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也没料到,孙颖莎火热日本才几天,竟再次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18:25 1

摘要:更怪的是,这本杂志,开卖没多久就被人抢光了,日本网友在网上哭着喊着说“终于买到了”。这就让人看不懂了,自己的选手伊藤美诚、张本智和不用,偏偏要用一个中国人当封面,还卖得这么火,图啥呢?

日本那边一本专业的乒乓球杂志,最新一期的封面,居然挂上了孙颖莎的脸。这事挺怪的,就像你家的武林秘籍,封面人物却是你最大的对手,这叫什么事?


更怪的是,这本杂志,开卖没多久就被人抢光了,日本网友在网上哭着喊着说“终于买到了”。这就让人看不懂了,自己的选手伊藤美诚、张本智和不用,偏偏要用一个中国人当封面,还卖得这么火,图啥呢?


这股风还没刮完,香港TVB那边又来了个神操作。全运会宣传片,黄金时段播出,最中间的位置,也就是所谓的C位,居然是孙颖莎和全红婵。这下更热闹了,连陈梦自己估计都想不到,孙颖莎在日本刚火了一把,转头就在香港又成了“门面担当”。事情一件接一件,快得让人有点反应不过来。


日本人为什么对孙颖莎这么“上头”?说白了,就是彻彻底底被打服了。


时间拨回到东京奥运会,女单半决赛。孙颖莎对面站着的是谁?伊藤美诚。当时的伊藤,风头正劲,刚在家门口拿了块混双金牌,心气高得不得了,加上主场优势,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所有人都觉得,这会是一场恶战。


结果呢?一个干净的4比0。孙颖莎几乎没给对手机会,一板一板,把伊藤的所有幻想都打碎了。那场球,伊藤被打得有点懵,赛后那个表情,到现在还有人记得。孙颖莎那张看着有点婴儿肥的脸,打起球来眼神里全是杀气,这种反差,全世界都看见了。


“在竞技体育里,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没用,把对手打到没脾气,打到他们从心底里研究你、学习你,这才是最高级别的尊重。”


这就是硬实力。你再不服,比分摆在那。日本那本杂志,封面是孙颖莎,里面的内容是什么?是专题分析“如何发出好球”。让你的对手来教你怎么打球,这已经不是普通的佩服了,这是一种近乎崇拜的姿态。


他们是真的被打怕了,也打服了。所以才会把孙颖莎的照片挂在封面上,让自己的国民好好看,好好学,看看这个把自家王牌打哭的女孩,到底强在哪。


如果说球场上的孙颖莎让人敬畏,那球场下的她,才真的让人“破防”。


光会打球的人太多了,世界冠军也不少,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让对手粉丝都喜欢。孙颖莎的可怕之处在于,她的魅力,是场上场下连在一起的。


有个事儿,可能很多人都听过。有一年冬天,她参加一个活动,自己急匆匆赶来,就穿了身运动服。天已经很冷了,零下几度。她却总去看主持人后面的一个礼仪小姐姐,那姑娘穿着单薄的裙子,在风里冻得直打哆嗦。当时孙颖莎没说什么,但她把这事记心里了。


后来,到了第二年冬天,她又要参加一个品牌活动。主办方提前问她,有什么需要配合的。她就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说,能不能让主持人穿厚点,别穿裙子了,天冷,容易冻病。


“球场上她是能把人打哭的'小魔王',球场下她却会心疼一个陌生人会不会冷,这种骨子里的善良,比任何一个冠军头衔都更能打动人。”


后来那个主持人,专门在网上发文感谢她,说自己是头一次穿着羽绒服主持活动。这事小吗?小。但就是这种小事,才最能看清楚一个人。她不是在镜头前装样子,她是真的把别人当人看,真的会心疼别人。


这种善良,是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一个在赛场上毫秒之间决定胜负的人,却能在场下留意到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冷暖。这种“反差”,才是她最圈粉的地方。


所以你再看香港TVB把她放在C位,就好理解了。他们选的,不只是一个打球厉害的世界冠军,他们选的,是一个能代表正面形象的年轻人。她身上有股劲儿,不光是赢球的狠劲,还有做人的温度。


“实力决定了你能站多高,但人品决定了你能走多远,也决定了有多少人真心实意地希望你站得更高。”


从被对手国家的专业杂志当成封面教材,到被香港的主流媒体当成宣传脸面,再到被清华大学录取,登上各种顶级时尚杂志。这一切都不是凭空来的。


她靠着一板一板的抽杀,打出了自己的地位。又靠着一次一次不经意间的温暖举动,赢得了所有人的心。人们喜欢她,不仅仅因为她能赢,更因为在赢了之后,她依然是那个会关心别人冷不冷的邻家女孩。


“一个已经站在世界第一宝座上,积分高到创造历史的人,却还在说'还不够,还得努力奔跑',这种清醒,比她拿到手的所有冠军都更让人觉得'可怕'。”


当看到孙颖莎的名字和照片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时,其实也不用太惊讶。


因为她的世界里,好像从来没有“够了”这两个字。无论是球技,还是做人,她总是在往前跑。这种人,她的上限在哪,谁也说不准。我们能做的,就是看着她,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让我们眼前一亮的瞬间。这可能,才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来源:积积爱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