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再创历史新高!究竟是新的机遇还是另一场泡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19:08 1

摘要:25年前的2000年3月,纳斯达克科技指数来到了历史最高5048点,随之而来的则是恐慌性的崩盘,到2002年的10月跌至1139的低点,跌幅超过了77%。

再创历史新高

25年前的2000年3月,纳斯达克科技指数来到了历史最高5048点,随之而来的则是恐慌性的崩盘,到2002年的10月跌至1139的低点,跌幅超过了77%。

而在2025年10月28日,纳斯达克科技指数再创新高来到23,901.36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这,是不是另一次泡沫破裂的预兆和开始。

1971年的纳斯达克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在纳斯达克科技指数再创新高的当下,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5年前的2000年,那场震惊全球的科技泡沫究竟发生了什么。

纳斯达克科技指数诞生于1971年2月5日,最初是“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的首字母缩写,作为衡量该市场整体表现的指标,以 100 点作为基值启动。

一些快速增长但由于规模有限,因此未被纽交所等传统大型交易所接受的科技和成长型公司选择登录纳斯达克,包括英特尔(1971),康卡斯特(1972),应用材料(1972),安进(1978),苹果(1980),微软(1986),甲骨文(1987),戴尔(1987),思科(1987)等等。

早期登录纳斯达克的企业主要以硬件为主,虽然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ARPANET)诞生于1969年,但直到1990年万维网(World Wide Web)出现之后,众多科技企业才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1970年的英特尔总部

现如今的人们或许已经习惯了拥有网络的生活,但是在1990年时,互联网的出现直接为当时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互联网技术革命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在线服务、搜索引擎等前所未有的全新商业模式开始出现,同时对于个人电脑、路由器、光纤等科技产品的需求也开始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当时的人们普遍乐观地认为“互联网将改变一切”,更是有很多人认为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经济将“无限增长”。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非理性的乐观情绪感染下,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1990年初的459.30点,快速增长到1995年的1052.13,其后更是在2000年3月达到历史最高点的5048。要知道从1971年纳斯达克诞生以来,用了19年的时间才从100点上升到了459.30点。但随后仅仅用了10年时间就从459.30点暴涨到了5048点,由此可以看到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疯狂效应。

但正所谓物极必反,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纳斯达克也迎来了“至暗时刻”, 从2000年3月最高5048点到2002年的10月的1139点,两年多的时间蒸发了超过70%。包括Pets、Webvan、eToys、Go在内的众多互联网明星企业纷纷倒闭破产,侥幸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一片哀鸿遍野——雅虎、亚马逊市值下跌90%,思科市值下跌89%,英特尔市值下跌84%,微软市值下跌60%。

互联网泡沫

那么,2000年纳斯达克科技泡沫和当下究竟有什么异同点呢?

先来说说相同点。

第一,都是技术创新导致产业发展,从而引发的非理性狂热,2000年时以互联网、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契机引发的产业革命;当下则是以2010年云计算、2016虚拟现实(VR)、2021元宇宙、2022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所组成的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新技术的出现、发展和使用被认为是未来增长引擎,在乐观情绪之下导致了纳斯达克的快速上涨。

第二,市场高度集中,2000年时被称为“四骑士”(Four Horsemen)的微软、思科、英特尔和戴尔四家企业合计市值达到了1.8万亿美元,在纳斯达克总共5.2万亿美元市值占比超过34%。

如今以META(Facebook母公司)、苹果、亚马逊、微软、英伟达、Alphabet(谷歌母公司)为代表的FAAMNG总市值15.37万亿美元,在纳斯达克35.3万亿美元总市值占比达到了43.5%,可以说在集中度上已经超过2000年泡沫时代的占比。

第三,则是技术的发展短期内难以转变为商业上的成功。不可否认互联网是一个伟大的技术,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如何通过这项技术实现盈利成为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亚马逊在1997年上市之后,用了6年时间才在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后的2003年实现盈利。如今仅有云计算经过15年的发展开始出现盈利,其他如虚拟现实、元宇宙和人工智能依然缺乏明朗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泡沫

但在相同点之外,不同点同样显而易见。

第一,外部环境不同。当年推动纳斯达克科技泡沫最重要的一个外部因素就是当时美联储处于降息通道,大量的热钱无处可去纷纷涌入纳斯达克间接推动泡沫不断膨胀,随后为了抑制过度投机,美联储开始从降息通道转变为加息通道,联邦基金目标利率(Federal Funds Target Rate)从1998年的4.75%一路攀升至2000年5月的6.5%。如此激进的加息策略也间接刺破了纳斯达克科技泡沫。

但是在2025年的当下,情况则恰恰相反——美联储正在从加息通道转变为降息通道,自从2023年达到5.5%的顶点后开始逐步下降到如今的4.00%–4.25%,随着降息通道的进一步打开,在几年之内的时间都不会有流动性危机的产生。

第二,市盈率状况并没有出现显著恶化。导致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企业市值远超企业盈利能力,以最有代表的“四骑士”为例,在2000年时,“四骑士”中的英特尔市盈率(P/E)为45倍,微软为60倍,戴尔为80倍,思科为120倍,其他著名科技企业如高通则达到200倍,而雅虎则是已经超过400倍,同时如亚马逊等大量科技企业则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相反在2025年的“FAAMNG”中,META市盈率为27.52倍,亚马逊市盈率为33.81倍,苹果市盈率为38.3倍,微软市盈率为37.93倍,英伟达为53.45倍,谷歌市盈率为26.25倍。可以看到从市盈率的角度来看,虽然纳斯达克创下了新的历史新高,但是对比2000年泡沫时代依然健康得多。

科技巨头

整体来看,如今的情况和2000年纳斯达克科技泡沫既有相似点,也有明显的区别。同样是由颠覆性的技术出现导致的科技驱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同样由少数科技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四骑士”和“FAAMNG”);不同的则是更为合理的市盈率水平,趋于宽松的货币环境。

2025年纳斯达克科技指数的繁荣是建立在少数几家盈利能力极强、现金流充裕的巨头之上(FAAMNG),这些巨头通过技术实力正在将AI转化为实际收入;而2000 年的泡沫则建立在大量非盈利公司的纯粹预期之上。

但同时风险依然不容忽视——尽管2025年的基本面远比2000年健康,但市场的情绪和对少数几只股票的集中依赖,特别是对于人工智能这一技术的过度依赖仍可能在人工智能增长放缓或宏观负面消息出现时,引发类似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裂的剧烈回调。

来源:区块前沿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