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郑智化称在深圳机场因升降车未贴合机门,被迫连滚带爬登机,机场当晚公开致歉并启动与航空公司联合核查
郑智化称在深圳机场因升降车未贴合机门,被迫连滚带爬登机,机场当晚公开致歉并启动与航空公司联合核查
那一刻的画面不难想象:机舱门前,升降车停住,却和机门地板之间留了个肉眼可见的落差
涉事关键点就是升降车与机门地板相差约25公分
轮椅卡在边沿,前行不了,他的腿也跨不过去
现场的司机被点名“冷眼旁观”,不愿把升降板再抬高一点
更让人不安的是,操控升降车的司机没有采取安全处置,拒绝抬升板,眼看着旅客自己硬着头皮上
结果就是他写下那句“忍无可忍”,把这段经历公开了
他最终是连滚带爬进了飞机,这不是一段正常的登机流程
说白了,这不是个情绪帖,而是一次公共服务的事故
他的发声在25日下午引爆关注,评论区里不少人替他捏把汗,也有人细问现场流程到底错在哪
当天夜里,深圳机场在评论区致歉,并称已会同航空公司第一时间启动核查和全面复盘
这种“马上调查”的回应合乎常识,但接下来怎么给出可落地的改进,才是关键
最新进展里有几个细节值得留意
媒体记者在25日致电机场服务热线,得到的是“会记录核实,后续会有人回复”
机场客服也曾表示“未收到反馈”,会转交相关部门核实;
而当晚,机场有关部门回复澎湃新闻称,正在与航空公司核查复盘
目前具体核查结果尚未公布
这意味着舆论还在等一份清楚的过程说明
更扎心的是,评论区里不止一个人说有过类似遭遇
歌手李琛也留言称自己遇到过相近问题,公开呼吁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
当事者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共识,在此刻交汇成一个简单的要求:安全、尊重、合规
换句话说,问题不是一个人当天的倒霉,而是系统性的服务短板
我国有超过8500万残疾人、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特殊旅客的出行需求早已不是“小概率”
以某机场2024年的数据为例,全年服务特殊旅客13245人次,其中轮椅旅客2195人次,这类场景每天都在发生
权威观点明确,根据《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和国际惯例,航空公司需为残障人士提供免费地面及部分机上协助服务,包括轮椅服务、优先登机、合适座位安排、助残设备携带便利等
这不是“额外照顾”,而是基本保障
当基本保障出了缺口,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被现场那条“25公分的缝”直接暴露出来
对比一下业内的好做法,标准不是天生高,而是被认真做出来的
胡兵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做过一次实测,从通道宽度到休息区、卫生间的细节,都做到“顺畅且贴心”,轮椅旅客可以一路平坦,连转场都不费劲
樟宜机场的体验说明,一流的无障碍服务不是难事,关键在细节与执行
再看欧洲的技术路径
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引入“BeMyEyes”智能服务,通过视频连线把视障旅客与服务人员实时连接,提供导航、航班查询、设施定位等个性化协助,并接入三维空间指引、语音提示
这一创新已覆盖其年吞吐量超4900万人次的机场
让罗马菲乌米奇诺成为意大利唯一获得无障碍设施认证的航空枢纽
这些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很朴素:有人、流程、技术三者相互补位,旅客就能安心
国内其实也在加快补课
2025年2月,绵阳机场集团与市残联召开座谈会,围绕宣传政策、手语盲文技能培训、完善设施等六项举措达成共识
春运期间,连云港花果山机场保障轮椅人士、无陪儿童、孕妇等特殊旅客达401人,推出“专线、专通道、专人引导、专业关怀”的全程护航
五一假期,大同云冈国际机场做了“一站式服务”,旅客提前预约,工作人员从停车场等候,直接把服务做到“从家门到舱门”
暑运里,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在航站楼出入口及交通中心设了13个无障碍一键问询点,特殊旅客一键呼叫就能获得轮椅和中转摆渡的免费接驳
这些不是大词儿,而是可复用的操作清单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次事件暴露的不仅是设备对接的误差,更是服务意识与流程的断点
这次事件暴露的是流程与意识的双重缺口:设备没对齐是一层,人员不愿意调整、更不主动保障安全是更要命的一层
说白了,很多时候不是没设备,而是缺一个“必须做到位”的标准动作
能不能把升降板再抬一点,能不能在旅客迟疑时上前扶一把,这些都是写得出的SOP,也应该训练得出来
要补上,先把人和制度立起来
第一,强化培训,把《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里的要求变成岗位日常的“必修课”,尤其要从风险意识和协助话术做细
第二,梳理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容错与兜底,比如设“升降板与机门对齐”的现场判定标准、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
第三,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旅客的问题能快速闭环,现场的脱岗失责有清晰问责,并把整改做到可视
技术也可以更大胆一点,引入一键呼叫点位、智能引导应用
让“需要帮助”这件事被及时看见、被及时响应
更扎心的是,畅通的无障碍出行不该靠名人求关注才被看见
不该靠名人发声才能换来基本保障,这是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
很多网友说起父母出行的担心,说起自己受伤那段时间的窘迫,这些话很普通,却是真实的日常
机场是城市门面,但更是公共空间,服务不是“施舍”,是“本分”
我相信大多数一线员工并非故意失礼,关键在于有没有清晰的标准与及时的支持,让他们能够做到“多走一步”
现在大家都在等调查
等调查结论公布,更重要的是明确整改时间表和监督机制,让下一位轮椅旅客在同一个地方,不再遇见同样的难
如果这次能把那“25公分”的误差彻底补齐,把那一瞬间的冷漠变成主动的协助,争议就会变成进步
我们也愿意看见深圳机场把这次“痛点”变成“转点”,从机门这一段开始,往前后每一个环节延展,让特殊旅客的出行变得可预期、有温度
服务的分寸感,最终体现在旅客有没有被稳稳地接住
来源:人生何处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