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生产场景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从业者生命健康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据应急管理部统计,近年来因未规范穿戴防护装备引发的安全事故占比超30%,传统人工巡检模式存在覆盖盲区、响应滞后等问题,已难以满足现代工厂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在此背景下,燧机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生产场景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从业者生命健康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据应急管理部统计,近年来因未规范穿戴防护装备引发的安全事故占比超30%,传统人工巡检模式存在覆盖盲区、响应滞后等问题,已难以满足现代工厂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在此背景下,燧机科技依托自研AI视觉技术与边缘计算能力,推出工厂人员穿戴识别监测系统,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的主动监管,为制造业安全生产注入科技动能。
一、系统核心功能:从“被动检查”到“主动预警”的跨越
燧机科技工厂人员穿戴识别监测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与计算机视觉技术,针对工厂作业场景定制化开发,核心功能覆盖“检测-告警-记录-追溯”全流程。工厂人员穿戴识别监测系统可以对进入作业范围的人员进行自动检测识别:若检测出人员未按规定穿工作服,可以立即告警,将告警截图和视频保存到数据库,同时把报警信号推送到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时间范围对告警数据记录告警截图、视频查询点播,系统大大提升了作业区域内的监管效率,构成了强大的警示作用,确保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1. 智能检测:精准识别违规行为
系统通过部署在作业区域的智能摄像头,实时采集人员图像数据,依托实验室数据训练的多目标检测模型,可精准识别工作服、安全帽、护目镜等防护装备的穿戴状态。实测数据显示,在光照充足(500-1500lux)、人员移动速度≤1.0m/s的场景下,装备漏检率低于3%,误报率控制在5%以内,满足工业级高精度监测需求。
2. 多级告警:快速触达责任主体
当检测到人员未按规定穿戴防护装备时,系统立即触发三级告警机制:通过声光报警器在作业区域同步提示,提醒违规人员及时整改;告警截图、短视频片段(时长3-5秒)实时上传至企业管理平台,同步推送至安全主管、车间主任等指定人员移动端。
3. 数据追溯:灵活查询助力管理优化
系统提供可视化数据看板,支持按时间范围(日/周/月)、区域(车间/产线)、违规类型(未穿工作服/未戴安全帽等)筛选告警记录。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在线点播告警视频片段,结合历史数据生成“违规高发时段/区域”分析报告,针对性优化培训方案或调整现场监管策略。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实测显示,引入该系统后,作业人员规范穿戴率从82%提升至98%,月度安全事故投诉量下降67%。
二、技术底牌:AI+边缘计算的工业级可靠性
燧机科技工厂人员穿戴识别监测系统的技术优势体现在三大层面:
1. 自研算法适配复杂场景
针对工厂环境光照不均、人员着装颜色多样(如深色工服与深色背景易混淆)、遮挡物干扰(如推车、设备)等问题,系统采用动态光照补偿算法与多特征融合识别模型,实测在逆光、粉尘等干扰下仍能保持95%以上的识别准确率。
2. 边缘计算降低延迟
区别于传统云端依赖模式,系统搭载燧机自研边缘计算终端,本地处理90%以上的识别与告警逻辑,数据上传仅需传输关键结果,既保障实时性(告警响应时间≤200ms),又减少企业网络带宽压力。
三、应用价值:降本增效与安全保障的双重共赢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燧机科技工厂人员穿戴识别监测系统的价值不仅在于“防事故”,更在于“提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替代传统“人工巡检+监控回放”模式,单厂区可减少2-3名专职安全巡查人员,年人力成本节约超15万元(按二线城市薪资水平测算);减少事故损失:通过主动预警避免因未穿戴防护装备导致的机械伤害、化学腐蚀等事故,单起事故平均直接损失(医疗+停工+赔偿)约20万元,系统投入ROI(投资回报率)可达1:5以上;提升企业形象:规范化安全管理可作为企业ESG评级的重要加分项,助力获取客户信任与政策支持。目前,该系统已在电子制造、汽车零部件、化工、建材等12个行业落地,服务超300家企业,客户复购率达78%,市场口碑持续验证其可靠性。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燧机科技工厂人员穿戴识别监测系统以AI技术为抓手,将“被动监管”升级为“主动防御”,用数据与智能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未来,燧机将持续深耕工业智能领域,用技术创新守护每一个作业场景的安全,助力制造业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迈进。
来源:小夏科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