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修平更绝,短发利落,眼角纹路像用铅笔轻轻描上去,配副细框眼镜,书卷味扑面而来。
55岁周涛和61岁李修平,把镜头怼到脸上,一条滤镜都没开。
这张合照一出,热搜直接爆了。
网友把图放大再放大,找不到磨皮,找不到美白,连毛孔都看得清。
可就是这样,评论区一水儿地刷:原来老了也能这么好看。
周涛穿了件米色针织,头发随手一挽,笑得像隔壁家姐姐。
李修平更绝,短发利落,眼角纹路像用铅笔轻轻描上去,配副细框眼镜,书卷味扑面而来。
两人加起来116岁,却没人喊她们“奶奶”,全在问:这状态怎么练的?
答案其实不神秘。
李修平26年《新闻联播》零口误,每天四点起床背稿,退休第二天就去甘肃山区给娃们上朗诵课。
周涛更狠,连轴16届春晚,下台直接奔话剧排练场,一年演满60场,票房卖爆。
她们把职业当跑道,一跑就是三十年,气质被汗水腌进骨头里,老了当然带光。
再看脸。
周涛的皮肤紧,不是玻尿酸撑的,是话剧舞台的顶灯每天烤三小时,台词吼到最后一排也能听见。
李修平的法令纹深,那是直播倒计时30秒耳机里突然断声,她面不改色把稿子一字不差播完,观众甚至没发现出过状况。
每一条纹路,都是一次救场,一次临危不乱。
岁月把勋章刻在脸上,反而比硅胶更耐看。
有人担心:我不上镜,也不直播,学得来吗?
直接抄作业,无脑复制。
第一,把熬夜刷手机改成11点前睡,褪黑素比面霜便宜。
第二,一周三次快走,走到微微喘,比跑步机拍照发圈实在。
第三,找件能让你专注的小事,背诗、练字、拼图都行,坚持一百天,眼神自然定。
别等皱纹爬满才想起补救,再不做,损失的不是颜值,是往后几十年抬头做人的底气。
央视选主持人,先看政审,再看业务,最后才瞄长相。
三轮考试里,颜值只占一票,却没人说央视镜头丑。
相反,那些经得起高清特写的人,走到哪儿都自带聚光灯。
因为平台早就替观众筛过:专业稳,气场定,脸只是附加值。
放到普通人身上同理,先把事做漂亮,脸自然有光。
当下最怕一种焦虑:30岁刚过就急着填泪沟,40岁还没绝经先打少女针。
结果脸鼓成面包,表情却僵成木板,远看像女儿,近看像面具。
周涛和李修平给出反向示范:接受地球引力,也接受自己。
她们不装嫩,也不放任,只是把精力挪到更能掌控的地方——读剧本、做公益、带新人。
人一旦有事做,皱纹就不再是败笔,而是签名。
合照流出后,某医美机构火速打出广告:同款冻龄套餐,限时八折。
评论区被顶到最高的留言是:别闹,人家冻龄靠事业,不靠针头。
点赞7万。
说明大众早就清醒,缺的是示范。
两位姐姐只是把自己正常老去的样子公开,就替千万人省了冤枉钱。
原来对抗时间的秘诀不是回春,是扎根。
李修平现在去高校讲课,开场第一句话永远是:先把自己读厚,再把自己读薄。
翻译成大白话:先积累,再提炼。
读书、练声、背稿、救场,一步都省不了。
等你能把20万字的新闻稿浓缩成30秒口播而不漏要点,你就拥有了别人拿不走的气质。
那时就算满头白发,也是行走的C位。
周涛转型话剧,第一场演出结束,观众鼓掌十分钟。
她下台后只说了一句:春晚那套在这儿不灵,得重新磨。
55岁还愿意回炉重造,比任何精华都管用。
人只要保持更新,老就不是下坡路,而是换赛道。
此后她再被拍到,不管路透多糊,都能看出挺拔的肩线。
那是舞台给的勋章,医美给不了。
所以别再问该打什么针、填什么沟。
把买贵妇霜的钱拆三份:一份买书,一份买运动鞋,一份报个朗诵班。
一年后你站在镜子里,可能还是有皱纹,但背直了,眼神稳了,别人会先看到你的光,再去找你的纹。
那时你会感谢今天抄作业的自己。
最后送一句现场偷来的话:真正的美人,眼里有星光,脚下有风。
星光是读过的书,风是走过的路。
皮相终会松弛,这两样不会。
来源:端庄优雅春风0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