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我正刷群,突然蹦出来一张图,差点把咖啡喷键盘上,红底白字,一句横幅写得贼扎眼:“谁烧谁家老婆跑”。
那天我正刷群,突然蹦出来一张图,差点把咖啡喷键盘上,红底白字,一句横幅写得贼扎眼:“谁烧谁家老婆跑”。
我当时还以为是网友瞎编的段子,结果一查,真事,河南周口太康县芝麻洼乡,乡政府挂的,村口就这么杵着。
这事一下子在网上炸了,评论区跟开锅似的,有人笑疯了,有人皱眉头,还有人直接开喷:“环保宣传也不能拿老婆开涮吧?”
我也愣住了,这到底是接地气还是太地气了,地到让人不舒服?
芝麻洼乡后来回应了,说这话确实不妥,已经撤了,但晚了,图已经传遍了各个平台,直接成了“年度最魔性标语”。
你说它没效果吧,传播力确实强,你说它有效果吧,争议也不小。
每年秋收,农民最头疼的就是秸秆,堆着碍事,运走麻烦,烧了又违法。
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还容易引发火灾,国家早就明令禁止,但执行起来真不容易。
于是各地政府开始花式宣传,有的挂横幅,有的发喇叭,有的用无人机喊话,芝麻洼乡这次,是想用接地气的方式提醒大家别烧秸秆,但这气接得太猛了,猛到让人一脸问号。
我理解农村宣传的难处,很多村里老人不识字,靠听广播、看横幅了解政策,所以标语得通俗。
但“谁烧谁家老婆跑”这句话,把环保和家庭伦理硬生生绑在一起,听着就别扭,甚至有点羞辱感。
有人说这是吓唬式宣传,也有人觉得是羞辱式管理,环保是好事,但不能靠恐吓来推动,宣传标语不是段子,更不是段子手的舞台,它得有分寸、有温度。
说到底,秸秆真不是废物,它可以做饲料、做肥料、甚至做燃料,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比如打捆卖钱、发电供热、做菌种种植。
但问题是,农民知道吗?政府有没有教?有没有渠道?有没有补贴?如果只靠“谁烧谁老婆跑”这种标语,农民只会觉得政策是管,不是帮。
我看到永城市新桥镇的做法就挺好,他们不仅宣传禁烧,还组织机械收割、烘干粮食、入户讲解秸秆利用方法,还成立了帮扶队帮缺劳力的农户抢收,这才是接地气的做法。
宣传不是喊口号,更不是搞段子,真正有效的宣传,是让人理解、接受、愿意行动。
秸秆禁烧不是一纸命令,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环保行动,政府要做的,不是“谁烧谁老婆跑”,而是“谁不烧谁得利多”,让农民看到秸秆的价值,才是真正的“浑身都是宝”。
你怎么看这条横幅?我是真没想到会挂出来这种话。
来源:树梢头看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