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民党主席选举刚落幕,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就火力全开——直指媒体人赵少康在选战中干了三件坏事,不仅搞垮郝龙斌的参选之路,更“破坏国民党、成就民进党、抹黑大陆形象”。
国民党主席选举刚落幕,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就火力全开——直指媒体人赵少康在选战中干了三件坏事,不仅搞垮郝龙斌的参选之路,更“破坏国民党、成就民进党、抹黑大陆形象”。
近日,苑举正在与台湾知名主持人翟翾的对话节目中直言:“现在的赵少康已经变绿,应该对原来支持过他的人说声‘对不起’。”
这番表态,把两人的立场分歧摆上了台面。
在苑举正看来,国民党内部本有“不统、不独、不武”三派,最大共识是“不武”。
可赵少康一掺和,大家才发现国民党的“不统派”势力竟如此显眼,而赵少康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细数赵少康的三件“关键操作”:
第一,刻意模糊政党身份。台湾本没有“国民党”,只有“中国国民党”,但赵少康在各类场合提及政党时,只说国民党、民进党、民众党,压根不提“中国”二字,摆明了想鱼目混珠。
第二,明牌“不统”立场。苑举正透露,曾看到赵少康与台湾主播“馆长”对话,馆长惊讶表示“我现在也是统派了,那你呢?”,赵少康直接回怼:“我从来就没有赞成过统一,你从哪里听说我赞成统一?”,态度直白得不留余地。
第三,公开“介选”还倒打一耙。他一边帮郝龙斌拉票,明确叫大家别把票投给张亚中;一边又凭空指控“大陆在介选”,气得张亚中当场恼火。
苑举正与赵少康相识多年,交情能追溯到1988年国民党“十三全”大会。
那时28岁的苑举正刚从海外回来当党代表,赵少康已是市“议员”,“意气风发,觉得辩才无碍,没人是他对手”。
这种自信,后来成了赵少康的“习惯性认知”——在《少康战情室》里,他向来直白表达立场,早年还把沈富雄当成唯一对手。
苑举正也被赵少康采访过,他坦言,赵少康脑子很聪明,并非外界想的那样“勉强热爱知识”,反而能娴熟引经据典。
就像台湾主持人九孔说的,模仿赵少康最难的,就是引用经典时要背大量文献。
但立场上的分歧,从初见时就埋下伏笔。
1988年,国民党内部热议“中国国民党”改名“国民党”,赵少康当时就把“改名”当成自己的责任。
赵少康毕业于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
“所以他今天做这些事,我一点都不意外”,苑举正直言,赵少康对国民党的认知很偏执,总想着让党按自己的理念走。
谈及马英九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苑举正有自己的观察:这三者在国民党内部权重完全不同——“不统”是核心立场,支持统一的比例或许不到5%,“不统”的却高达95%;反对“台独”的约4%,反对武力的仅1%。换句话说,99%的人怕战争,但96%的人实质支持“台独”倾向。
“他们觉得这符合选举逻辑,得迎合大众想法”,苑举正话里带着无奈。
这也让他更清楚自己与“主流”的不同。
有人问他,去大陆看九三阅兵回来,台大有没有人批评?
他笑着说:“批评的没见到,表扬的倒不少。”
作为抗战家属,他带着父亲照片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一边看阅兵一边默祷,告慰父母在天之灵,这有什么不对?”
他哽咽着回忆,“没人要为自己的认同道歉,我跟他们本就不是一路人。”
反倒赵少康的操作,让苑举正觉得“意外帮了忙”。
“我跟他就几面之缘,但他这次把界限划得清清楚楚”,苑举正直言,现在大家没得选:要么跟赵少康划清界限,承认自己是“维持现状的独台派”;要么跟他站一边,就是“红统”——红与绿之间,没有中间地带。
“赵少康现在连‘华独’都不算了,就是绿的。”
他还忍不住调侃,赵少康这是“政治金童”变“政治乩童”——“乩童总说‘不是我讲的,是神附身’,赵少康现在就这状态,拿不出证据瞎喊‘大陆介选’。”
苑举正提到,苏恒、蔡正元都追问过“证据在哪”,“讲话得有事实,不能把自己的权威硬搬到网络上”。
更关键的是,赵少康的话还被陆委会“捡了枪”——“等于他自己把机关枪递过去,帮着对方打国民党。”
苑举正再次强调,赵少康干的三件事太致命:一是彻底毁了自己的形象,二是掐灭了国民党的希望,三是对不起所有曾经支持他的人,包括自己。
“后来有人核实,赵少康说的很多话不仅数据错,还以讹传讹抹黑大陆”,苑举正抛出疑问:“破坏国民党、成就民进党、抹黑大陆,谁最想干这事?难怪有人怀疑他跟AIT、CIA的想法一致。”
老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政治场上最忌“忘本”和“造谣”。赵少康这波操作,到底是帮了谁,又害了谁,明眼人其实都看得明白。
来源:记忆的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