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种莴笋,要么长得又细又弱,要么没长多大就空心,还有的早早抽薹没法吃。其实莴笋种植不算难,关键就抓三件事:选种、施肥、控温,再配合简单的田间管理,不管是露天种还是小棚种,都能收获饱满的莴笋。今天就用大白话,把科学种莴笋的步骤说清楚,新手也能照着做。
种莴笋不用愁!选种施肥控温抓准,高产不空心
很多人种莴笋,要么长得又细又弱,要么没长多大就空心,还有的早早抽薹没法吃。其实莴笋种植不算难,关键就抓三件事:选种、施肥、控温,再配合简单的田间管理,不管是露天种还是小棚种,都能收获饱满的莴笋。今天就用大白话,把科学种莴笋的步骤说清楚,新手也能照着做。
选种是第一步,选不对后面再努力也白搭。选种不用挑贵的,优先选当地农资店常卖的品种,包装上一定要写着“适配本地气候”。比如北方春天种,就选标注“耐寒”的;南方夏天种,选“耐热”的;秋天种的话,选“中晚熟”品种,生长期长,产量高。另外要注意种子保质期,过期的种子发芽率低,别买。买回家的种子,不用复杂处理,直接播种就行。如果是早春温度低,担心发芽慢,可先用25℃左右的温水泡4小时,晾干后再播,发芽会快一些。
选好种,接下来整地播种。莴笋扎根浅,土壤要疏松,所以整地时要深耕。每亩地撒3000公斤腐熟的农家肥,或者50公斤复合肥,然后用犁翻20厘米深,把土块耙碎,整平后做成1.2米宽的畦,方便浇水和管理。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来,北方早春3月播种,南方可以提前到2月,夏天6-7月播种要注意遮阴,秋天8-9月播种最合适。播种时把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覆盖0.5厘米厚的细土,然后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5-7天就能出苗。
出苗后,施肥要跟上,但不能乱施。施肥分三次来,第一次是出苗后20天,苗长到4-5片真叶时,每亩撒15公斤尿素,撒完后浇水,让肥料溶解。第二次是莲座期,也就是叶子长得像莲花一样铺展开时,每亩撒20公斤复合肥,这次施肥能促进叶子生长,为后续肉质茎膨大打基础。第三次是肉质茎膨大期,大概在播种后40天左右,每亩撒10公斤钾肥,别多施氮肥,不然莴笋容易徒长、空心。另外,整个生长期如果发现叶子发黄,可补撒一次5公斤尿素,及时补充养分。
温度控制是莴笋高产的关键,温度不对就容易出问题。种子发芽最适合的温度是15-20℃,超过25℃发芽慢,低于10℃基本不发芽。早春播种后,如果遇到倒春寒,用塑料薄膜盖在畦上,出苗后及时揭开,避免烧苗。夏天播种,要搭遮阳网,把温度降到30℃以下,不然莴笋会提前抽薹,没法长肉质茎。秋天播种,后期温度低于5℃时,要盖薄膜保温,不然会冻坏植株。生长期间,白天温度保持在18-22℃,晚上10-15℃,这样莴笋长得快,肉质也紧实。
田间管理不用复杂,做好浇水、间苗、培土就行。浇水要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出苗后每隔7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别积水,积水会导致烂根。间苗要分两次,第一次在出苗后10天,苗长到3片真叶时,把弱苗、密苗拔掉,每株之间留10厘米间距;第二次在长到5片真叶时定植,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保证每棵莴笋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培土要在肉质茎长到10厘米时进行,把畦边的细土培到茎基部,能防止莴笋倒伏,还能促进肉质茎加粗。
病虫害防治要趁早,别等严重了再处理。常见的病害是霜霉病,叶子上会出现黄色斑点,后来会长白霜,发现后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次就行。虫害主要是蚜虫,叶子上会聚集很多小虫子,用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喷,注意采收前一周不能喷药。另外,种莴笋前如果这块地之前种过大蒜、洋葱,就不用特意防病,轮作能减少病虫害发生。
最后是采收,别等太老再摘。莴笋长到40-50厘米高,肉质茎粗3-5厘米时,就能采收了。采收时用镰刀从根部割下,去掉底部的老叶、黄叶,留下新鲜的嫩叶和肉质茎,直接上市或者储存。如果采收太晚,肉质茎会空心,口感变差,产量也会受影响。
其实种莴笋真的不难,只要选对适配本地的种子,按时间施对肥,根据温度调整管理,再做好浇水、间苗这些小事,就能种出高产、不空心的莴笋。不管是自家小菜园种来吃,还是小面积种植上市,照着上面的方法做,都能成功。如果试种后有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交流,咱们一起把莴笋种好。
来源:星月搞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