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丨山东省莱西市:爱心邮路助振兴 地名传情暖乡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10:18 1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直面农村快递物流不畅、地名文化保护薄弱、产业振兴路径单一等突出问题,创新实施“爱心邮路”行动。该行动深度整合地名服务、快递网络与文化资源,着力构建“快递进村、农货进城、文化入户”的城乡共富通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直面农村快递物流不畅、地名文化保护薄弱、产业振兴路径单一等突出问题,创新实施“爱心邮路”行动。该行动深度整合地名服务、快递网络与文化资源,着力构建“快递进村、农货进城、文化入户”的城乡共富通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筑牢制度保障根基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莱西市民政局与市邮政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由双方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双组长”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会商明确职责分工,实现信息实时共享、资源高效互通,有效凝聚工作合力。

聚焦核心任务攻坚。莱西市民政局联合邮政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围绕“快递服务全覆盖、地名文化深挖掘、乡村道路全命名”三大核心任务,针对农村路网中的村道、农特优产品产地道路及乡村旅游景点线路,全面梳理并命名1500余条乡村道路,实现111个行政村道路命名全覆盖。莱西市既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痛点,又提升了地名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地名文化与乡村产业初步融合。

优化服务网络布局。莱西市依据镇街分布将全市划分为12个网格,设立592个邮政便民服务站,并同步标注至高德、百度等互联网地图平台。通过构建“15分钟快递服务圈”,让村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快递服务,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规范命名工作流程。莱西市组织编写《乡村道路命名工作手册》,明确“村级申报—镇级审核—市级审批”的三级流程,系统整合地名文化研究、道路走向判定、命名规范等专业知识及实际案例,提升整体工作质效。

挖掘地名文化价值

强化地名宣传。莱西市组建12支“爱心邮路”志愿服务队,安排120名邮递员兼任地名宣传员,深入乡村开展《地名管理条例》宣讲、无名道路摸排等活动。邮递员在传递快递的同时,将地名知识与文化理念精准送达乡村角落,显著提升村民地名文化认知度。

助力文旅融合。莱西市广泛征集地名故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精心拍摄宣传片《爱心邮路传佳音》,生动展现莱西地名文化魅力。在此基础上,打造产芝村、胶东行政公署旧址等20余处文化点位,推动地名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吸引游客探寻历史、感受乡村魅力,带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

赋能数字地名。莱西市充分利用“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微信小程序,采集地名信息2698条,将980处助农兴趣点上传至高德等互联网地图,实现“命名即上图、上图即导航”。莱西市借助数字技术,不仅让地名信息便捷触达群众,更方便了游客与消费者找到乡村特色地点,为乡村发展创造新机遇。

打造“邮路+产业”生态链

优化物流网络。莱西市在合作社、种植基地等地点增设快递收发点,通过完善物流布局缩短农产品物流周期。以顺毅发合作社为例,增设收发点后,其胡萝卜线上销量日均增长约200单,客户考察满意度提升40%,物流效率的提升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坚实保障,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推广地理标志。莱西市在地图上精准标注“店埠胡萝卜”“夏格庄蒜香鸡”等地理标志产品,借助网络地图的广泛传播性与导航功能吸引游客按图索骥。此举既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又带动了乡村旅游增收,实现农产品品牌与乡村旅游品牌联动,增强了乡村产业竞争力。

利用好特色资源。莱西市积极引导镇街自主上传农家乐、采摘园等兴趣点,鼓励乡村挖掘特色资源。“爱心邮路”实施以来,莱西市快递进村率达100%,农产品线上销售额显著增长,新增助农兴趣点累计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其中,双龙泉农场通过导航引流实现增收超百万元,成功形成“地名标注—流量导入—消费转化”的完整闭环,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可推广的路径。

来源:青岛民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