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间里甩出这句话的时候,弹幕瞬间炸了:有人刷火箭,有人点举报,还有人直接开骂。
“我妈说我不积德,所以得了癌。
”
直播间里甩出这句话的时候,弹幕瞬间炸了:有人刷火箭,有人点举报,还有人直接开骂。
三天后,平台把主播关进小黑屋,72小时不能开播——理由是“涉嫌网络暴力”。
可封禁一结束,他又爬回镜头前,把家庭狗血当成流量密码,继续收割礼物。
这不是剧本,是真人真事。
三个月里,他的举报量翻了四倍,后台堆满“人身攻击”“封建迷信”标签。
观众像看车祸现场,一边骂一边舍不得走。
最离谱的是,那位被消费了无数次的亲妈,9月偷偷开了个小号,发视频澄清:“吃软饭”段子全是儿子编的,她没说过,也不认。
可惜视频播放量不到直播间的零头,没人关心真相,只想看母子互撕。
有人纳闷:亲妈都出来打脸了,为啥还有人刷礼物?
答案扎心——很多人把自家不敢说的话,全寄托在弹幕里。
心理学老师一句话点破:这叫“网络代际冲突”外包。
现实中不敢顶撞爸妈,跑直播间砸钱,看别人替自己吼出那句“你们控制我二十几年了”。
主播越疯,观众越爽,礼物越贵,循环闭环。
可爽完以后呢?
屏幕一关,爸妈的未接来电还在,家里的冷战继续。
主播口袋鼓了,观众的情绪垃圾却留在原地。
平台其实早给了提示:封禁三天,就是敲警钟。
但警钟挡不住流量诱惑。
有人算过,那场“积德致病”的直播,两小时收了六位数礼物,抵得上普通人一年工资。
换你,停得下来?
最惨的是当事人老妈。
视频里她眼圈发红:“我就想一家人吃顿团圆饭,不想当网红。
”可儿子把家庭伤口撕成流量瀑布,她只能追着后面贴创可贴,贴不住。
法律圈的朋友提醒:民法典第1024条写着,家庭成员也有人格权,不是你想拍就拍。
真较真,一纸诉状递上去,直播赚的那点钱,可能还不够赔精神损失费。
所以,别再把直播间当家庭调解所。
真想解决矛盾,第一步是把手机放下,把嗓门调小,把“你为什么不理解我”换成“我听你说”。
听起来老生常谈,可所有长久的关系,都靠这句土得掉渣的“我听你说”续命。
当然,有人就是戒不掉热闹。
那就记住一条:下次主播再拿爸妈当梗,别刷礼物,直接点举报。
让数据告诉平台,狗血不是刚需,尊重才是。
毕竟,家不是流量池,礼物也治不好癌。
来源:硕弟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