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玉簪奇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4 15:58 1

摘要:明嘉靖二十八年,苏州府吴江县有个叫周家镇的富庶水乡。镇东头住着个年轻秀才叫周文远,年方二十,父母双亡,守着祖传的几亩水田和一间书斋过活。

明嘉靖二十八年,苏州府吴江县有个叫周家镇的富庶水乡。镇东头住着个年轻秀才叫周文远,年方二十,父母双亡,守着祖传的几亩水田和一间书斋过活。

这年端午,文远到城中访友,归途在太湖边捡到一枚白玉簪。那玉簪通体剔透,簪头雕着并蒂莲,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如此贵重之物,失主必定焦急。”文远在湖边等了两个时辰,不见有人来寻,只好先将玉簪带回家中。

当夜,文远梦见个白衣女子在湖边哭泣:“求公子救我...”

次日醒来,梦中之语犹在耳边。文远觉得蹊跷,又来到昨日拾簪之处。等了半日,忽见芦苇丛中似有白影闪动。

拨开芦苇,竟是个白衣女子昏倒在地,容貌与梦中一般无二。文远急忙施救,女子悠悠转醒,见到文远手中的玉簪,泪如雨下:

“这玉簪...是小女子娘亲遗物...”

女子自称姓白,名素玉,家住湖州,随父经商途经太湖,遇风浪船沉,与家人失散。

文远见她孤苦无依,便道:“姑娘若是不弃,可到寒舍暂住,再慢慢寻访家人。”

素玉千恩万谢。回到周家,她主动帮忙料理家务,不仅厨艺精湛,更通晓诗书,与文远颇为投缘。

相处月余,二人情愫暗生。这夜赏月时,文远鼓起勇气:

“素玉姑娘,若不嫌弃文远家贫...”

素玉垂首轻笑:“公子拾簪不昧,又救小女子于危难,如此品德,何谈嫌弃?”

二人私定终身,约定待寻到素玉家人便完婚。

谁知好事多磨,镇中富户赵员外偶见素玉,惊为天人,欲纳为妾,派媒婆来说亲。

素玉坚决不从:“小女子宁为寒门妻,不做富家妾!”

赵员外恼羞成怒,勾结县衙,诬告文远拐带良家女子。文远被押入大牢,素玉四处奔走营救。

这日,素玉探监时悄声道:“公子莫忧,今夜三更自有分晓。”

当夜,县衙突然起火,案卷尽毁。更奇的是,赵员外家中金银不翼而飞,墙上写着“为富不仁,天必惩之”八个大字。

赵员外做贼心虚,只好撤诉。文远被释回家,见素玉面色苍白,关切询问。

素玉只道是劳累所致。她取出一包银子:“这是赵家不义之财,妾身略施小计取来,可用作盘缠。你我不如离开这是非之地。”

文远虽觉不妥,但见素玉神情坚决,只好同意。

二人连夜乘船离开周家镇。行至太湖深处,忽起大风,船只倾覆。文远不识水性,渐渐沉入水中。

迷糊间,似有白影托他上岸。再醒来时,已在一座荒岛上,素玉守在身旁。

“这是何处?”文远环顾四周,但见古木参天,不见人烟。

素玉指向岛心:“那里有座古观,或可暂住。”

二人来到观前,见匾额上书“白云观”三字。观中只有个老道,须发皆白,见他们到来似毫不意外。

“贫道等候多时了。”老道目光如炬,直视素玉,“白姑娘,你逆天而行,可知后果?”

素玉跪地泣道:“求道长成全!”

文远不明所以,老道叹道:“周公子,你可知她真实身份?”

原来素玉竟是太湖中的白鲤修成,那玉簪是她的本命元丹。三月前她渡劫受伤,现出原形搁浅湖边,幸得文远拾簪相救。

“人妖殊途,你二人若执意相守,必遭天谴。”老道取出一个锦囊,“若遇危难,可打开此囊。”

文远得知真相,却不惧反喜:“不管是人是妖,文远此心不变!”

老道摇头叹息,飘然而去。

二人就在观中住下,虽清贫却甜蜜。文远砍柴捕鱼,素玉织布耕田,俨然世外桃源。

这日,文远在湖边捕鱼,网上来一尾金鲤。那金鲤眼中含泪,似在哀求。文远心生怜悯,将其放生。

当晚,素玉忽然腹痛难忍,现出原形——竟是白日那尾金鲤在作祟!

“姐姐莫怪,”金鲤现出人形,“小妹奉龙王之命,特来带姐姐回宫。”

原来素玉是太湖龙王的义女,私自下凡已犯天条。如今龙王震怒,命她立即返回。

素玉坚决不从:“我与文远誓同生死!”

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湖中升起数条蛟龙,为首的老者怒喝:

“逆女!还不回头!”

素玉挡在文远身前:“父王若要伤他,先取女儿性命!”

龙王暴怒,挥袖间巨浪滔天。文远想起老道所赠锦囊,急忙打开。

一道金光射出,化作老道身影:“龙王息怒!贫道有一言:令爱与周公子有三世姻缘,天意难违。不如许他们一世相守,如何?”

龙王沉吟良久,叹道:“罢!就许你们二十年姻缘。二十年后,素玉需回龙宫闭关百年。”

危机解除,文远夫妇拜谢老道。老道笑道:“周公子昔日放生金鲤,今日方得善果。切记:善有善报,天道循环。”

二人回到周家镇,发现赵员外因贪腐事发,已家破人亡。文远用素玉取回的不义之财重修书斋,开设义学。

素玉则显露医术,治病救人。她专治疑难杂症,药到病除,却分文不取,被百姓称为“白衣观音”。

一年后,素玉生下一子,取名周念鲤。这孩子天生异相,耳后有鳞,能水中闭气半日。

谁知好景不长,念鲤三岁这年,苏州大旱。太湖水位骤降,露出湖底淤泥。

这天,素玉突然心口剧痛,吐血不止。文远急忙请来郎中,却都束手无策。

当夜,素玉气息奄奄:“夫君...太湖干涸,龙宫危殆...妾身是龙女,与水脉相连...”

文远恍然大悟,立即组织乡民抗旱。他带头挖井修渠,却无济于事。

念鲤见母亲痛苦,独自跑到湖边,跳入仅剩的水洼中。说也奇怪,他入水后,湖底突然涌出清泉,水位迅速回升。

素玉转危为安,念鲤却被水冲走,不知所踪。

三日后,孩子在湖边被发现,昏迷不醒。素玉耗损真元相救,念鲤虽保住性命,却失了通水之能。

旱情解除后,文远夫妇更广行善事。他们在太湖边建慈幼堂,收养孤儿;设施药局,免费诊治。

转眼二十年约期将至。这年中秋,素玉开始寝食难安。

“夫君,分离在即,妾身...”素玉泪如雨下。

文远紧握她的手:“二十年朝夕相处,文远此生无憾。我等你百年之后重聚。”

中秋月圆,湖上仙乐飘飘。素玉与文远执手相看,泪眼朦胧。

“夫君保重,教导念鲤行善积德...”素玉渐渐透明,化作白鲤跃入湖中。

文远望着湖心明月,痴立整夜。

此后,他终身不娶,专心教养儿子,行善不辍。念鲤天资聪颖,二十岁中进士,官至知府,为官清正,始终不忘父母教诲。

文远活到八十高龄。临终前,他让人抬他到太湖边。

“素玉,我来赴约了...”他含笑而逝。

下葬那日,太湖升起七彩长虹,有白鲤跃出水面,久久不离。

念鲤辞官归隐,在湖边建“惜缘书院”,教育子弟“善心惜缘”的道理。他的子孙中,出了十二位进士,却始终秉承“积善惜缘”的家风。

嘉靖四十五年,太湖再现奇景:有人见一对白衣男女携手踏波,状甚亲密,正是文远夫妇模样。

至今,吴江一带还流传着白鲤报恩的故事。而那枚白玉簪,据说仍被周氏后人珍藏,作为传家之宝。

每年端午,周家子孙都会到太湖边祭拜,缅怀这段跨越轮回的奇缘。而“善心结奇缘,惜缘得善果”的教训,也随着太湖水声,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普渡众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