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漳州 山海诗韵——塑造“海丝名城”文旅新IP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6:02 1

摘要:10月22日,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品牌创新与发展传播中心总监张洁、策划彭洋,英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商域(北京)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进隆,英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助理、商域(北京)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高莹、副总裁袁子茗一行,到访福建省漳州市开展城

10月22日,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品牌创新与发展传播中心总监张洁、策划彭洋,英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商域(北京)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进隆,英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助理、商域(北京)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高莹、副总裁袁子茗一行,到访福建省漳州市开展城市文旅产业品牌创新发展座谈与调研。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志滨,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敏,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供应链公司总经理李宜昕等参加座谈。座谈中,四方围绕漳州市城市品牌形象提升、文旅品牌建设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凝聚合作共识,为漳州市文旅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上图: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品牌创新与发展传播中心总监张洁与英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助理、商域(北京)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高莹参观漳州古城记忆馆

在福建省东南部、与台湾海峡相拥的漳州平原上,坐落着素有“海滨邹鲁”“水仙花乡”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漳州。这里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脉与独特的滨海风情。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漳州市正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创新的文旅品牌体系,谱写“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的文旅融合新篇章。

千年文脉:历史遗存的活态传承

在福建东南沿海的沃土上,漳州作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将其悠久的历史与鲜活的生活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条从未中断的文化血脉。这里的历史不是尘封的标本,而是依然在街巷间呼吸、在砖石间跳动的生命体。

漳州古城,闽南古城的“活化石”。其建城史可溯至唐垂拱二年,由“开漳圣王”陈元光始建,历经1300余年沧桑,仍完整保留了唐代的“井”字形街巷格局,被誉为“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的生动缩影。漫步于台湾路、香港路等历史街区,连绵的红砖骑楼融合了南洋风情,见证着漳州作为“海丝”重要港口的往昔繁华,而更动人的是古城中鲜活的人间烟火:古刹香火与卤面香气交织,传统木偶戏与时尚文创店共存。庄严的漳州文庙与喧闹的市井生活和谐相融,诠释着这座千年古城在历史与现代交融中焕发的独特生命力。

土楼是漳州历史文化版图上另一颗璀璨夺目的世界级明珠,与温婉的古城风貌相映生辉。这些分布于漳州西部山区的庞大建筑,以其独特的环形结构、夯土技艺与强大的防御功能,被誉为“东方城堡”,不仅是闽南民居建筑的瑰宝,更承载着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历史记忆。其中,“土楼之王”二宜楼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福建土楼的杰出代表。如今,以南靖土楼、华安土楼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此外,漳州文庙、漳州月港、白云岩、江东桥等历史遗迹,与“闽南第一碑林”云洞岩摩崖石刻等文化景观共同构筑起漳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跨越千年的历史遗迹,不仅承载着地方的集体记忆,更以其实物形态和活态传承,深刻印证了漳州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续不绝的宏大叙事中的独特贡献与不朽价值。

非遗活化:闽南文化的创新传承

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漳州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芗剧)、木偶戏、剪纸、棉画等非遗项目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漳州木偶戏,是闽南艺术星空中一颗跃动在指尖上的千年艺术瑰宝。这项起源于晋唐、盛于明清的古老技艺,以其精雕细琢的木偶头、巧夺天工的操纵技法和韵味悠长的唱腔,被誉为“掌中乾坤,指上春秋”。作为中国木偶戏的重要流派,漳州布袋木偶戏深刻地体现了“以假演真、小中见大”的东方美学智慧。如今,漳州木偶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其独特的戏剧魅力与创新的演绎形式,持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漳州剪纸,是闽南民间艺术中一幅精雕细琢的方寸画卷。这门源远流长的镂空艺术,是中国剪纸艺术的重要支脉,以其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纤细流畅、刀法精巧细腻而独树一帜,被誉为“以刀代笔,纸上生花”,生动体现着民间匠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朴素美学观念与艺术创造力。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剪纸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让古老技艺焕发出全新的时代生机。

漳州棉画,是闽南工艺苑囿中一幅以棉絮织就的立体丹青。这门源于明代、独具匠心的纤维艺术,以原棉为墨,通过撕、拉、捻、贴等技法,将蓬松的棉絮塑造成细腻生动的画面,素有“以棉作画,布上生韵”的美誉。作品中常描绘山水意境、民俗场景与祥瑞图案,呈现出柔和温润、素雅高古的视觉质感。作为中国特种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漳州棉画深刻诠释了民间艺人“化朴为奇、寓巧于拙”的创作智慧与东方审美情趣。

漳州市非遗文化的手艺与戏韵,早已超越了技艺本身的藩篱,融为闽南人共同的文化基因与乡愁记忆。在漳州,非遗的“活化”并非束之高阁的保存,而是深深嵌入现代生活的脉搏——木偶戏在线上平台赢得喝彩,剪纸图案装点着时尚设计,棉画艺术走入现代家居空间。这种以创新为驱动、以文化内核为支撑的传承模式,让古老的技艺在当下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品牌引领:塑造“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文旅形象

近年来,漳州市以品牌思维推动文旅产业升级,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体系。“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作为全市文旅的总体品牌形象,正通过系统化的传播推广,不断提升其在全国文旅市场的认知度与吸引力。在这一品牌引领下,漳州市围绕海洋蓝、生态绿、土楼韵、古城风、闽南红等五大主题文旅带,系统整合资源,打造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文旅融合走向深入。

东部滨海旅游带以东山岛、漳浦火山岛为核心,发展滨海度假、海上运动等业态;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南靖土楼、平和三平寺为重点,突出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特色;中部都市休闲旅游区则以漳州古城为中心,融合都市休闲、美食体验、文创购物等多元功能。

为响应漳州市“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的总体文旅形象定位与五大主题文旅带的发展战略,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制定了以“花样漳州”为IP的系统性市场运营策略。

集团通过发行“花样漳州全域旅游卡”、打造系列特色伴手礼、推进芗江酒店商业综合体等标杆项目,将宏观品牌战略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具体产品,有效打通了从品牌认知到旅游消费的转化路径。这一运作模式,不仅以市场化手段实现了全市优质文旅资源的整合与价值提升,更通过“文旅+康养+供应链”的产业协同,推动了单一观光旅游向复合型文旅康养产业的转型升级。

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对“花样漳州”的品牌化运营,是“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战略落地的重要支撑。通过企业化运作,将分散的资源凝聚为统一的品牌资产,以产品创新驱动市场消费,以产业融合提升综合效益,为漳州文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持续动能。

未来,漳州市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品牌体系建设,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花样漳州”的品牌魅力持续释放,共同汇聚成漳州迈向国际知名滨海文旅度假目的地的强劲推力。

来源:品牌力量19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