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世中国这边原本挺佛系,想着“股东是股东,客户是客户,咱把芯片造好,工资照发,大家相安无事”。谁料荷兰总部突然掀桌子,一句“国家安全”就把账户冻成冰棍,系统权限一刀砍到底,连考勤打卡都给你灰掉。意思很明显:不听话?那就断粮、断网、断香火,乖乖跪下称臣。
荷兰那边在看到安世中国宣布:给中国员工正常发放工资,不许接受荷兰那边管理后,他们立马宣布:他们会给中国这边的员工正常发放工资的。
荷兰方面大概没想到,原本以为能“一招制敌”的“断系统权限”“停发工资”这两张招,非但没能让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屈服,反而彻底点燃了这家企业的自主意识。
原本被他们视作“附属”的中国团队,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布“脱钩独立”。
荷兰方面最开始出招,他们以“国家安全”这个大帽子为由,冻结了安世全球30家关联公司高达147亿元的资产,还顺手把专利调整权也给冻了。
——说白了,就是既想卡脖子,又想抽梯子,算盘打得劈啪响,结果把自己手指头夹了。
安世中国这边原本挺佛系,想着“股东是股东,客户是客户,咱把芯片造好,工资照发,大家相安无事”。谁料荷兰总部突然掀桌子,一句“国家安全”就把账户冻成冰棍,系统权限一刀砍到底,连考勤打卡都给你灰掉。意思很明显:不听话?那就断粮、断网、断香火,乖乖跪下称臣。
可他们忘了,这是中国工厂,不是欧洲小作坊。这边最擅长的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IT部门连夜把服务器镜像扒下来,三天搭出一套“纯国产ERP”;财务小姐姐把Excel当金蝶使,手工也能把工资条算得明明白白;生产线更硬核,直接把荷兰发来的“停产指令”打印出来垫咖啡杯——“爷不缺你这页A4。”最绝的是采购部,转头就跟国产晶圆厂签下长期协议,顺便把原本寄往欧洲的库存,一口气全卖给了深圳客户,钱哗哗进账,比荷兰人打款还及时。
荷兰总部一看,这剧情不对啊?原本想演“霸王别姬”,怎么变成“姬别霸王”了?赶紧放软话:哎呀,工资我们还是发的,专利我们还是共享的,大家都是一家人嘛。然而晚了,中国团队已经尝到“自己当家”的甜头,谁还愿意回去给远在天边的“太上皇”打工?员工大会上,一句“咱以后只给自己人干活”把掌声掀翻屋顶,连保洁阿姨都听懂了:这回不是裁员,是翻身!
有人说,这不就是“分手快乐”现实版?其实更像一次“断奶”。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业习惯了“技术—市场—资本”都在别人手里,别人一瞪眼,咱就心慌。现在发现,只要市场在中国、人才在中国、供应链在中国,就算专利被冻、账户被锁,照样能把机器开得震天响。荷兰人想用“冻资产”逼人就范,结果活生生逼出一条“去美化+去荷化”的国产替代快车道,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敌人是最好的产品经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乐见“脱钩”。有人担心,专利壁垒还在,荷兰人要是狠下心全球打官司,安世中国会不会被拖进漫长诉讼?还有人吐槽,国产ERP再香,也比不上老牌系统的成熟度,万一出BUG,谁来背锅?这些担心都靠谱,但别忘了,中国芯片业这几年就是在“打官司+加班+熬夜”里长大的,越封锁越精神。再说,BUG怕啥?当年两弹一星还是打算盘打出来的呢,现在至少用的是X86。
更关键的是,这次“硬脱钩”让所有人看清了一个事实:所谓“全球分工”不是菩萨心肠,是利益算盘。你弱,他就让你永远当代工厂;你强,他就拿“国家安全”当遮羞布,掀桌子不玩了。既然游戏规则随时会变,那唯一的解法就是自己也成为规则制定者。安世中国这一步,不管后面多难,至少把桌子掀回去:要玩就平等玩,不玩我自己开一局。
网传一张聊天截图,荷兰总部某位高管气急败坏:“他们怎么敢自己发工资?!”下面有人回:“因为他们在中国。”一句话,道尽底气。市场在这里,工程师在这里,完整的电子产业链也在这里,只要把生产线点亮,就能把产品卖出去,把钱赚回来。至于大洋彼岸的冻结令?随它去吧,冬天再冷,也挡不住工厂里滚烫的锡膏味。
写到这里,想起我大学导师常说的一句话:“核心技术买不到,尊严也买不到,得自己长出来。”长出来的过程肯定疼,但疼过一次,就不会再跪。安世中国的“自己发工资”只是开始,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专利诉讼、技术升级、国际公关,一堆硬仗等着。但至少,他们已经站在“自己给自己发工资”的起点上,这比任何“技术转让协议”都更有分量。
所以啊,别笑荷兰人“打脸打得啪啪响”,也别说安世中国“莽”,这场大戏给所有中国企业提了个醒:当别人把“卡脖子”当日常操作时,你能做的,不是求他松手,而是把自己的脖子练粗,让他卡不动。到那时,工资发不发,怎么发,发多少,都由自己签字盖章,而不是看别人的脸色。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来源:可爱卡梅伦2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