?研究总结得出:城市规划中愿景可以传达不同的含义(包括战略、共同声明、规范制定、未来的形象、沟通手段或空间助推器等),对愿景相关概念的研究需要注意归因于同一愿景的不同含义、愿景制定蕴含的潜在利益以及对具体愿景的理性规范化呈现。在愿景实现的过程中存在张力,这意味着规划师需要制定策略来减少体验与预期之间的鸿沟。愿景建构的关键在于制定规范和引导多元主体行为发生变化,鼓励打破路径依赖的行动以实现理想的未来状态。基于愿景的规划可以为社区和个人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并帮助其提升社会资本和对未来的预期。

城市环境中的积极老龄化——对简单二元论的反思性批判

Active Ageing in Urban Environments: A Reflexive Critique of Simplistic Binaries

源自:Journal of Urban Design, 2025, 30(2): 153-155. DOI: 10.1080/ 13574809.2024.2438480

作者:Tine Buffel, Chris Phillipson

推荐:徐苗,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xum@cqu.edu.cn

在这篇短评里,作者就吉尔罗伊和汤曾德的文章《避免“平房腿”——积极老龄化与建成环境》(Avoiding ‘Bungalow Legs’: Active Age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by Rose Gilroy and Tim Townshend)中的观点予以回应。“平房腿”指平房住久了会失去爬楼梯的能力,身体机能将逐渐退化。原文指出,当代城市环境在推动积极与健康老龄化时,普遍将老龄视为一种“残疾”,这一认知没有充分尊重老龄化经历的多样性,过于简单地采取“自然/城市”“健康/残疾”的二元论,普适性设计忽视了城市与自然空间在现实中的复杂交互,以及仍然能够适度运动的老龄群体需求的多样性。

该短评的作者在批判性探讨前文观点的基础上,在两个维度进行扩展:关于自然与城市的二元论,主张重新定义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将自然元素主动融合到城市设计中,并发挥老年人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作用;针对将老龄视为功能受损的“一刀切”观点,指出在老龄友好环境营造时套用残疾人的行为能力和需求,可能反而在多方面限制了部分老年人的行动和参与。作者在结论中提出,应重新思考如何“积极老龄化”,创造兼顾不同老年群体需求、适度增加身体活动的环境,以真正实现“环境赋能”型老龄友好空间。UPI

编辑| 高淑敏

排版| 徐嘟嘟

审定| 陈 明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