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杭州一些学校安排家长参与晚自习管理的事件受到关注,这不是第一次引起讨论,一个月前,这个话题就在社交媒体上引起激烈争议,当时话题热度慢慢下降,但是随着杭州之声某期《民情热线》节目的播出,这件事情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再次成为话题。
最近,杭州一些学校安排家长参与晚自习管理的事件受到关注,这不是第一次引起讨论,一个月前,这个话题就在社交媒体上引起激烈争议,当时话题热度慢慢下降,但是随着杭州之声某期《民情热线》节目的播出,这件事情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再次成为话题。
这档节目形式很特别,采用直播的方式,邀请家长和教育相关专家一起讨论,引发了更多观点的碰撞,一位参加节目的家长明确表达了质疑,他认为学校把晚自习的管理交给家长,实际上就是把学校的责任“外包”了,这位家长表示,在自己学生的时候,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对于这种安排感到困惑,直言给家长增加了负担,对于未来,他希望学校能取消这种制度,不再安排家长参与晚自习的管理。
节目中教育专家张敏也谈了自己对于晚自习的看法,她指出晚自习的意义最大的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不是依靠别人。一若学校安排不上,她认为其实甚至可以考虑是不是还要保留晚自习。她的话语进一步的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思考。
杭州市教育局对这件事也有所察觉,专门开辟了留言通道,让大众发表自己的意见,目前大众的态度依然很分化,有支持也有反对,支持的人觉得家长帮助晚自习,是亲子沟通的好时机,有人表示,因为安排次数不多,基本上是一学期一次,家长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孩子在校园里的表现。也有支持者觉得,这样安排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校的管理压力。
不过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硬,有的家长觉得晚自习的管理是学校的事情,把这一摊子事交给家长就是学校推脱责任,还有人担心这样一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界限会变得模糊,角色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和赞成者不一样,反对者觉得晚自习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时段,不该让家长直接插手,不然可能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种安排是否合理,也和家长参与的方式有关,有部分家长建议,这种管理模式应该采取自愿的原则,而不是强制要求,如果确实有部分家长愿意参与,可以在志愿服务的框架下协助学校,有网友提出了其他建议,比如让班干部在晚自习中发挥管理作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也有人建议设立远程监督机制,减少人为干预。
虽然家长参与管理有一定的好处,例如能加深对孩子的了解,或者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但是也会出现新的问题,有些家长可能没有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经验,或者没有管理班级的经验,所以很难起到作用,而且这样的参与方式可能会让家长成为学生的谈论对象,造成人际关系上的尴尬,有评论指出,家长和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风险也会增加,甚至会损害彼此的关系,强制要求所有家长轮流参与,并没有考虑到一些家庭的实际情况,比如工作时间或者生活压力,这种安排很可能会给家长带来麻烦,从而引发家校矛盾。
对于这些问题,有人给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即在家长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部分有意愿的家长做晚自习的志愿者,作为志愿者,家长可以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这样也有助于促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但也要注意,强制参与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实际管理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反而会让家长非常不满。
从更长远来说学校就要重新检讨自己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责任。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晚自习,自应由学校负责组织和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保持班级秩序都是学校的责任,过多地依靠家长,一是会造成家校之间不必要的纷争,二是会影响学校的组织管理,影响学校的组织效率。
关于这件事,目前还在持续着的,杭州之声的节目让大家开始思考,更有人发现到改善家校沟通的重要性,至于家长是不是该参与学校活动,怎么设计家长的参与活动,都无绝对的答案,你更偏向于什么?欢迎留言,也让更多人听到你的声音吧
来源:敏锐面条4edPD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