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浩瀚的明代书法长河中,詹景凤的草书以其雄奇奔放、变幻莫测的风格独树一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草书北岩寺诗卷》,便是他晚年草书艺术的巅峰之作,充分展现了一位天才书家“殊觉得意”时的创作状态。
在浩瀚的明代书法长河中,詹景凤的草书以其雄奇奔放、变幻莫测的风格独树一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草书北岩寺诗卷》,便是他晚年草书艺术的巅峰之作,充分展现了一位天才书家“殊觉得意”时的创作状态。
此卷纵30厘米,横208.5厘米,虽篇幅不算宏大,却气势磅礴,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詹景凤的草书师法张旭、怀素,却又能跳出窠臼,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卷中笔画瘦劲有力,如锥画沙,似壁坼纹,转折处圆转流畅,提按顿挫分明,展现出深厚的线条驾驭能力。他的结字打破了常规的平稳对称,时而紧缩,时而开张,大小错落,欹正相生,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更令人称道的是,詹景凤将自己的情感与诗境完美融入笔墨之中。卷后题识“殊觉得意”四字,道破了此作的创作心境。他以诗记事,用草书抒情,将游北岩寺的畅快、登锦屏山的壮阔,通过跌宕起伏的笔势和变幻多端的章法表现得淋漓尽致。线条的疾徐缓急、墨色的枯湿浓淡,都随着情感的波动而变化,达到了“心手合一”的至高境界。
章法布局上,詹景凤更是匠心独运。整幅作品疏密相间,虚实相生,字与字之间连绵缠绕,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时而密不透风,时而疏可走马,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特别是“观者谓何”几字,笔画连绵不绝,气势贯通,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将全卷的艺术感染力推向高潮。
这幅《草书北岩寺诗卷》不仅是一件书法艺术珍品,更是詹景凤个人情感与艺术才华的集中体现。它让我们看到,书法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心灵的写照,是书家精神世界的无声呐喊。这幅作品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散发着夺目的艺术光彩,让后人在欣赏其笔墨精妙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明代文人那一份豪放不羁、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风貌。
附:释文
雲里北岩寺,嵚巘路几重。兴来冲雨到,坐定喜僧逢。有窦通朱雁,无池住毒龙。盘桓复东去,疏磐下谷峰。右游西蜀北岩寺一首。
居然全蜀障,万仞紫霄寒。绝顶通灵气,平台引大观。横江连玉扆,入户簇晴峦。忽有飞霞道,天边锦作团。右蜀中锦屏山即事既书文复赞二首。殊觉得意观者谓何东图父志。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