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今天讲这个话题,一方面是昨天晚上看到特朗普的这段视频,感觉非常突然,一直在想他到底为什么这么说,想传递什么信号呢?
特朗普竟然说,中美暂未达成任何协议,这是什么意思呢?
同时他又说,已经确定明年初访问中国,这又是闹哪出呢?中美在韩国有机会谈成大协议吗?
我们今天讲这个话题,一方面是昨天晚上看到特朗普的这段视频,感觉非常突然,一直在想他到底为什么这么说,想传递什么信号呢?
另一方面,有人留言说,中美回不去了,不可能缓和了,不要再幻想了。
所以,这事闹得呀,昨天晚上都没睡好,总觉得心里卡着什么事得想清楚说明白。
10月29日,福克斯新闻报道,当天在从日本飞往韩国的空军一号上,特朗普和团队主要成员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我们看到,除了特朗普,还有国务卿鲁比奥、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这次出访的主要班底都在了。
记者问贝森特,你能告诉我们与中国初步会谈的进展吗?以及这周四的会议有什么准备吗?
周四的会议,指的就是将在韩国举行的中美会晤。
贝森特的回答还是老一套,他说,我和格里尔大使,跟中国的副总理进行了很好的会谈,我们为特朗普总统制定了一个框架,最后由总统来做决定。
我们讨论了很多事情,从关税到贸易,芬太尼和购买美国农产品,另外还有稀土问题。
可能是当着特朗普的面,贝森特挺老实,话说得中规中矩,罕见地没吹牛,更没胡说八道。
估计特朗普担心他说错话,抢过话头说,大部分事情都还没有达成协议,不过我们心情不错。
讲到这里,特朗普开始插科打诨,跟记者开起了玩笑,说如果飞机突然转弯,可以抓住他的肩膀,试图岔开话题。
他还扯到其他地方去了,说你们这几天非常有趣,先是日本,接着是韩国。但是,我们有中国的行程要安排,这肯定非常有趣。
特朗普这话说得其实也挺中规中矩,他几次用“interesting”来掩饰尴尬,这个词在美国语境当中有点类似于“呵呵”的意思,就是实在不知道说啥好了,只好说“interesting”。
记者还问到,昨天你说,明天可能会邀请中方访美,那么具体会是什么时候呢?
特朗普说,大概会在我去完中国的某个时候(中方会访美),基本上已经确定,我将在明年早些时候去中国,然后中方可能会去华盛顿或者棕榈滩。
我们反复看了这段话,有两个非常强烈的感觉。
第一,特朗普要见大国领导人了,有点紧张,也有点小心翼翼,甚至岔开话题,有意回避中国的话题,潜意识里不希望记者太关注。
第二,他说“大部分事情都还没有达成协议”,其实是非常罕见地说了句老实话,竟然没有吹牛,这跟他在99%场合的表现大相径庭。
这正是他非常小心谨慎的一种表现,以往特朗普的话,经常被美国媒体曲解为向中国施压。其实很多时候,他就是在吹牛,也是为了安抚美国国内,未必是对我们喊话。
举个例子,假如特朗普说,我们跟中国已经达成协议了,就差双方领导人见面签字了。美国记者们一定如获至宝,就会报道说,特朗普拿着还没有达成协议的内容,向中国喊话施压。
或者这种说法,如果再次被我们打脸了,那就很尴尬了。
所以,特朗普说”大部分事情都还没有达成协议“,并不是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而是一句大实话。
我们可以理解为,中美在马来西亚谈好的内容,类似于一种表格式的框架。
在这个表格框架中,代表主要议题的表头已经填好了,但是很多内容细节可能是缺失的,或者有些即使填好了,也没有最终确定。
这就是李成钢副部长说“双方将各自履行报批程序”的含义,就是说那些内容细节,这两天双方可以各自回去商量,形成初步决策。
在10月30日中美会晤之前,可能安排一个会前会,双方谈判团队再碰个头对一下。
如果分歧不大,稍微商量一下,就可以拿到正式会晤上去了;如果分歧太大,那就再谈一谈,谈得差不多了,再举行会晤。
所以,特朗普和贝森特在飞机上的话都非常谨慎,他们显然知道,这个时候万一说错话,美国媒体使劲搅和,说不定会产生什么后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特朗普是想做交易的,但美国内部实在太复杂,派系林立,经常有人跳出来搞破坏,就连决策都很难统一。
在上个任期时,2020年特朗普曾经跟我们达成了大协议,也可以证明。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官方媒体才说,要“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磋商成果”,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事情,没那么简单,很多时候结果很难预料。
来源:金梅煮酒珠江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