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通报的不合格食品:请大家看仔细,小心慎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13:01 1

摘要:食品安全是民生底线,更是社会治理能力的直观体现。2025年以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通过多批次、广覆盖的抽检排查,及时曝光并处置不合格食品,用严格监管为公众餐桌筑牢防护网。这些通报并非单纯的"问题清单",更是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高

食品安全是民生底线,更是社会治理能力的直观体现。2025年以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通过多批次、广覆盖的抽检排查,及时曝光并处置不合格食品,用严格监管为公众餐桌筑牢防护网。这些通报并非单纯的"问题清单",更是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高效运转的生动注脚,彰显了保障民生安全的坚定决心。

一、2025年山东不合格食品核心问题清单

截至2025年10月,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已发布多期食品安全抽检通告,累计检出不合格食品逾90批次,涉及食用农产品、糕点、调味品、餐饮食品等多个品类,问题集中于农兽药残留超标、添加剂违规使用、微生物污染等方面。以下为典型不合格食品及问题梳理:

(一)食用农产品类:农兽药残留问题突出

食用农产品因流通环节多、源头管控难度大,成为不合格重灾区,涵盖蔬菜、水果、水产、禽蛋等日常必需品:

- 蔬菜类:枣庄市市中区迎客多百货超市的青豆角(噻虫胺超标)、兰山区远坤菜业商行的菠菜(阿维菌素超标)、莱西市乐祥汇鲜果蔬店的韭菜(辛硫磷超标)、寿光市文弘生鲜超市的葱(噻虫嗪超标,复检仍不合格)、淄博文昌湖区萌水镇胡记菜馆的山药(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超标)等,部分产品农残超标达3倍以上,其中线椒氧乐果超标更是高达11倍。

- 水果类: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乐家超市的沃柑(联苯菊酯超标)、泰安市绿色小城果品有限公司的芒果(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超标)、黄岛区赵杨庆客隆水果店的香蕉(吡虫啉超标)、环翠区一霖蔬菜水果超市的香梨(乙螨唑超标)等,涉及多种常用果蔬品种。

- 水产禽蛋类:高密市农贸中心綦玉利销售的鲤鱼(检出孔雀石绿)、章丘东方冷库商贸有限公司明珠购物商场的鲤鱼(恩诺沙星超标,复检仍不合格)、沂南县橘惠生鲜便利店的鸡蛋(磺胺类总量超标)、文登区本德海产品店的番木瓜(噻虫嗪超标)等,其中孔雀石绿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

(二)加工食品类:添加剂与理化指标异常

加工食品的不合格问题主要集中在添加剂滥用、理化指标超标等,涉及知名商超在售产品:

- 糕点与方便食品:德州市天衢新区贰头零食店的巧克力味风味福团(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超标)、冠县优度副食品超市的香酥花生味武大煎饼(过氧化值超标)、沂水县阿伟的大饼店的馒头(检出甜蜜素)、部分五仁月饼被检出违规添加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 调味品与腌制品:烟台故锦闲商贸有限公司的松茸鲍汁蚝油(检出山梨酸及其钾盐)、阳谷县侨润办事处方舟易购购物中心店的红油豇豆(铅超标)、枣庄薛城区嘉盛食品百货中心的什锦梅(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宁阳县艾华会优超市的海带丝(苯甲酸及其钠盐、甜蜜素双项超标)。

- 其他加工品:连云港亨美达食品有限公司的五香味花生米(过氧化值超标)、泰安马拉磨油脂调料有限公司的小石磨香油(酸价超标)、山东润芝鑫食品有限公司的午餐肉(诱惑红超标)、博山区江南人家海鲜酒店的海蜇头(铝残留量超标)。

(三)餐饮与饮品类:卫生与质量管控缺失

餐饮具消毒不达标和饮品质量问题成为新关注点:

- 餐饮相关:菏泽市牡丹区英远餐饮经营店的自消毒汤碗(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武城县广运韩小鑫餐饮服务店的自消毒筷子(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超标)、兰山区屾丰拉面馆的复用小碟(检出大肠菌群)、昌乐县杏花快餐店的自制油条(铝残留量超标)。

- 饮品类:无棣瑞丰商厦有限责任公司的饮用天然苏打水(耗氧量超标)、淄博百岁峰水业有限公司青州分公司的纯天然桶装饮用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德州市德城区佰惠超市店的陈酿酒与菏泽联华易购商城有限公司的正原道威士忌均存在酒精度不达标问题。

二、不合格食品背后的监管逻辑与民生温度

通报中每一项数据的背后,都蕴含着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精密设计与实践成效。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抽检需覆盖生产、流通、餐饮全链条,对不合格产品实行"召回下架+原因排查+整改复查+行政处罚"的闭环管理。从山东的处置情况看,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第一时间责令相关经营者查清产品流向,启动召回程序,并对问题根源开展核查整改 ,这种"零容忍"态度正是食品安全防线的核心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手段正为监管赋能。目前食品快检技术已实现15分钟内完成农残、非法添加等项目的筛查,从源头拦截问题食品。同时,复检机制的设立充分保障了经营者合法权益,如青岛海青龙泰茗家庭农场的绿茶、鱼台旺客商贸的菱形山楂等产品均经过复检程序,确保结果公正准确。

对消费者而言,通报绝非引发恐慌的"黑名单",而是科学消费的"导航仪"。监管部门同步公布投诉举报热线12345,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这种透明化、公开化的监管模式,恰恰是食品安全信心的重要来源。

三、理性看待抽检结果,筑牢个人防护屏障

面对不合格食品通报,公众更需树立科学认知:一方面,抽检不合格率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如山东近期3614批次抽检中仅36批次不合格,合格率超99%,反映出市场主流食品质量可靠;另一方面,部分不合格项目如轻微农残超标,通过规范清洗可有效降低风险,无需过度焦虑。

日常消费中,可通过"三看一留"强化自我保护:看标签,关注生产日期、成分表及保质期;看渠道,选择正规商超或备案电商平台;看检测,对高风险品类可留意溯源检测信息;留存购物凭证,遇问题及时拨打12345维权。这些简单举措,正是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共治的具体实践。

食品安全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2025年山东不合格食品通报,既是监管部门履职尽责的成绩单,也是食品安全治理不断精进的信号灯。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从标准制定到执法监管的每一个环节,国家正以制度化、常态化的努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而公众的理性认知与积极参与,终将凝聚成食品安全最坚实的社会基础,让每一份食品都承载起应有的品质与安心。

来源:欢快暖阳V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