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推过丈夫,踹过婆婆,骂儿子“没出息”的时候,嗓子比锅铲还硬。
她摔门那天下着雨,孙子在哭,她手里还攥着没洗完的菜。
没人想到,一瓶洗手液能撕开一个家三十年的疤。
那不是第一次打人了。
她推过丈夫,踹过婆婆,骂儿子“没出息”的时候,嗓子比锅铲还硬。
可没人觉得有问题,这不就是老一辈的爱吗?
你吃我做的饭,住我买的房,你就得听我的。
后来她发现,儿子真的不听。
房子过户那天,她以为胜利了。60%产权到手,心里才踏实。
可她不知道,那张纸不是保障,是封条。
儿子搬走那天,连饺子都没留一盘。
她坐在空荡荡的客厅,电视还开着,播的是她最爱的川剧变脸,可没人鼓掌了。
赡养费按时到账,3200块,每年还涨。
她去法院闹过,说儿子冷血。
法官问她,你记得上一次抱他是什么时候吗?
她愣了。
不是因为记不住,是怕想起——那孩子发烧那晚,她边骂边往他被子里塞冰袋,说“熬过去才结实”。
她现在每天去社区练毛笔字,写“孝”字,写了七十八遍,一笔都没写顺。
没人知道她偷偷把最后一笔改成了“老”字。
儿子那边,孩子上幼儿园了。
他没说过想让母亲来看看,也没说过不想。
只是每次发工资,转账备注都多写两个字:平安。
社区的阿姨说,她总在窗边看对面楼,看了三年。
有人问她看啥,她说,风把晾衣绳吹歪了。
其实谁都知道,她看的不是晾衣绳。
她只是不敢推门,怕门一开,自己又说出那句话:“你小时候我怎么对你,你现在就该怎么对我。
”
可孩子早就没在等这句话了。
他等的是,有人肯说一句:你累了,可以休息了。
没人说。
所以他走了。
她留下。
一个家,就这样被沉默拆成了两半。
现在小区里常有老人问她:你儿子真有钱,咋不接你住一起?
她笑笑,说:他忙。
没人再问了。
其实他们都懂——不是忙,是伤得太深,连恨都懒得再翻一遍。
有些关系,不是修不好,是人自己先不想修了。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社区活动室吗?
灯亮着,她一个人在写“孝”字,墨迹洇开,像哭过的纸。
来源:育儿创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