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3日,日照大学城夜市,新开的“五莲现炒”摊位前排了三十米,老板把铁锅敲得叮当响,喇叭里喊着“今天收摊就不炒了”,队伍里全是刚下课的学生和穿拖鞋的大姐。
二十块一斤的糖炒栗子,我掏钱的瞬间手比脑子快,手机扫码完才想起上个月房租还没交。
10月23日,日照大学城夜市,新开的“五莲现炒”摊位前排了三十米,老板把铁锅敲得叮当响,喇叭里喊着“今天收摊就不炒了”,队伍里全是刚下课的学生和穿拖鞋的大姐。
我边排队边刷手机,热搜说今年燕山早丰减产15%,价高还难抢,结果嘴比脑子诚实,还是买了两袋。
轮到我了,老板用铲刀挑一颗裂口的递过来,“先尝后买,不甜直接走。
”
我烫得左右倒手,一口下去甜得发腻,20%糖度真不是吹,比小时候吃的泰安货至少高三个点。
旁边小姑娘一边抖音直播一边喊:“家人们,十八块贵不贵?
主播给你们砍到十五!
”老板翻个白眼,直接收摊,说不差她那三块钱。
我拎着热乎纸袋往家走,路过新玛特超市,看见冷柜里躺着“65℃慢烘”款,一袋250克标价十九块九,包装写着“多酚保留90%”,瞬间觉得自己刚买的现炒不香了。
回家查资料,最新论文说栗子里的某种多酚能安抚肠道菌群,但一次吃超过十颗,淀粉爆炸,血糖直接蹦迪。
我数了数,两袋一共四十六颗,当场分了一半给室友,附赠一句“吃多胀气别怪我”。
第二天早起,嘴里还留着昨晚的甜,肚子咕噜咕噜,果然报应来了。
跑去楼下诊所,老大夫听完直乐:每年栗子季,你们这些小年轻排队买,再来排队买消食片,GDP全靠你们循环。
我红着脸问,那到底吃几颗算安全?
他伸出两根手指:十颗以内,当主食替换,米饭减掉半碗,别又当零食又当饭,胃不是铁锅。
回办公室跟同事吐槽,山东大姐拍桌子:早告诉你们,买五莲县直营的,十二块一斤,人家不炒概念,就炒栗子。
我打开地图一看,离市区三十公里,油费过路费加起来,一斤变十五,瞬间闭嘴。
她补刀:上周她妈托人买了十斤生栗子,家里土灶自己炒,成本六块,香得邻居敲门问是不是煤气泄漏。
我当场被安利,下班就冲去五莲,结果村口大爷说,生栗子早被电商收完了,地头价都涨到八块,小散户抢不过直播间。
他指了指仓库,成箱的“泰山1号”贴着京东标签,今晚发全国,明早北上广的上班族就能吃到还冒热气的“日照甜”。
我忽然明白,所谓“本地现炒”不过是流量话术,真正的本地货早飞进网红仓库,留给夜市的,是最后一波热乎的“情怀税”。
夜里回城,我把最后几颗冷掉的栗子剥开,芯子已经发硬,咬下去像嚼蜡。
那一刻彻底清醒:十八还是十二,只是数字,嘴里的甜永远只有前三个热乎的刹那,剩下的都是钱包和胃的利息。
明年秋分,谁再喊我排队,我就递他一颗消食片——先治冲动,再谈美味。
来源:灰灰音乐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