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下意识地攥紧了手机,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窗外,夜色像浓得化不开的墨,城市的霓虹被隔绝在双层玻璃之外,只有ICU监护仪上单调的“滴滴”声,规律地切割着凝滞的空气。
本文为短篇故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过度理解。感谢!
手机屏幕亮起,推送的像一声惊雷,在安静的病房里炸开。
刚刚!四川又突发地震了,2023年到底怎么了?
我下意识地攥紧了手机,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窗外,夜色像浓得化不开的墨,城市的霓虹被隔绝在双层玻璃之外,只有ICU监护仪上单调的“滴滴”声,规律地切割着凝滞的空气。
我扭头,看向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她瘦得脱了形,脸上罩着呼吸机,胸口随着仪器的节奏微弱起伏。两个月前,一次毫无征兆的脑干出血,把我们这个家,从平稳的轨道上,狠狠地撞了出去。
那才是我自己的,2023年的“地震”。
一
手机又震了一下,“姐,看到新闻没?四川那边,咱家亲戚没事吧?”
我回了句:“都安好,刚问过。”
他发来一个小心翼翼的红包,附言:“姐,钱不多,你先拿着给妈用。”
我没有点开,眼眶却先一步热了。我回:“家里还撑得住,你刚上班,自己留着。”
关掉屏幕,我把脸埋进掌心,消毒水的味道混着无法言说的疲惫,一起涌进鼻腔。
撑得住吗?
我不知道。
那张银行卡里,我和陈阳攒了七年,准备明年换套学区房的首付,如今只剩下一串苍白的数字。ICU一天一万二的费用,像个无底的黑洞,吞噬着我们过去所有安稳的日常。
陈阳已经三天没在医院过夜了。他总说公司项目忙,要加班。我知道他是累,是愁,也是……在躲。
我们之间的空气,比这深冬的夜还冷。从前,他是那个会把我的手揣进他大衣口袋里,笑着说“我给你捂捂”的人。现在,我们并肩坐在ICU外的长椅上,各自盯着脚下的某一寸地砖,沉默得像两个陌生人。
那晚,护士出来说,我妈情况暂时稳定,让我回家歇歇。我像个被抽了线的木偶,麻木地收拾东西,走出医院大门。冷风一吹,我才发觉自己浑身都僵了。
回到家,客厅亮着一盏昏黄的落地灯。陈阳坐在沙发上,没开电视,面前的茶几上摆着一个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
我换鞋的动静惊动了他。他抬起头,眼神里布满血丝。“回来了?”
“嗯。”我把包放下,声音沙哑,“今天……费用又是一万一千八。”
他“嗯”了一声,视线又落回屏幕上,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着,发出细微的摩擦声。我能看见那张表格,上面分门别类地列着:房贷、车贷、儿子幼儿园学费、双方父母的赡养费……是母亲入院以来的所有开销,那个红色的总额,刺得我眼睛生疼。
“陈阳,”我走到他身边,“我们聊聊。”
他没抬头,声音很低:“聊什么?聊我们下个月的房贷拿什么还?还是聊这个家快被掏空了?”
他的话像一根冰冷的针,扎进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委屈和怒火瞬间上涌。
“掏空?那是我妈!我妈躺在里面生死未卜,你跟我算账?”我的声音控制不住地发抖,“陈阳,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冷血了?”
他猛地合上电脑,站起身,第一次用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混杂着疲惫和暴躁的眼神看我。“林薇,我不是冷血,我是现实!我得养家!你以为钱是大风刮来的吗?我白天在公司被老板骂,陪客户喝酒,晚上回来还要对着这张要命的表!我不是铁打的!”
他胸口剧烈地起伏着,吼完这几句,又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颓然地坐了回去,双手插进头发里,痛苦地呻吟:“我快撑不住了,你知道吗?”
那一刻,所有的指责都堵在了我的喉咙里。我看着他弓起的背,宽阔的肩膀在灯光下显得那么单薄。是这个家,不止我一个人在扛。只是他的战场,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那一晚,我们分房睡了。我躺在冰冷的床上,听着隔壁房间传来的、被压抑的叹息,第一次感觉,我和他之间,也发生了一场无声的“地震”,震出了一道深不见底的裂缝。
二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陈阳像两条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平行线。他早出晚归,把更多的时间泡在公司。我则医院、家里两点一线。我们刻意避免着任何可能引爆矛盾的话题,尤其是钱。
我开始学着自己给母亲做一些简单的护理,翻身、擦洗、按摩。护工大姐看我一个女人家太辛苦,总劝我:“让你老公来搭把手啊。”
我只能苦笑:“他忙。”
忙,多好的借口。忙到可以忘记妻子的辛劳,忙到可以理所当然地逃避。我的心,一点点地冷下去。
那天下午,我正在给母亲按摩腿部,防止肌肉萎缩。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暖洋洋的。我一边按,一边絮絮叨叨地跟她说话,说我小时候怎么调皮,她怎么追着我打;说陈阳当年第一次上门,紧张得把一碗汤全洒在了裤子上……
说着说着,我看见母亲的眼角,滑下了一滴泪。
我的声音戛然而止。监护仪上的数据没有任何波动,可我真真切切地看见了。
我俯下身,握住她枯瘦的手,哽咽道:“妈,你听得见,是不是?你放心,我会治好你,不管花多少钱。以前都是你护着我,现在,换我来护着你了。”
母亲的手指,轻轻地动了一下,像是回应。
就是那一下微弱的回应,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我心里所有的黑暗和迷茫。我意识到,我不能再这样消沉下去,不能再等着陈阳“觉醒”。这个家需要我,母亲需要我。我必须自己先站起来。
晚上回到家,陈阳又在看那张Excel表。我没像往常一样躲开,而是倒了两杯温水,一杯放在他手边。
“陈阳,我们谈谈吧。”我的语气很平静。
他抬起头,有些意外。
我拉了张椅子,在他对面坐下。“今天,我妈有反应了。”
他愣住了,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也有一丝不易察 जद (gladness).
“医生说,这是个好现象,说明她的意识在恢复。后续的康复治疗,会是一个更漫长、也更花钱的过程。”我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我知道你压力大,这张表上的每一个数字,都像一座山。以前,我觉得是你不愿意扛,但现在我想明白了,你不是不愿意,你是怕,怕我们一起被压垮。”
陈阳的嘴唇动了动,没说话,但紧绷的下颌线,却悄悄柔和了下来。
“我们结婚的时候,我爸妈一分彩礼没要,还陪嫁了一辆车。他们说,只要你对我好就行。我妈住院前,还在念叨,说你工作太辛苦,让我给你炖点汤补补。”我深吸一口气,把涌到眼底的泪意压下去,“陈-阳,我们是一家人。家人的意思,不是各自背着自己的那座山,而是搭把手,一起把山挪开。”
“以前,我们为了买第一套房,省吃俭用,你戒了烟,我两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日子那么苦,但我们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聊着未来的家,都觉得特别甜。现在,日子比那时候好多了,我们怎么反而过不下去了?”
我的话,像钥匙,一点点撬开了他紧锁的外壳。
他终于开口,声音嘶哑得厉害:“林薇,我……我不是不想管妈。我一闭上眼,就是这张表。房贷还有二十年,儿子上小学、初中、大学,哪一样不要钱?我怕,我真的怕,万一妈这里是个无底洞,我们这个家就完了。”
他把脸埋在手里,肩膀微微颤抖。“我每天在公司,笑得脸都僵了,回到家,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面对你。我不敢看你,一看你,我就觉得是我没用,让你受这么大委屈。”
原来,那些我以为的冷漠和逃避,背后藏着这么沉重的恐惧和自责。我们都以为对方变了,却没想过,我们只是被生活的重压,逼得变了形。
那一晚,在阳台上,借着清冷的月光,我们第一次把彼此心里的“账本”和“恐惧”都摊开。没有争吵,没有指责,只有两颗疲惫的心,在寒夜里,重新向对方靠近。
三
第二天,陈阳破天荒地请了假。
我们并排坐在书房里,打开那张让他夜夜难眠的Excel表。这一次,不是他一个人愁眉苦脸,而是我们一起。
“这笔理财下个月到期,可以先取出来。”
“我的公积金账户里还有一笔钱,可以申请提取。”
“我弟今天又转了钱来,我先收下,跟他说算我们借的。”
“我研究了一下,妈的情况稳定后,可以转到康复医院,费用会低很多。护理方面,白天我来,晚上请个护工,又能省下一笔。”
“我那辆车,平时开得少,要不……先卖了吧?”陈阳犹豫着说。
我看着他,那辆车是他当年的梦想,是他奋斗的证明。我摇摇头:“车不能卖,你上班、接送孩子都得用。办法总会有的。”
我们像刚结婚时规划未来一样,一条一条地分析,一项一项地计划。当所有的困难都被拆解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小问题时,压在心头的那座大山,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
傍晚,我们一起去医院。陈阳主动跟护士学习怎么给母亲拍背、吸痰。他的动作笨拙,却无比认真。我看着他的侧脸,在夕阳的余晖里,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那个我熟悉的,温柔而有担当的男人,回来了。
晚上,我们没有分房。他从背后轻轻抱住我,下巴抵在我的发顶,低声说:“老婆,对不起。也谢谢你。”
我转过身,把头埋在他怀里,感受着他有力的心跳,泪水无声地浸湿了他的睡衣。
我知道,我们的“家”,在经历了这场剧烈的“震动”后,正在缓慢地,但却无比坚定地,进行着灾后重建。
四ž
日子在手指缝里悄悄溜走。
母亲的情况,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一天比一天好。她从ICU转到了普通病房,又从普通病房转到了康复医院。虽然积蓄花光了,车贷房贷的压力还在,但我和陈阳的心,却前所未有地踏实。
他不再整晚失眠,我也不再终日愁眉。我们会在晚饭后,牵着手在小区里散步,聊聊儿子的趣事,聊聊康复医院里那些同样在努力的病友。生活虽然依旧艰难,但因为有人并肩,所有的苦,都变成了可以下咽的滋味。
今天,我手机里又弹出了那条似曾相识的新闻推送。依然耸动,带着一丝末日般的焦虑。
我平静地滑掉它,没有再点开。
我抬头,看向窗外。阳光正好,洒在阳台上新种的几盆绿萝上,叶片青翠,生机勃勃。厨房里,陈阳正哼着不成调的歌,给即将放学的儿子准备点心。空气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安稳的人间烟火味。
我拿起手机,在家庭群里发了一张绿萝的照片,写道:“春天快来了。”
是2023年到底怎么了?
它有突如其来的天灾,有措手不及的人祸,有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账单,有让我们几乎走散的裂痕。
但它也教会了我,在废墟之上,如何辨认爱与责任的方向;在最深的绝望里,如何抓住那一丝微弱的光;在生活的“地震”来临时,那个愿意紧紧抱住你、和你一起扛起整个世界的人,就在身边。
所谓家,大概就是如此。它不是永不坍塌的堡垒,而是在每一次震动后,我们愿意弯下腰,捡起同一块砖,把裂缝重新砌好的地方。
想通了这一点,2023年再发生什么,我好像,都不那么怕了。
来源:小向主播说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