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谁懂啊!现在明星捐个十万八万,团队能连夜发十条通稿,热搜买得比作品还勤。于和伟倒好,把《沉默的荣耀》整部剧1200万片酬,一分没留全打给烈士纪念馆,居然连身边亲近的工作人员都没提前说。粉丝刷他微博刷了俩月,没见半个字提这事儿,直到纪念馆官网更新季度捐赠名
家人们谁懂啊!现在明星捐个十万八万,团队能连夜发十条通稿,热搜买得比作品还勤。于和伟倒好,把《沉默的荣耀》整部剧1200万片酬,一分没留全打给烈士纪念馆,居然连身边亲近的工作人员都没提前说。粉丝刷他微博刷了俩月,没见半个字提这事儿,直到纪念馆官网更新季度捐赠名单,有网友截图发在论坛,大家才惊觉“原来他悄摸干了这么大事”,评论区直接炸了锅!
这1200万真不是“拍部戏随手赚的快钱”。他20岁刚跑龙套时,一天50块酬劳,冬天在室外演路人甲,冻得手都握不住剧本;30多岁还在演小配角,为了一个两句台词的角色,提前三天去剧组跟组观察。就为了《沉默的荣耀》里那个烈士后代的角色,他前半年天天泡在市档案馆,戴着手套翻几十年前的手写档案,遇到模糊的字迹,蹲在那儿逐字辨认,抄满了三个笔记本;为了贴合角色年轻时的清瘦,每天只吃水煮菜,晚上绕着小区跑五公里,三个月瘦了十公斤,拍戏时化妆师都说“他眼窝陷下去,不用化就有年代感”。戏杀青那天,他没跟剧组去庆功宴,自己开车去了烈士故居,在空荡荡的堂屋里站了半小时,后来工作人员偶然提起,说他当时轻声说了句“您放心,您的名字我们没忘”,声音都有点发颤。
他小时候的日子,说出来能让人鼻酸。家住辽宁抚顺的老巷子,父亲在他8岁时走了,妈妈推着小推车在街边卖烤红薯,冬天手冻得全是裂口,也舍不得给自己买副手套。家里六个孩子,他是老幺,哥哥姐姐上学时,把早餐的窝窝头省给他,自己啃咸菜。他考上海戏剧学院那年,家里连去上海的火车票钱都凑不齐,还是邻居张大爷塞了50块,哥哥姐姐凑了200多,才凑够路费。毕业后他北漂,租的地下室只有六平米,夏天潮得能长出霉斑,天天煮泡面,有时候连鸡蛋都舍不得加。有次接了个小角色,导演临时变卦不给酬劳,他攥着空钱包在地铁里坐了两小时,差点就收拾东西回老家了。
现在娱乐圈啥样?有的明星一年接三四个综艺,拍戏全程靠替身,热搜上得比吃饭还勤;有的发个“做公益”的通稿,配图修得比杂志还精致,结果实际捐的钱还没团队宣传费多。于和伟呢?出道这么多年,没接过一个真人秀,综艺邀约推了不下二十个,说“怕分心,没时间琢磨角色”;他微博账号粉丝快千万,发的全是剧组拍戏的路透、角色海报,连女儿的照片都没露过一次,更别说晒豪车豪宅。这次捐钱的事,记者堵到他剧组门口问,他就穿着戏服,手里还拿着剧本,只说了句“这是应该的,没什么好说的”,说完就转身进了片场,没给记者多问的机会。
《人民日报》八月发评论,说他“把表演扎根在土地里,不飘不躁”;央视新闻十月拍的专题片里,没放他获奖的片段,反而拍了他在档案馆抄档案、在烈士故居鞠躬的画面,旁白说“他用演员的真诚,致敬每一个不该被遗忘的名字”。他老婆接受采访时,说得特别实在:“他总说,现在赚的钱,够花就行,那些烈士们才该被记得,钱给他们建纪念馆,比存银行有意义。”
网上吵得可凶了。有人在评论区骂“傻”:“1200万啊!够买一套大别墅了,捐出去连个名都不留,图啥?”也有人反驳:“这才叫真公益!不是为了立人设,不是为了涨粉,比那些捐点钱就恨不得全世界知道的强多了!”还有老粉说:“他一直这样,之前老家洪水,他悄悄捐了200万,也是后来官方公布才知道。”
于和伟根本没管这些声音。他该拍戏拍戏,该琢磨角色琢磨角色,剧组工作人员说,他最近在拍一部年代剧,又开始泡图书馆查资料了。其实他捐的不只是1200万,是一个演员对角色的敬畏,是一个从苦日子里走出来的人,没丢的那份良心。
说实话,现在能沉下心拍戏、做公益不图名的明星,真的太少了。于和伟这事儿,不光是给娱乐圈提了个醒,也让我们知道,真正的“偶像”,不是靠流量堆出来的,是靠人品、靠作品立起来的。要是你也觉得这样的演员难得,别忘点个赞,转发给身边的人,也可以关注我,后续我还会跟大家唠更多像他这样“闷声干大事”的好演员,咱们一起为真诚的人鼓掌!
来源:勇创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