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送爽,正是秋茬莴笋生长的黄金季节。走进任何一片莴笋地,你都会看到绿油油的幼苗正茁壮成长。但许多种植新手往往在这一步就栽了跟头——他们小看了间苗的重要性,要么舍不得间苗,要么胡乱拔除,结果收获时莴笋长得稀稀拉拉、大小不均。
秋风送爽,正是秋茬莴笋生长的黄金季节。走进任何一片莴笋地,你都会看到绿油油的幼苗正茁壮成长。但许多种植新手往往在这一步就栽了跟头——他们小看了间苗的重要性,要么舍不得间苗,要么胡乱拔除,结果收获时莴笋长得稀稀拉拉、大小不均。
莴笋间苗,可不是简单拔掉几棵苗那么简单,它决定着后期莴笋的产量和品质。
为啥要间苗?苗挤苗,全都长不好
想象一下,如果一间十平米的屋子住了二十个人,每个人能舒服吗?莴笋苗也是这个道理。播种时,我们难免会将种子撒得有些密集,生怕出苗不齐。但等到幼苗出土,展开叶片,空间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苗与苗之间争抢阳光、水分和养分,最后谁都长不好。弱的苗抢不过强的,逐渐枯萎;而强的苗也因为竞争无法充分发展。这就像培养孩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中培养比撒胡椒面的效果要好得多。
适时问苗,就是给莴笋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确保每一棵壮苗都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发展自己。
何时间苗最合适?看准这个时机!
间苗可不能随心所欲,得有讲究。间得太早,苗小难分辨强弱;间得太晚,苗株拥挤已经影响了生长。
根据农技专家的建议,莴笋间苗一般在定植前半个月左右进行最合适。这时候,幼苗已经长出好几片真叶,强弱分明,很容易区分。此时苗子不算太大,根系尚未过度交织,间苗不会严重损伤留用苗的根系。
有经验的老农常常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分进行间苗,为什么?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幼苗的水分蒸发,避免间苗后幼苗因失水而萎蔫,提高成活率。
“去弱留强”口诀怎么操作?
老农们常说的“去弱留强”,到底怎么分辨强弱?这里面可有大学问。
强苗的特征是: 茎秆粗壮,叶片厚实颜色深绿,生长点饱满,没有病虫害痕迹。相反,弱苗则表现为茎细弱、叶片薄而发黄、长势缓慢。
实际操作时,你要弯下腰,仔细观察每一棵苗。用手轻轻拨开幼苗,看清它们的真面目。然后毫不犹豫地去掉弱苗、小苗、病苗和拥挤苗,使莴笋苗间距保持在4厘米左右。
间苗时动作要轻,一只手按住要留的苗的根部土壤,另一只手拔除需要去掉的苗,避免伤及保留苗的根系。问苗后立即浇一次水,使土壤与保留苗的根系紧密接触。
间苗后的莴笋长啥样?壮苗有标准
那么,经过科学间苗的莴笋壮苗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农业技术标准告诉我们,莴笋壮苗的标准是:具有5-7片功能叶,齐地部位植株直径0.7厘米左右。
这样的苗子定植后缓苗快,生长势强,能够迅速适应大田环境,为后期获得高产打下坚实基础。弱苗即使勉强保留,后期也是“扶不起的阿斗”,白白浪费养分和空间。
好苗半成收,苗壮三分收。 间苗看似简单,却是决定莴笋种植成败的关键一环。
间苗后的管理要点
间苗工作完成后,并非就万事大吉了。间苗后的管理同样重要。
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引起烂根。可结合浇水撒入少量尿素,促进幼苗生长。
同时要警惕病虫害的发生。莴笋苗期易患霜霉病,可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如今,不少种植户已经转变了观念:“宁可一棵壮苗,不要十棵弱苗”。莴笋间苗的“去弱留强”原则,其实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学会取舍,才能收获更好的结果。
下次当你走进莴笋地,准备间苗时,记住老农的这句口诀:“苗太密,长不齐;拔弱留壮,棵棵精品”。把握好间苗的时机和方法,相信今年的莴笋定能有个好收成!
来源:小小咸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