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仅是我,看看这两天那些收到消息赶去医院的港圈名人一脸严肃和愁怨,再想想佘诗曼接受采访时明显要哭出来的崩溃、杨千嬅悼念文落款那个“娟”,亦或者TVB特别剪辑许绍雄历年演艺片段送上一句“青山远行,艺影长存”……都满含不舍。
我以为人到中年总会习惯离别,但熟悉的世界一再崩塌破碎,我发现还是有些坏消息自己没办法消化,比如许绍雄的离世。
不仅是我,看看这两天那些收到消息赶去医院的港圈名人一脸严肃和愁怨,再想想佘诗曼接受采访时明显要哭出来的崩溃、杨千嬅悼念文落款那个“娟”,亦或者TVB特别剪辑许绍雄历年演艺片段送上一句“青山远行,艺影长存”……都满含不舍。
△佘诗曼临时改行程,先去医院探望,凌晨才落地北京
△杨千嬅发文悼念,容祖儿、廖子妤等明星亦有点赞
他自己倒是豁达,早早留下“我们成日都说来日方长,但是未必有来日的;我们成日希望后会有期,但可能已经无期”这类金句,连带被大众认识也坚持了半世纪的表演都被轻描淡写成了“混口饭吃”,可是无热爱怎么可能长久,没痛彻心扉过又何谈通透?
△佘诗曼在综艺上专门强调,“你是一个好演员,不要再说当演员是混口饭吃了”
自社交网络发达后,时不时就有人惊呼许绍雄家世传奇:太公竟然是慈禧干儿子,叔公创办了黄埔军校,许广平是他姑婆那么陆续就是他姑爷爷……背景越大就越和他乐呵呵甘做甘草演员的样子形成对比,似乎那份从容有了家族托底就可以完全被解释。
但我个人觉得,香港电台之前请他做嘉宾那个系列节目《电视风云半世纪》完全可以作为许绍雄人生注语,把大家族背景选择和他随着香港影视界起伏的经历结合起来看也会更有体会:
能顺时势而上,凭心意做事,不强求、不空耗,许绍雄才是真的聪明人。
许绍雄出身的许家确实是来头不小,号称“广州第一家族”,越秀区老街高第街那个占地近一万平米的许地就是许家以前的聚集地,两年百多年来名人辈出。
《羊城晚报》曾有专文做介绍,标题就叫《广州许氏家族影响近代史》👇
前两年广州图书馆又办过一场“广州许氏家族与中国社会近代化研讨会”,因为许氏家族和岭南文化、和中国社会近现代史就是密不可分的。
真要从许家祖上一点点扒,按照许氏族谱的扒法可以一路扒到伯夷之后,但那实在扯太远了,我们只能整理个大致的地理动线:
许家出身中原,三国文臣许靖十二代孙许克华弃文从武随李世民征战,被封宣威将军,后由子许陶袭爵,许陶之子许天正也是文武兼备,奉命出兵岭南行军讨伐寇乱,被后世奉为“漳南开基”始祖。五代后周恭帝年间,许天正第十三世孙许烈为避战乱,又率族从泉州迁居潮州韩山,成为潮籍许姓始祖。
即便南迁,许家仍然重文擅教,而且颇受朝廷赏识。
许烈的儿子许申任官约67年,历经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四代皇帝,许申之子许因当过英宗皇帝太子时期的老师,因此许因的孙子在许钰在宋英宗未登基时就娶了他的女儿德安德安公主,还一路做到了广南西路大总统兵马都监的位置,潮州中山路的许驸马府就是许钰的府邸。
据许氏族谱记载,1241年许家后人因为只开了侧面而非驸马府中门迎接宋理宗派来南巡的刘姓太监,被刘太监记恨而妄奏潮州皇亲许氏心怀不轨,早就想取消许氏后人福荫的宋理宗借机发难,韩山许氏又四散开来。
上面这个说法也被记载在许氏外孙、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卢延光所著的《广州第一家族》一书里。但也有一种说法是南宋末年,元兵攻陷潮州城,与宋朝皇帝沾亲带故的许氏族人不得不四逃躲避战乱,总之其中一支族人迁到了澄海也就是现在的汕头沟南乡。
△《羊城晚报》2007年文章《沟南许氏迁穗 名人从此迭出》
“乾隆”年间错字是网页报道原文所示,特此注明
1760年前后,时年30岁的许永名离开沟头老家勇闯广州府,选择了当时归属广府管辖的番禺落籍做起了小生意。几年后小有积蓄的许永名经人介绍,又娶了番禺穷儒黄童贵家17岁的三女儿为妻。
婚后十来年许永名突然病逝,黄氏带着三个儿子回沟南许家才发现原来丈夫另有发妻郑氏。黄氏也出身书香门第,不愿接受尴尬身份,于是带着儿子返回广州生活,得娘家接济,将13岁的长子许拜庭送到董姓盐商那里做童工。
△关于黄太夫人记载不多,上面这段是卢延光所著的《广州第一家族》原文
广州许氏的历史实际上是从许拜庭这里开始算的,他也确实是有能力有机缘,得店主命令出海购盐路遇暴风,竟然能沉着指挥船只破浪而行,同去三艘盐船只有许拜庭那艘安然抵达广州码头。
面对各家招募,许拜庭又毫无动摇,因此越发得董姓盐商赏识,获赠股份,后续更有机会和弟弟许赓荣一起经营盐业,成为广州四大盐商之首。
但只是做商人还不足以成就广州许氏的地位,嘉庆十五年东南海域海盗盛行,许拜庭积极响应朝廷的剿匪计划,协同总兵黄飞鹏率领的舟师与传奇海盗张保仔对战得胜。张保仔投诚后,许拜庭还对和他一起协同官兵生擒了乌石二、乌石三及其余众,因此许拜庭又得了议叙“府同知”加一级,还有“晋封中议大夫”的官赏。
功成名就后的许拜庭斥资在高第街中段买屋修葺作为许家住宅,其母黄氏也坚持要让后代读书入仕,不惜以重金聘名师任教,于是许家后人也做到了个个高第:
许拜庭的长子许祥光就考上了进士,不仅官至三品顶戴,还曾联合广州爱国士绅捐献白银、号召城内外居民组织备战守城,是广州抗英运动领导者之一,九龙城寨也有他捐资修建。
许祥光有10个儿子,其中7个举人,粤剧《七子登科》讲的就是这段故事。
△2015年《南方日报》文章《许氏家族:人杰地灵高风世承 家国情怀融于血脉》
许祥光的大儿子许应锵支持戊戌变法,万言书得翁同龢称赞并交军机大臣呈给过光绪。
但许家后人并非都是维新派,官职最高(做到礼部尚书、闽浙总督)的许应骙就很守旧迂谬,曾参与“东南互保”,也拒绝过张之洞变法请求,“泰西政要名目繁多,不合国情民意,奉行不善反成其弊”,并受到过慈禧开恩“在紫禁城骑马”的优宠。
许绍雄是许祥光一支,因此称许礼光之子许应骙为“太公”,也时常在采访中提到许应骙那代是许家最辉煌的时候。
许应骙去世后,他的后代感觉到清王朝摇摇欲坠,早在1906年就带上家中珍藏迁往香港,倒是赶上“好时机”,据说一对慈禧御赐的夜明珠耳环就足以买下湾仔日月两街收租做生意。
而留在广州许地的这些没了凭仗,分了家产后各有悲欢,小辈们又在历史推动下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许崇智因为小时候在许应骙面前表现得很好,得到了清政府给二品以上官员保送子弟出外留学的机会,去日本上了军官学校,后来加入同盟会揭开福建起义战争序幕、参与创建黄埔军校,在国民党内位高权重。
第五代“崇”字辈有多位子弟先后追随孙中山,许崇智的堂弟许崇灏做过粤汉铁路总理,解放后留在上海当市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
许崇灏三个亲弟弟,许崇清尚文,曾和蔡元培有三次论战,一生中三任中山大学校长;许济(原名许崇济)、许崇年尚武,许济当过粤军第四师师长,许崇年曾是北伐军大元帅前卫,后来又被孙中山委任总司令部管理处处长一职。
和许济一样改了名字的许卓,原名许崇乾,早年丧父后由族兄所引导,被许崇智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学成归来后投身革命事业,又在巴黎勤工俭学时认识了周恩来。一路参加过广州起义、百色起义,协助组织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因为遭受国民党和地主武装伏击英年早逝。
许广平也是“崇”字辈,本名许崇媊,因为母亲出身澳门商家所以得以破例从小在许地私塾读书,辛亥革命后搬去澳门又在留洋兄长许崇禧影响下接触民主革命思想。
△曾任澳门近代文学学会会长、澳门语言学会理事长邓景滨所著文章《许广平与澳门》
有个趣事是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因为接触新派思想,被叔祖父逼着抄写许应骙参奏康有为的奏折,所以后来遇上许广平后还特意问她和许应骙的关系,开玩笑说自己小时候就吃过许家的亏。
“崇”字辈活得精彩尽兴,下一代也完全不输。
许崇灏的儿子许锡缵参与建成了新中国第一座航空喷气发动机制造厂,加工并装配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台航空喷气发动机,亲历也推动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许崇清的长子许锡振曾任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女儿许慧君中国有机光化学研究开拓者,后来嫁给了“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
看看这一大家子,做生意的、走仕途的、要维新跟光绪的、要守旧要效忠慈禧的、跟孙中山起义的、积极加入新中国解放和发展的……许家深度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对于大背景之于普通人的感受也就更加深刻。
尤其许应骙后人带走了不少珍宝,陈炯明叛变后为了报复许崇智也派人去许地报复,又劫走不少文物,到1932年许崇年辞去职务回广州的时候,许家已经风雨飘摇,和《红楼梦》里贾府一样只有壳没有神了。
所以许绍雄虽然出身许家,但和香港那些拥有各路文物办展的许家后人却没有明面上的联系,被问到和城中名流有没有关系也摆手表示不知情,“我知道家族有些人在香港有往来,都是很有钱的,可能他们那一宅发展得好,他们的老大做得好,我们的老大就做得不好。”
因为他自己家条件相较于其他各房各宅确实不那么优渥,毕竟父亲又走回了先祖黄氏看不上的商路,而且是广港两边讨生活。
许绍雄1948年出生就是在香港,之所以小时候可以经常拿宫里出来的香囊、玉如意当玩具,是因为父亲被家里人叫回广州做生意,带着全家回许地老宅生活,才1岁的许绍雄自然也跟着回去了。
许地不缺各种小物件,一家也有两个工人帮手,相较于劳苦大众来说怎么也算是衣食无忧了,但和港媒扣上的“高第街太子爷”光环有明显距离。
毕竟他两三岁贪玩把大壶滚水浇在身上烫伤了整个左半身,是不及时处理差点要丢命的状态👇
△HK01去年的专访内容
长大点在屋里学撑船又捅掉了屋顶的屏风玻璃,碎片掉下来在他脸上留了疤……真·太子爷不至于住发霉还不修的老屋,金娇玉贵被捧在手心的童年也不至于这么“凶险”。
而且他们回去不久,整体环境就开始动荡,许家的家世反而成了劣势。许绍雄说他爸爸赚了钱要拿出一半和大家分,才幸免于难,才有机会抓住机会重新回香港发展。
许绍雄在《电视风云半世纪》里回忆的细节,是后来所有文字或影像采访里没有的全,他说父亲当时是先买了火车票去香港,要靠打工度日,后来才凭着以前做生意积累的人脉和善缘得到帮衬,可以先赊货来开金铺,等赚钱了再还货款。
△HK01去年的专访内容
父亲走得都匆匆,后续离开的许绍雄和家人自然也带不走许地的好东西,所以他们再回香港住的是红磡芜湖街,也是发展较早、自然形成的街市街,都是小贩聚集在这里做生意,和许应骙后人买下湾仔街道做香港女首富的风光简直有天壤之别。
回香港后他也迷茫过,“好像亲戚都不好了”,后来看到父亲在朋友帮忙下熬过来,才意识到“大家都只能靠自己”,要种善因得善果,对同仁后辈能帮就帮。
许绍雄回香港读的中学是只开了16年的中西英文书院,这家的特色在课业内外都要有所发展,不但要求学生至少参加一项体育训练,还请了不少社会名人来促进课外活动发展。
香港第一代儿童节目主持、前丽的电视主持人都负责过中西英文学院的课外文化活动,原丽的电视节目总监、拍过《省港旗兵》的麦当雄也在这里当过老师教世界历史和英文,可想而知这里的文化氛围有多浓。
许绍雄在校参加的是戏剧组活动,自然而然受到影响向往起表演。而家里人经过世事,也不阻拦他“抛头露面”,开心就好,不做坏事就可以。
那时候香港最强势的娱乐媒介还是广播,新生的香港商业电台覆盖面积广,又有音乐、广播剧、足球赛事、粤剧等内容,很受年轻人喜爱。关键它肯开大门收新人,后续的培养晋升机制也很合理,很多老一辈广播人在商台一待就是一辈子。
许绍雄就是通过香港商业电台《天才听众广播剧》入了行,又因为在广播道上班对电视台内部构造好奇,想着花五块钱趁艺员训练班报名开放的机会进去参观,谁料就这么被选中成了1979年首批招募成员,和甘国亮、陈美琪、苏杏璇等人当了同学。
他经常说自己外形吃亏,不知道怎么考上训练班,怀疑是因为“茄喱啡”里没有能演贼的,所以才被录取进去。
但他真的是在搞笑,因为训练班毕业前TVB有个和香港警务处合拍的大制作《歧途》,许绍雄可是跟梁天(提议开设艺员训练班的资深演员)、陈振华(TVB第一代小生)一起去演CID警察的。
而且负责跟场做指导的外籍警官觉得他“样子像CID”,让许绍雄别当演员了去做警察,允诺工资比在TVB高几倍,不过当时许绍雄没兴趣婉拒了,后来才听说廉政公署成立后,曾经那个抛出橄榄枝的外籍军官吞枪自杀了。
这件事通常被他拿来和培训班班主任谢日新那句“搵笨”放在一起说。
他非常信奉谢日新的说法,意思是你笨就有人找,精就没人找,教他吃亏一点有好处。
事实上,许绍雄的确做到了“傻人有傻福”。
训练班读完加入TVB是签在戏剧科钟景辉门下,但他还没毕业就已经被综艺部蔡和平拉去参与TVB王牌节目《欢乐今宵》顶“十四哥”张瑛的缺。
张瑛的台词多,许绍雄居然全都hold下来而且表现不错,很快就被调做固定班底,一周要录三天节目已经做到“爆show(超过基本工资所覆盖的上镜数)”,月入过千元。
连沈殿霞在节目里直播卖错广告都要挨蔡和平的骂,许绍雄却不用。
他在商台时期有个同仁叫邓荣銾,后来也考到TVB,许绍雄“Benz雄”这个外号就是邓荣銾起的,说没见过几个人开奔驰上下班,何况还是新人。
“Benz雄”也成了后来大家说许绍雄“太子爷”的证据,但许绍雄自己很无奈,因为买奔驰的时候他已经拍了好几年拿高薪了,是用自己的片酬在供车,并非靠家里。
而且毕竟上世纪70年代香港买车需要提前预订,许绍雄被演96版《笑傲江湖》岳不群的王伟叫去陪看车。王伟本身就开奔驰,相熟的销售就问他们考不考虑接手有辆车主订好临时决定要放弃的奔驰。
许绍雄当时手头是辆英国车,开两年就“处处响”,他本来就有“贵买平揸”买辆好的开久点的念头,看到眼前有台不需要等太久就能到的好车现货,算下来月供也只需要比原来的贵几百块钱,是自己收入能cover的数字,他才“捡漏”买下。
即便如此,许绍雄这辆奔驰还是让同行羡慕不已,因为没几个人肯抵满了月薪去贷款享受。但人的底气不光来自家境,还有对自己能赚钱、能赚多少钱心中有数的自信。
许绍雄在TVB待了两年就等到了钟景辉涨薪,基础工资上调了两三百元,但他发现这次涨薪并非一视同仁,有些人工作也没那么多居然薪水还能更高,就去找蔡和平讨论。
蔡和平都觉得许绍雄工资低了,说要给他涨薪,结果还没落实,蔡和平就离开TVB自立门户,于是许绍雄又接受了TVB“对家”丽的电视的邀请。原因无他,给得太多,月薪开到一千九,做几年每月更能到手四五千。
但许绍雄心里还是喜欢演戏,丽的虽然薪水给得高可是演出机会相对少。
也是巧,那时候丽的和TVB都在广播道,他等搭景拆景等得无聊出来散步,刚好在TVB门口遇到以前在《欢乐今宵》合作过、后来都做到无线高层的何家联和汪岐。
因为大家很熟,许绍雄开口就说自己好闷,问TVB什么时候请自己回去,何家联以为他开玩笑还说辞职马上就能回,后来再见面谈定了意向,刚跟丽的续约两年的许绍雄又去谈离职。
他转会其实撒了谎,说自己要去国外发展,还拿了过期机票给丽的高层看。
丽的高层也觉得许绍雄老实,不认为他有大发展,轻松放行到连竞业细则都删了,谁知许绍雄马上就回了TVB,气得丽的高层黄锡照登报抹黑,说许绍雄在丽的四年从来迟到早退,暗示他人品不行。
事实证明许绍雄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走了没多久,丽的母公司就因为投资失利收缩业务,把丽的电视股权甩出去,后来几经易主变身亚洲卫视,但和持续稳定经营的TVB还是没法比。
而许绍雄重返TVB,虽然定位仍是配角演员,却着实演了不少好戏,比如79年收视冠军《网中人》,大名鼎鼎的《新扎师兄》系列,以及多部金庸改编作品。
△人们盘点83版射雕戏骨如云,常会提到许绍雄演的朱聪
因为能力出挑,代表作又多,许绍雄常有外出表演机会,上世纪80年末去新加坡登台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曾任新视高层、专门负责海外艺人对接的龙嬿而。
他觉得龙嬿而漂亮,也不在乎对方已经离异有子,于是借着到新加坡工作的契机对龙嬿而展开追求,追了好几年才变情侣,才在1992年结为夫妻。
网络上能找到的龙嬿而资料不多,但她祖上是顺德龙氏,和许绍雄竟然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就是龙嬿而家祖业,龙嬿而的父亲还在园中住过。
许绍雄和继子关系融洽,又无比疼爱老来才得的女儿许惠菁。
女儿五岁时回港读书,到小学三年级数学已经跟不上进度,他就在铜锣湾开了个针对新加坡国际生的小型补习班,特意请新加坡名师来港任教,不仅开高薪还包食宿,所以开头连亏四年。
△2009年《太阳报》报道
△补习班是和黄子华合伙开的
但前面亏得许绍雄都不好意思了,找个理由把黄子华的股份收回来自己单扛
前些年半退休移居新加坡也是因为女儿大学回新加坡读,又在乌节路开了店,一家人当然要齐齐整整。
后来是女儿嫁人要定居香港,许绍雄作为“二十四孝老豆”又返港从头来过,开账号做自媒体也都是为女儿铺路。好在这些年他积累了人脉和观众缘,也一直爱惜羽毛,所以观众乐得接受许绍雄出面忆旧讲古、分享家常。
2007年香港网友曾发起过一个叫“最掂绿叶/甘草演员”的投票活动,许绍雄力压后来三夺视帝的黎耀祥、两拿金像最佳男配的廖启智,以高票拔得头筹。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许绍雄的表演风格,是贴地且润物细无声的,只是形象大多被限定在有缺点的老好人上。
《暗战》那个得到金像最佳男配提名的角色黄启发,是许绍雄一贯银幕形象的“集大成者”👇
而赛程后半段被人们记住的“欢喜哥”则是对这种认知的推翻再重来,完全展示了许绍雄的演技实力。
是的,许绍雄实力从来不弱,程乃根在《电视风云半世纪》里追问过好几遍,有什么击中观众笑点的独家秘笈、会不会提前为角色设计各种细节,许绍雄都老实说没有,也觉得没必要。
《新扎师妹》里头方中sir经典的“GO GO GO”,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不是GOGOGO但我一定要找个地方把方钟sir这张图给发了!
但早年见识过人情冷暖,有过广播工作经验,入行接受了一年扎实训练,在《欢乐今宵》直播里锻炼出应变能力,之后又换过两家电视台出演过不同类型的剧集……都是将许绍雄天赋锤炼成过硬能力的关键。
务实、宽厚、心软且常会犯错,许绍雄用这么多年的优秀表演凝结成了具体可触摸的“香港市民”形象,为那些中环浪漫邂逅、都市高楼追击亦或者西九龙办案的惊心动魄提供了可凭的坚实土壤,于是再曲折离奇也在以他为代表的甘草演员手里温和落地,变得可以信服。
△警方挑中方丽娟的理由,不就和许绍雄能做金牌绿叶的原因差不多?
而戏外许绍雄不忍看黄子华亏本于是找理由买回对方手中股份的体谅;和太太一起给初为人母的杨千嬅送去祝福、分享经验的温暖;探望萧正楠黄翠如及小孩会先洗澡保持干净的体贴;以及和佘诗曼合作多次给足关爱,后来更干脆结契的温柔……又丰满了许绍雄在观众心中的身影,于是他的离开变得让人无法接受,是让港剧港片迷们心痛难忍的事情。
不过演员总会留下些影像供你我预习或者想象,“我走了,你们都是大人了,别再哭了”或许就是许绍雄的临别赠语。前朝风云与己无关,在当下顺心做事快乐做人,这一世也就无怨无悔了。
来源:我实在是太CJ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