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楼》后,成毅又被打回原形?新剧被指“破碎感半永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05:02 1

摘要:眉头一锁,眼神一垂,嘴角再带点似有若无的血迹。这套组合拳,太熟了。从《琉璃》到《沉香如屑》,再到今天的王权富贵。

《天地剑心》一开播,我就去看了。

没别的,就冲着成毅。

毕竟去年一部《莲花楼》,李莲花那个角色,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可看着看着,那股子熟悉的味道就又飘回来了。

怎么说呢,就是那种……破碎感。

眉头一锁,眼神一垂,嘴角再带点似有若无的血迹。这套组合拳,太熟了。从《琉璃》到《沉香如屑》,再到今天的王权富贵。

弹幕里飘过一句话,挺扎心的:“成毅是不是办了张‘破碎感妆造’半永久卡?”

说实话,有点失望。

我总觉得,《莲花楼》里的李莲花,已经帮他推开了一扇新的门。那个角色的好,不在于病弱,不在于吐血,而在于他藏在破败身躯下那份洞察世事的“智性”,那股子混迹市井的“烟火气”。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而是一个从神坛走下来、有血有肉的“人”。

郭虎导演拍《莲花楼》时,追求的是打戏的“实感”和“巧劲”,而不是光波乱飞。

这说明,整个团队都在把他往“实”里拽。

结果呢?《天地剑心》一出来,他又轻飘飘地飞回去了。

其实这事儿吧,也不光是成毅一个人的问题。

去年杨洋的《我的人间烟火》,不也是一个路数?

一个演人间消防员,一个演道门兵人,按理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质感。可观众最后看到的,都不是角色,而是演员本人精心维持的“帅”。

那种“端着”的感觉,那种时刻不忘自己是顶流帅哥的偶像包袱,真的会把角色本身挤得一点生存空间都不剩。

时代变了,现在观众想看的“帅”,是和角色融为一体的信念感,是那种让你相信“他就是他”的苏感,而不是一张360度无死角的精致脸庞。

说回《天地剑心》本身。

光骂演员,好像也有点不公平。

你看看“狐妖小红娘”这个IP,简直像中了什么魔咒。

从杨幂、龚俊的《月红篇》,到刘诗诗、张云龙的《竹业篇》,再到现在的《王权篇》,哪一部不是S+的顶配?哪一部不是开播前万众期待?

结果呢?一部比一部哑火。

《月红篇》被说CP感不足,《竹业篇》被吐槽像“中年古偶”。

这好像已经不是某个演员、某个导演的问题了。

是不是就说明,二次元那种极致的画风、夸张的情感,硬要塞进三次元的真人皮囊里,本身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动画里,王权富贵一剑斩出,那是少年意气风发,是挣脱束缚的决绝。

真人来演,一个不小心,就成了没有灵魂的摆拍。这种改编上的“结构性难题”,可能才是根源。

挺奇怪的。

我翻过一些成毅以前的采访,他自己总说,自己不是天赋型演员,得靠笨办法一点点去靠近角色。

他还说,演员最重要的是“信念感”,你自己得先信了,观众才能信。

听着多实在啊。

可当观众在他的好几部剧里,看到的都是相似的眼神,相似的微表情,相似的处理方式……

我们该相信谁的“信念”呢?

是相信他口中那个努力靠近角色的演员,还是相信我们眼睛看到的,那个似乎被困在“舒适圈”里的明星?

这种矛盾感,才是最让人觉得可惜的地方。

说白了,现在很多S+大制作,都陷入了一个思维怪圈。

它们把宝全押在“大IP+流量明星”这个公式上。

以为只要有了这两样,数据就稳了,热度就爆了。

至于剧本到底打磨得怎么样,演员和角色的适配度有多高,好像都成了次要问题。

《光明日报》之前就有过评论,说得很直接:这种创作上的“路径依赖”,正在一点点透支观众的信任。

平台和制作方,似乎还没意识到,观众的审美早就迭代了。

大家想看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是逻辑能自洽的故事。

当“S+”这个标签,只代表着砸了多少钱,而不代表作品的质量时,那市场的反噬,不就是迟早的事吗?

来源:小C撩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