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2400%!假货横行,为何消费者仍争相购买,为何屡禁不止?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12:30 1

摘要:记得以前的假货还停留在"奥利给"、"六个核弹"这种低级阶段,一眼就能识破。可现在呢?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连普通牌子都有人仿冒。

两毛钱成本的膏药贴卖到28元,128元就能入手"LV包"——明知是假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抢着买?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假货市场的利润高得吓人,一些商品甚至能达到2400%的暴利。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记得以前的假货还停留在"奥利给"、"六个核弹"这种低级阶段,一眼就能识破。可现在呢?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连普通牌子都有人仿冒。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有些人明明知道是假货,却照样买单,这到底图个啥?

说白了,根本原因就一个字——

我听过一个真实案例:苏州警方查获一批假膏药,成本才2毛钱,居然卖到28元一贴,利润直接翻了140倍!这种暴利,也不难说明会有人铤而走险。

其实这种情况遍地都是。

就像那些假冒的打印机硒鼓,成本不到10块钱,换个包装就能卖到一两百。

一位常年打假的朋友跟我说:"现在假货贩子精得很,一个网店被封,转头就能换个平台重新开张。违法成本太低,执法成本又太高,这生意太好做了。"

之前有人调查发现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觉得买假货会尴尬。这说明什么?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对假货见怪不怪了。

买假货的人,大概分两种:

一种是好面子型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分析过,很多人就喜欢买那些logo明显的假名牌,说白了就是要"装点门面"。刚工作的年轻人买假奢侈品充场面,学生党买假潮鞋在朋友圈炫耀,都是这个心理。

另一种是图实惠型

128元买个"LV包",背个款式也挺香?美国有研究发现,用假货的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心虚感",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被"省钱"的满足感冲淡。

另外更没想到的是,年轻人反而对假货更宽容。欧盟的调查显示,一半的年轻人觉得买假货没什么大不了。

现在的假货产业,早就不是小打小闹了,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江苏徐州有对夫妻,通过微店卖假名牌包,销售额都突破了340多万元。他们的套路很聪明:采用预售模式,先收订单再生产,根本不怕压货。

这种案例现在也是越来越多。

长沙警方破获的一个假货案更夸张,生产在岳阳,下单在娄底,中转在长沙,销售在广州,一条龙服务。

最绝的是,现在连高学历的人也干这行。上海抓过一个留学生,设立了50多个外文网站,专门向老外卖假货,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真是应了那句话:赚钱的路子都写在刑法里。

打假为什么这么难?首先鉴定就是个大问题。消费者买到假货,想投诉还得先找品牌方出鉴定报告,普通人哪认识什么品牌方?

有些地方为了税收和就业,对本地造假企业睁只眼闭只眼。

举个常见的例子:

五常大米一年产量才65万吨,但市场上卖的"五常大米"超过1000万吨

阳澄湖大闸蟹还没开湖,假货就已经满大街都是了。

假货贩子反侦查能力也越来越强。上海七浦路有商家在店铺里设了三四个暗格,最里面还有个半米高的"逃生通道",执法人员一来就能钻到隔壁市场。

治理假货就需要多方合力。明年要实施的《电子商务法》把微商、直播带货都管起来了,要求平台不能随便删差评,这是个进步。

但光靠法律打击肯定还是不够。中国消法研究会的专家说得在理:要让造假的人付出更大代价,让维权的人更容易维权。

国际合作也很重要。公安机关开展的"春雷"等专项行动,也已经开始跨境打击假货,效果也都取得了进展。

不过说到底,最关键的还是消费者要争气。如果大家都不买假货,造假自然就没了市场。

走在街上,随处可见背假名牌包的人。有人说这是"理性消费",有人说这是"虚荣作祟"。但无论如何,买假货终究是在纵容违法。

假货问题背后,其实是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什么时候大家能把面子看得比诚信重要,假货市场就会一直存在。治理假货,需要法律,需要监管,但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自觉。

毕竟,今天你买了假货,明天可能就会买到假药、假食品。这个坑,最终会坑到每个人自己头上。

对于假货问题上,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本文信息来源:

《低价购入“大牌”香水异味扑鼻 - 法院 - 江西政法网》

《广州打掉假香水团伙案值8000万:工业酒精兑香精》

《为什么香水成了造假重灾区?|界面新闻 · JMedia》

《冒牌香水再现广东惠州 一天出产6万支_央广网》

《便宜购潮玩 竟是山寨货 上海警方捣毁一销售假玩具犯罪团伙》

《花正品的钱买到的却是盗版“LABUBU”?上海徐汇警方破获制售假冒潮玩案》

《刑事法律解析:上海破获假冒潮玩案》

《全是假的!越南警方突袭仓库,假球假球拍堆成山,背后主谋竟是中国人!》

《涉案价值超6000万元!全链条制假售假团伙被端以案说法平安浙江网》

《一双假球鞋牵出 特大跨境制假售假案》

《哈尔滨市五常市人民政府 部门要闻》

《王海再次“锤”向东方甄选:五常大米还是假的_中国商报网》

《起底“阳澄湖化”大闸蟹的身世之谜垂直频道产经中心快消频道北京商报_财经传媒集团》

《谁在吃掉你的大闸蟹?蟹卡背后的“纸螃蟹”游戏阳澄湖消费者_经销商》

来源:清风抚琴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