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地震砸塌房子,救援车连夜赶往震区!”10月27日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发生4.7级地震后,这类配着“废墟画面”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快速扩散,让不少网友为震区揪心。但不到1小时,当地应急管理局就紧急辟谣:震中位于戈壁荒漠无人区,无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网传信息均为
“新疆地震砸塌房子,救援车连夜赶往震区!”10月27日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发生4.7级地震后,这类配着“废墟画面”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快速扩散,让不少网友为震区揪心。但不到1小时,当地应急管理局就紧急辟谣:震中位于戈壁荒漠无人区,无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网传信息均为虚假内容 。一场牵动人心的震情,竟成了少数人博流量的工具。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此次地震发生于10月27日15时39分,震源深度27公里,震中位于北纬41.77度、东经88.52度,周边5公里内无乡镇驻地,100公里内仅有库米什镇等少数乡镇分布 。托克逊县应急管理局经全面摸排确认,地震仅让部分地区有轻微震感,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谓“房屋倒塌”“抢险救援”等场景纯属子虚乌有 。
令人气愤的是,此次谣言传播堪称“地震类谣言模板化操作”,3步造假术轻松骗了上万人:
1. 蹭真实震情搭舞台:国家地震台网刚通报震情,谣言就迅速跟进,借着“真实灾害背景”让虚假信息自带“可信度”,刚看到震情的网友极易中招;
2. 移花接木造假象:网传的“地震废墟”图片是往年其他灾害旧图,“救援视频”要么是消防演练片段,要么截取自影视剧,靠“眼见为实”的心理降低公众警惕性;
3. 煽情话术促传播:文案刻意突出“房屋倒塌”“生死救援”等刺激字眼,再配上“愿震区平安”的悲情话术,拿捏公众担忧情绪,不少人没核实就转发,两小时内虚假视频播放量破10万次。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地震谣言并非个例。今年5月,新疆巴州和硕县发生4.6级地震后,网民李某雷就编造“房屋坍塌”的虚假视频吸粉引流,经查震中50公里内无乡镇驻地,根本无任何损失 ;9月喀什塔什库尔干县3.3级地震后,也有网民发布虚假废墟画面误导公众。这些造谣者为了流量,不惜消费公众善意,更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很多人觉得“转发而已不算大事”,但地震谣言的危害远超想象:不仅会误导公众认知,还可能干扰抗震救灾秩序,甚至让震区群众的正常生活受影响。更重要的是,造谣传谣需担法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可处5-10日拘留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面临刑事处罚。此前就有网民因发布“凌晨3点有大地震”的虚假消息,被行政拘留10天并罚款,还有人因编造地震遇难谣言获刑一年三个月。
教你3秒辨谣法,再也不被虚假信息带偏:
1. 认准权威信源:只有中国地震台网、央视新闻、当地应急管理局等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才可信,此次央视新闻15时54分就发布了“无人员伤亡”的核实消息,比谣言澄清更及时;
2. 警惕离奇说法:凡是宣称“精准预测余震”“地震云预警”等内容,基本都是谣言,目前人类无法精准预测地震;
3. 拒绝模糊来源:遇到“据网友爆料”“内部人士透露”等信息直接存疑,可通过国家网信办谣言举报平台或当地政务热线核实,切勿盲目转发。
新疆地处地震活跃带,近期虽监测到多起3级以上地震,但均未造成严重影响。面对震情,我们既要关注震区动态、为同胞祈福,更要守住“不信谣、不传谣”的底线。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一次随手转发前多一次核实,就是对震区最好的支持。
你是否刷到过这类地震谣言?还知道哪些辨谣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新疆地震辟谣 #网络谣言零容忍 #防灾减灾科普
来源:周七七h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