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报四次提到“人才”!“十五五”强调丰富人才资源优势,中国加速向“人才红利”跨越|四中全会时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4 16:05 2

摘要: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敬 北京报道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相比,“人才”一词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从1次增至4次;表述也从“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演进为“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并明确提出“统筹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推进人才强军”等战略方针,人才工作在新时代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

9月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的迫切需求,人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已成为决定性的胜负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他认为,表述从“培养优势”转向“资源优势”,体现了中国从注重“人才潜力”到彰显“人才存量”的战略自信。这意味着未来政策重心将转向如何更高效地配置和激活现有的庞大人才存量,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十五五”人才战略再升级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紧跟市场动向发布72个新职业、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全会公报中关键词频次与表述的变化,揭示了国家人才战略的深刻转型。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到“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反映了我国人才发展理念从注重人才数量增长向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优势发挥转变,从单纯强调培养人才到统筹开发利用人才资源转变,体现了人才发展战略从被动适应需求向主动引领发展的升级。

陈建伟强调,我国当前最大的优势是超大规模的“工程师红利”与全产业链的人才配套体系。这种规模优势为新技术、新产业的快速迭代和规模化应用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实施基础。展望“十五五”时期,人才优势将从“规模红利”向“质量红利”和“结构红利”加速演进。预计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数字人才和具备跨学科能力的顶尖复合型人才,其供给效率将成为决定产业升级的新增长极。

此外,在整体布局下,技能人才与军事人才作为两大重点领域,其发展路径被清晰勾勒。

“十四五”期间,技能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工作体系,部署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王晓萍此前在会上指出,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积极谋划“十五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能劳动者大军。

在军事人才领域,全会公报重点提出了“推进人才强军”。宋向清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强军的重点是培养适应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军事人才,特别是具有战略眼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军事战略人才、军事科技人才和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等。”

“具体而言,加强军事人才队伍建设要深化军事教育改革,优化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军事人才的实践锻炼,让人才在重大军事任务中成长;完善军事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军事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积极性;加强与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宽军事人才培养渠道等。”宋向清进一步表示。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宋向清指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人才培养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人才,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能力等。”

面对新要求,陈建伟强调,统筹人才强国建设,核心在于打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的全链条,实现人才战略与国家发展目标的精准对接。战略上必须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人才供给与新质生产力需求的动态匹配。在国际竞争中,要坚持“自主培养”与“全球引才”并举,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高地。同时,要确保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国家安全领域的领军人才自主可控。

对于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宋向清认为,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技发展又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和创新动力,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0月24日,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要建立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收入分配改革。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