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少有人注意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火车站曾在2005年短暂停运过三天。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很少有人注意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火车站曾在2005年短暂停运过三天。
原因不是洪水,也不是技术故障,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骚乱。
那年5月,政府军和民众在这里爆发激烈冲突,伤亡数字至今仍是谜团。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偶发的事件,背后牵出的竟是一段横跨百年的地缘难题——费尔干纳盆地。
这地方在哪?地图上不大,巴掌大一块,可它是整个中亚最肥沃的地区。
人口密度是周边平均水平的十倍。
水多地平,适合农耕,一年能种上三茬粮食。
可问题是,这块盆地,被三国分着管——乌兹别克有大部分耕地,塔吉克拿着出入口,吉尔吉斯控制山口和水源。
三国就像三家人合伙搞一个菜市场,谁都想当老板,可账本却早就糊了。
这事儿得从苏联说起。20世纪初,苏联为了在中亚稳住局势,硬生生画出一堆直线边界。
说是按民族划分,其实更多是出于政治考虑。
哪儿民族杂一点,就往哪儿掺沙子。
哈萨克斯坦北部几个州现在俄罗斯人还占多数,就是当年的结果。
至于费尔干纳盆地,苏联人更是像打补丁一样把它拆成几块,谁都不让独吞。
那时候也没人觉得这有啥问题。
反正铁幕之下,哪儿不是说了算?可一到1991年,苏联解体,情况立马变了。
中亚五国突然要自己当家做主,边界问题一下子成了麻烦事。
原来藏在体制下的民族矛盾、土地争端、资源分配,全都浮出水面。
最先爆发的,是1990年的奥什事件。
地点就在费尔干纳盆地西南角。
吉尔吉斯人和乌兹别克人因为一块集体农场的土地分配闹翻了,冲突持续了几天,死伤几百人。
那时候还在苏联体制内,官方信息控制得紧,外界几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可对当地人来说,那是个转折点。
信任没了,警惕心上来了。
之后的20年里,吉尔吉斯换了四任总统,有两次是政变下台。
塔吉克斯坦更惨,1992年一场内战打了五年,死了至少五万人。
乌兹别克看着邻居动荡,自家也没轻松过。2005年安集延事件,是乌国政府最不愿提的记忆。
那天晚上,士兵开了枪,街道上是燃烧的轮胎和四散的人群。
事后,有人说死了几百人,有人说几千。
真相成了禁区。
可就是在这种局势下,三国领导人居然坐下来谈过。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换了总统,新任米尔济约耶夫一上台就说,要解决边界问题。
塔吉克和吉尔吉斯的领导人也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再拖下去,连修条路都得绕着飞地走,太不现实了。
飞地是什么?就是你家小区楼下有一块地,写着别人家的房产证。
乌兹别克有4块这样的地在吉尔吉斯境内,塔吉克有3块。
最夸张的是,有一段乌兹别克的输水管道穿过吉尔吉斯山地,结果因为边界不清,几年修不好,农田干了一大片。
这就不得不提到那条铁路——中吉乌铁路。
从中国喀什出发,穿越吐尔尕特山口,经过吉尔吉斯的奥什,进乌兹别克的安集延。
这条路要是修通了,不只对中亚是大事,对整个欧亚大陆都是关键的一环。
但谁都清楚,它得穿过费尔干纳盆地,还得经过那些飞地。
没解决边界问题,根本修不下去。
所以这几年,三国之间的谈判其实没停过。2022年,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终于就边界线签了协议。
塔吉克跟吉尔吉斯的边界问题也谈了十几年,虽然还没彻底解决,但总算不再动不动就军队对峙了。
不过别以为这就安全了。
费尔干纳盆地下面的问题还深着呢。
比如人口。
乌兹别克全国3600万人,三分之一在这个盆地里。
可这些人得吃饭、用水、找工作。
而吉尔吉斯和塔吉克的经济根本吸纳不了这么多人。
那边的年轻人,能出国的几乎都去了俄罗斯打工。
疫情那几年,回不去了,连火车站广场都住满了人。
另外,资源分配也悬着。
整个中亚都缺水,只有费尔干纳降水多点。
可这点水怎么分?上游国家想建水电站,下游国家怕断水。
谁都得考虑自家饭碗,谈判桌上就难有结果。
说起来,这地方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撒马尔罕、布哈拉、苦盏,名字听着就透着历史味儿。
那时候的商队从中国一路西行,经过费尔干纳,通往波斯和欧洲。
可现在,铁路还没修通,飞地还在扯皮,边界还在谈判,民族情绪依然复杂。
2023年,中吉乌铁路终于敲定了技术方案,预计2027年开工。
吉尔吉斯的扎尔巴尔村,是铁路要经过的地方之一。
村民说,他们其实欢迎铁路,因为能带来工作机会。
可也担心,修路时会不会遇到新一轮土地纠纷。
从那以后,安集延的火车站一直有人守着。
参考资料:
Alexander Cooley, Great Games, Local Rules: The New Great Power Contest in Central As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Adeeb Khalid, Making Uzbekistan: Nation, Empire, and Revolution in the Early USSR,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5.
Marlene Laruelle (Ed.), Mapping Central Asia: Indian Perceptions and Strategies, Manohar Publishers, 2011.
S. Frederick Starr, Ferghana Valley: The Heart of Central Asia, M.E. Sharpe, 2011.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Central Asia: Border Disputes and Conflict Potential, Report No. 33, 2002.
来源:墨笔刀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