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9日,国家安全机关公布铁证,美国国家安全局从2022年3月起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实施长达两年多的网络攻击,手段精密,目标明确,直指瘫痪中国时间基准。这不是普通黑客事件,而是蓄意破坏国家核心基础设施的战略行动。
国家授时中心承载着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职能,直接支撑通信、金融、电力、交通、测绘、国防等关键领域的高精度时钟同步。
2025年10月19日,国家安全机关公布铁证,美国国家安全局从2022年3月起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实施长达两年多的网络攻击,手段精密,目标明确,直指瘫痪中国时间基准。这不是普通黑客事件,而是蓄意破坏国家核心基础设施的战略行动。
中美网络空间对抗由来已久,美国国家安全局长期将中国列为首要目标。早在斯诺登事件曝光的PRISM计划中,美方就暴露了对全球通信的监听野心。
近年来,随着中国北斗系统和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崛起,美国感受到时间领域的主导权受威胁。
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精度达纳秒级,能独立于卫星提供授时导航服务,一旦被破坏,将切断中国在陆基时间链路的命脉。
授时中心的战略价值无可比拟。它通过铯原子钟和氢脉泽钟生成基准时间,辐射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
电力系统依赖毫秒级同步实现负荷平衡,金融交易需纳秒对时确保清算公正,国防装备如导弹制导、舰艇雷达全靠精准时钟协同,航天任务的卫星注入和轨道控制更容不得丝毫偏差。
日常生活中,手机导航、5G基站、智能制造无一例外依赖其信号。破坏这里,等同于掐断国家运转的“隐形神经”。
美国攻击从外围手机终端切入,显示出高度专业化。2022年3月25日至2023年4月11日,美方利用某境外品牌手机短信服务漏洞,针对10多名授时中心工作人员发起定向攻击。
这种手法源于其“三角测量行动”,通过恶意彩信加载内核级payload,无需用户点击即可驻留。
窃取通讯录、短信、相册和位置数据,为后续行动铺路。与早期粗放式鱼叉邮件不同,这次攻击强调零交互和持久隐蔽,驻留时间延长数月,情报采集效率大幅提升。
情报到手后,美方迅速转向主机渗透。2022年9月,利用手机数据交叉分析登录习惯,在北京时间凌晨低峰期伪造凭证连接授时中心电脑。攻击路径多向量融合:位置轨迹推断工作时段,美东服务器模拟内部延迟。
10余部主机相继失守,美方绘制完整网络拓扑,包括防火墙规则、交换机配置和子网划分。这一步从“盲探”转向“精准绘图”,比2010年Aurora行动的浏览器零日更隐秘,暴露风险降低80%。
2023年4月18日起,美方加码深层入侵。反复注入凭证,登录核心主机,部署“Scout”侦察器扫描端口,“Mapper”追踪数据流。锁定NTP服务器集群、原子钟同步链和备用电源接口,为破坏预埋锚点。
武器化阶段,美方展现工业级产能。2023年3月至4月,定制42款特种工具:12款驻留型如Rootkit变体,15款横向移动如Mimikatz升级,10款窃密工具,5款破坏wiper。核心是“TimeWarp”模块,能注入微秒偏移,累积导致时钟漂移。
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美方上线“ShadowNet”平台。集成AI自适应,实时解析防御日志,动态调整有效载荷。对邮件服务器、文件共享、监控子网轮番轰炸,每日5000包数据包,夜间集中。
企图横向扩展至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该系统支撑北斗增强,覆盖敦煌等站点,地下光缆两万公里。一旦渗透,可篡改铯钟基准,引发全国级故障。
如果得逞,后果连锁毁灭,因此不能轻描淡写此事。
第一,它突破网络空间红线,等同现实摧毁枢纽。
第二,纵容将助长美方嚣张,下一目标或电网、航天。
第三,警示国产化紧迫:加速芯片、OS、授时设备自主,核心岗位禁高风险设备。
外交上,通过双边、多边抗议,公开证据,揭“黑客帝国”。保留对等反制,让美方付出代价。技术上,筑零信任墙,常态化狩猎。
如今,美方沉默,国际舆论转向质疑美国。中国借机提速自立,防御效能升30%。这不仅是技术胜利,更是主权宣示。
美国攻击授时中心,是对中國崛起的恐惧发作。中国时间体系已世界领先,纳秒精度领跑全球。
面对霸凌,只能以铁腕回击。守护北京时间,就是守护国家未来。任何淡化,都是对安全的犯罪。全民警醒,共建数字长城,方能立于不败。
来源:罗马博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