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备受瞩目的《关于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6-2030年)》(征求意见稿)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文件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对以丝绸、茶叶、瓷器、酿酒、中药、文房四宝等为代表的,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智慧的历史经典产业发展,进入了系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日,备受瞩目的《关于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6-2030年)》(征求意见稿)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文件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对以丝绸、茶叶、瓷器、酿酒、中药、文房四宝等为代表的,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智慧的历史经典产业发展,进入了系统谋划、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对于准确把握未来历史经典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深刻认识《指导意见》制定的时代背景与战略意义
历史经典产业并非普通的制造业或消费品工业,它们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断的活态见证,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物质载体,蕴含着历代劳动人民的卓越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在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意义远超产业经济范畴,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一)这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文件开宗明义,指出历史经典产业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民族瑰宝”。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日益频繁的今天,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生命力至关重要。通过现代科技和市场化手段,让古老的丝绸焕发新光彩、让清香的茶叶飘香世界、让精美的瓷器讲述中国故事、让醇厚的美酒传递东方韵味、让神奇的中药造福人类健康、让雅致的文房四宝延续文人精神,本身就是对中华文化最好的传承与活化,有助于增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民族复兴注入深厚底气。
(二)这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功能,更追求其文化内涵、美学价值、健康属性和独特体验。历史经典产业产品恰恰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物质享受与精神愉悦,能够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品质化、个性化、高端化消费需求。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特别是引领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
(三)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需要。
历史经典产业并非“夕阳产业”,而是能够通过创新驱动焕发勃勃生机的“常青树”。文件强调要运用现代科技实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这要求历史经典产业不能故步自封,必须主动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和韧性,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参与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
丝绸、茶叶、瓷器等历史上就是中国对外交流的“名片”,是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媒介。在新时代,推动这些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企业,使其更好地“走出去”,不仅能在经济上融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更能在文化上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因此,《指导意见》的制定,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深刻把握历史经典产业独特价值和时代使命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二、准确把握《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与核心内涵
文件提出了清晰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在指导思想上,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系列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确保了产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要求各项工作必须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体现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二)在发展原则上,提出了“四个坚持”。
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强调顶层设计和跨界融合,避免碎片化和同质化竞争,注重产业生态的整体构建。坚持文化赋能、多元发展:突出历史经典产业的文化根脉,要求以文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并通过多元化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坚持创新驱动、数智转型:将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置于核心位置,明确这是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开放合作、交流互鉴:在立足本土的同时,必须具备国际视野,通过开放合作保持竞争优势,参与全球治理。(三)在发展目标上,设定了量化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如到2028年培育50家以上百亿级龙头企业、若干千亿级集群、100个以上世界知名品牌;到2030年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世界一流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这些目标既宏伟又具体,传递出国家推动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的决心和信心,也为各方努力提供了明确靶向。
三、深入理解《指导意见》部署的重点任务与创新举措
文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二项具体任务,构成了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这些任务环环相扣,系统全面,亮点纷呈。
(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文件将“加强历史经典产业统筹规划”置于首要位置,体现了对宏观引导的重视。通过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完善管理机制、统筹规划布局、推进集群建设、强化企业分类培育等举措,旨在解决当前可能存在的产业底数不清、发展规划缺失或重叠、企业散弱小、无序竞争等问题。特别是提出建立产业资源信息数据库、编制产业分布地图、构建统计分类体系、打造历史经典产业走廊等,都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关键性工作,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合理布局。
(二)聚焦传承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这是文件的核心内容,直面历史经典产业发展的关键矛盾。一方面,强调传承保护的紧迫性和系统性,不仅要对技艺、工序进行抢救性记录和复原,更创新性地提出加强产业安全风险防控,对外资并购、技术流失、供应链安全进行前置评估和审查,对持有非遗技艺的企业提高审查层级,这体现了对国家文化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高度重视,是底线思维在产业发展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强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提出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技艺交叉融合,促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产业大脑”、开发工艺知识图谱、应用智能窑控、打造未来茶厂/智慧药房等设想,极具前瞻性和操作性,为传统产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三)促进多元融合,拓展产业边界。文件专章论述“多元融合发展”,揭示了历史经典产业巨大的延展性和赋能潜力。推动与文化、旅游、康养、教育、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通过业态创新、场景创造、价值链重构,催生新的增长点。“历史经典+文化”重在提升内涵与创意表达;“+旅游”重在体验经济与消费链延伸;“+康养”重在挖掘健康价值与静心功能;“+教育”重在国民素养提升与代际传承;“+乡村振兴”重在激活乡土资源与富民增收。这些融合路径,极大地拓展了历史经典产业的发展空间和社会价值。
(四)培育良好生态,夯实发展基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良的生态环境。文件从品牌建设、标准引领、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四个方面着手。品牌建设是提升价值的关键,要求打造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经典品牌,加强宣传推广。标准引领是规范行业、提升质量、对接国际的基础,强调建立国家标准体系并支持国际标准制定。政策支持是保障,要求各部门、各地形成合力,在财税、金融、科技、贸易等方面予以倾斜。人才培养是根本,涉及学科教育、领军人才带动、技能传承、待遇保障等多方面,旨在解决人才断档问题,确保事业后继有人。
(五)着眼全球市场,提升国际影响。文件的最后部分聚焦国际化发展,体现了开放胸怀和战略雄心。通过优化国际化战略布局、搭建多渠道出海平台、加强海外宣传推广,系统性地推动中国历史经典产品、品牌、文化走向世界。利用好“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机制,依托各类国际性展会,发展跨境电商,设立海外体验中心,打造爆款IP,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奖项评选等,这一套“组合拳”旨在全面提升历史经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
四、对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几点思考
一份好的文件关键在于落实。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各界协同发力。当此文件正式发布后,我们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学习宣传,凝聚共识。各地各部门、相关行业组织和企业应认真组织学习《指导意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充分认识发展历史经典产业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国家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历史经典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制定配套措施,细化落实。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意见后,需要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实施细则、行动计划和支持政策。特别是在财税优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确保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能够落地生根。
三是要强化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历史经典产业发展涉及领域广、部门多,必须打破壁垒,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协作。要建立健全如文件所提及的工作协同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避免“政出多门”和“碎片化”扶持。
四是要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不同历史经典产业的特点、发展阶段、面临的瓶颈各不相同。在推进过程中,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对不同产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精准化的指导和支持。集中资源培育一批具有标杆意义的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
五是要激发市场活力,守正创新。政府的作用在于引导、服务、监管,企业才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和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的创新创造活力。在坚守传统技艺精髓和文化内核(守正)的前提下,鼓励大胆探索新技术、新设计、新模式、新业态(创新),让历史经典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总之,《关于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6-2030年)》(征求意见稿)是一份立意高远、内容翔实、举措有力的重要文件。它的正式发布与实施,必将为我国历史经典产业注入强大动力,引领其走向一条以创新为驱动、以文化为灵魂、以质量为基础、以开放为路径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特殊贡献。(2025年10月23日)
来源:中国企业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