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不起眼的野菜,我国常当杂草很少人吃,在日本却是“蔬菜之王”,你吃过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4 16:09 2

摘要: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种植物,它就是如此,在我国基本都是杂草,很少人把它挖来吃,可是在日本却很受欢迎的,并且非常稀有,价格也昂贵,还被称之为“蔬菜之王”!它就是牛蒡,你们可认识呢?

中国和日本相邻,他们的文化很多也都是我们中国传过去的,就连一些文字都是差不多的!

不过,毕竟日本是靠海的国家,土地紧张,因此资源也有限,好多我们常见的物件,在日本却都很珍贵!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种植物,它就是如此,在我国基本都是杂草,很少人把它挖来吃,可是在日本却很受欢迎的,并且非常稀有,价格也昂贵,还被称之为“蔬菜之王”!它就是牛蒡,你们可认识呢?

在我国南方的很多田间地头,常会偶遇一种根茎粗壮的植物,外皮暗黑、形状似萝卜,它就是牛蒡,俗称牛大力,或者是恶实子!

牛蒡并非外来物种,学名Arctium lappa L.,它是菊科牛蒡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对它的记载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便已提及,唐代更是有采食其根的记录,古人曾将其根制成肉脯食用,种子则作为药材使用。只是长久以来,它多以药用身份存在,未能在餐桌占据主流。

从外形上看,牛蒡颇具辨识度。它的植株高大,高的能长到2米以上,茎秆常带紫红色,基生叶宽卵形如芋叶,边缘有浅波状齿痕,顶端的头状花序开着紫红色小花,果实带着细密钩刺,容易黏附在动物身上传播。也是因为它果实的这个特性,就被人取名恶实,可看出对它的讨厌!

然而,它却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植物,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能入药,而它最具价值的就是其肉质直根,成熟后可达1米长,直径约3厘米,外皮虽粗糙暗黑,内里肉质却细嫩香脆,因此也被称为“黑萝卜”。

牛蒡的生长适应性极强,原产欧亚大陆,如今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江苏、山东等地是主要栽培区。

它喜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冷干旱,却忌水涝,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厚的沙质土壤中,即便在北方-15℃的低温下也能安全越冬。

这种强悍的生存能力,让它既能人工栽培,也能在山坡、林缘等野生环境中扎根。而在我国就基本都是处于野生状态,很少人种植它,因为野生的就足够吃了!

然而,牛蒡的价值早已被科学证实。它药食两用,其肉质直根可食用,细嫩香脆,可炒食、煮食、生食或加工成饮料,就连幼嫩叶片和叶柄叶可作为蔬菜食用,牛蒡含有络石苷元、牛蒡子苷、花生酸、牡丹酚等多种营养成分!

在营养上,它堪称根茎类蔬菜的佼佼者: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出150至280倍,蛋白质和钙含量居根茎类之首,还富含菊粉、膳食纤维及多种氨基酸。

其中菊粉能调节肠道菌群,膳食纤维可促进蠕动,搭配绿原酸等多酚类物质,让它具备了抗氧化、辅助控糖控脂的作用。

药用上,其根、茎、叶和果实均可入药,其根茎就是中药材牛蒡的主要来源,它入药能疏散风热、利咽消肿,种子还能增强免疫功能,抑制流感病毒复制。

不光是入药,牛蒡的种子含油量高,可作化妆品添加剂配制成化妆膏、化妆霜、奶液和化妆水等!

如此宝藏食材,为何在中日境遇悬殊?公元940年前后,牛蒡从中国传入日本,经过长期选育,培育出柳川理想等优质品种,肉质更细腻、香味更浓郁。

日本将其融入寿喜烧、金平牛蒡等经典料理,通过品牌化包装和健康理念传播,让它成为国民食材。

而在我国,牛蒡长期被视作药材为主,很少人把它当蔬菜食用,再加上外皮处理麻烦、烹饪方式单一,难以进入日常菜单

但随着健康意识提升,江苏丰县的牛蒡茶、山东的牛蒡炒肉丝等逐渐走俏,这种“被忽略的珍宝”正慢慢回归餐桌!而且国内有些地方也在发展种植牛蒡,其中就主要是出口到日本等国家!

你们见过牛蒡吗?实际上它煲汤也是不错的!现代研究也发现其可能辅助调节血糖、血脂。

所以下次遇到了,或者是在菜场遇见它,不妨买一根试试,焯水后清炒或炖汤都是可以的!

来源:三农小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